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人造太阳发源地已建起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京港台:2025-5-10 03:10|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人造太阳发源地已建起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日前,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5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探访了中国“人造太阳”发源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旧址,这里诞生了“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如今位于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内,已建起“中国核聚变博物馆”。

  

  中国第一座人造太阳装置

  据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助理白树虎介绍,1965年根据国家的统一战略布局,在四川乐山肖坝的一座山坳里,我国最早从事受控核聚变科学研究的大型专业研究所——西南585所开始秘密投入建设。随后,大量科学家来到这里,做惊天动地事,当隐姓埋名人。

  1984年9月21日22时18分,历经8年建设,被誉为“人造太阳”规模实验装置的“中国环流器一号”在这个山坳里诞生。随后,科学家们在该装置上取得了5000多项科技成果,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了受控核聚变由原理探索到实验研究的重大突破,让我国跻身世界核聚变研究前沿。

  5月8日,红星新闻记者在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内看到,中国环流器一号所在地建起了“中国核聚变博物馆”。中国环流器一号静悄悄地停放在博物馆内,四周展陈着先辈们研究核聚变历程中的实物、图文资料等,讲述着受控核聚变研究开拓者们自力更生、科技强国的创业初心,传承他们不惧艰苦、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

  中国核聚变博物馆由主机大厅(含“中国环流器一号”实验装置)、中央控制室和其他配套的辅助空间共同组成,占地面积2560平方米。中国核聚变博物馆旧址系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中国核聚变博物馆计划进一步升级改造,将建设主题鲜明的受控核聚变文化生态旅游圈,与乐山市其他旅游景点交相辉映、互为补充,填补乐山科技文化和研学旅游相结合的空白。

  

  “核聚变博物馆”吸引嘉宾驻足 图据受访者

  据新华社消息,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组织官网4月30日宣布,经过数十年努力,这一由30多个国家参与建造的“人造太阳”已完成其“电磁心脏”——世界最大、最强的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的全部组件建造。该成果被ITER称为“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人类向实现可控核聚变能源迈出关键一步。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0 11: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