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赚钱的地铁,亏了335亿……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浓眉大眼的深圳地铁,亏麻了。
最近,深圳地铁在深交所发了公告,“发生重大损失”,主要是2024年的净利润,亏损334.6亿,占到了净资产的10.46%。
要知道,深圳地铁曾经地铁界的清流,号称“利润王”。
别家都在巨额亏损,而深铁在盈利,在2019年,盈利117亿,比北京地铁票务收入还要高不少,而接下来的5年时间,深铁盈利总额达到273.14亿。
然而到了2024年,深铁的亏损额,比前5年的利润总额还高,日均亏近1个亿。
为啥亏这么多?深铁更直白,因为万科,
“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
2024年,万科的故事和事故并行,本来大家以为,房地产的标杆企业,总不会有大问题,但是随着债务问题的暴露,万科的财务也比较紧张。
而具体到财报上,就是万科上市34年以来,首次巨亏。
归母净亏损,达到了497.78亿。
从“活下去”,到“房地产黑铁时代”,在某种程度上讲,万科扮演的是房地产的“吹哨人”的角色。
结果,还是没摆脱“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万科营收在收缩,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更是少了16倍,再加上800亿的现金缺口,万科还没走出ICU。
而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大股东深铁出来,除了给万科撑场子外,就是拿钱。
这边深铁刚刚公布亏损,那边又给万科借了33亿续命,而今年深铁拿出的钱,累计已经超过100亿了。
深铁和万科的缘分,得回到2015年,著名的“宝万之争”。
2015年,保险资金入市条件有所放宽,险资开始投蓝筹股。
这年,出身潮汕的姚振华和他的宝能系,带着前海人寿入场了,先是险资举牌万科,然后钜盛华入场增持,到12月份,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那时候,万科的掌门人王石的态度是,“你信用不够,不欢迎”。
宝能进攻,万科防守,资本市场也不能光打嘴炮,实力是硬道理,钱才是关键。
你不欢迎我,我还不欢迎你呢,姚老板作为大股东,直接要罢免全部万科董事,包括王石。
王石一直想给万科找“国资”靠山,以前是华润,后来就是深铁。
2016年3月,深铁第一次出现在宝万之争中。
但是,这个时候,搅局者众多,安邦、恒大都出来插一脚,最终,还是险资举牌搞得过于离谱,监管出面叫停了部分险资的万能险业务。
最终,深铁吃下了华润和恒大的股份,
宝能系也服软,“欢迎深铁集团投资万科,支持万科健康稳定发展”。
宝能逐渐退出,深铁用664亿,站稳万科大股东的地位。
深铁看中万科啥呢?
1、天眼查显示,深圳地铁由深圳国资委独资,而万科也在深圳;
2、投资确实不亏,回报还比较稳定;
3、深铁本身走的并不是卖票的路子,而是学港铁走“轨道+物业”,深铁除了是轨道运营商,还是物业开发商,有了万科,深铁更赚钱。
现在来看,在这场争斗中,能独善其身的还真不多:
1、安邦被接管后,早就变大家保险了;
2、恒大捅出一个天大的窟窿后,也基本完蛋了;
3、宝能系在举牌潮之后,也陷入资金困局里,姚老板在不少举牌公司吃了瘪;
亏,也就亏了,万科,还是要救的。
深铁要是光靠地铁业务,亏得更惨,毕竟,全国5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每年客运量322.4亿人次,即便是客运量超10亿人次的全国前十,也没法靠卖票盈利。
成本能比票价贵一到数倍,而能维持至今,要么靠补贴,要么直接承受亏损。
所以,不再新批地铁城市,而存量城市线路批复,也慎之又慎。
比如深圳地铁,轨道业务收入130亿,成本159亿,毛利上就开始亏,倒是站城一体化开发项目,毛利还能达到35%。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房地产已经到下行区间,还是比轨道赚钱。
救万科,就是救自己。
今年,万科老的管理层,已经退居二线,郁亮、祝九胜、朱旭等老兵,基本已经辞职,而新上来的,基本上都是深铁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讲,当初,深铁押对宝了。
作为房企的老大,在房地产黄金时代赚钱,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靠着分红,深铁也能过几年好日子的,即便是现在,在行业下行周期,万科也没爆个大的。
现在,万科依然还算是一个“宝”。
1、万科手里有地,有项目,依然有较强的资金回流能力;
2、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多年来积攒的技术、口碑,都依然有用武之地;
3、政策依然在为房地产托底,当下还是有喘息的机会的;
4、不得不说,万科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面旗帜,守住万科,其实也守住了风险底线。
至于还要亏多久,还要救多久,还得看房地产的形势。
虽然亏麻了,深铁似乎还有弹药供应,毕竟,之前传闻有“500亿”,没人否认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