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只花25万中国人就能移居日本爽拿福利? 引发争议

京港台:2025-5-12 11:09| 来源:一苹新闻网 | 我来说几句


只花25万中国人就能移居日本爽拿福利? 引发争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讲谈社旗下媒体《FRIDAY》指出,这些外国人移居的背后,有一群仲介主打日本(专题)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以及优良的生活环境来吸引中国人。若要在美国取得类似的签证,通常需要投入数千万日圆的资金,因此相较之下,日本的条件被视为“价格低廉”。

  日本首相石破茂于今年4月初,在国会递交政府答辩书:“我们了解到,有报道指出,持『经营・管理』在留资格在日本居留的外国富裕人士数量正在增加,其中也包含一些无法确认其实际营业活动的个案。”

  这份主意书指出,针对“经营・管理”签证的非法取得问题已成为严重课题,尤其是指出越来越多中国富裕阶层为了能以低成本享受高品质的医疗服务,会在日本设立公司,以取得该签证并移居。

  根据日本出入国管理统计,持有“经营・管理”签证的在日外国人数,在过去10年间呈现快速成长,截至去年6月底,其中过半为中国人。

  《产经新闻》指出:“中国富裕阶层盯上『经营・管理签证』漏洞,成立空壳公司借此搭便车享受日本医疗”。报道指出,有来自中国的同乡仲介人专门推销移居日本的方式,会展示日本生活舒适的相关资料,并鼓励申请“经营・管理签证”。

  《读卖新闻》报道指出,“经营・管理”签证“500万日圆超划算”,中国社交媒体充斥著移居攻略…中产阶层也逐渐定居。

  据称,在中国的SNS平台上,有大量贴文详细说明如何借由“经营・管理”签证作为民宿业者身份来移居日本。该签证为外国人在日本设立公司所需的签证之一,原本是为了促进外国人在日本创业而设立,近年也逐步放宽相关要件。

  

  举例来说,西山先生提到一个常见案例是“インネパ”(指尼泊尔人在日本开设印度(专题)料理店)这种类型。一般的工作类签证,其在留期间多为1年以上,但“经营・管理签证”新设了几个月的短期版本。

  因此,西山表示,目前很多申请人会选择先申请“短期4个月”,之后再提出在留期间延长许可申请。只要顺利通过,便能再获得1年居留时间,合计约可在日本停留16个月,这被认为是“能够撑过的最低标准”。

  申请“经营・管理签证”虽需资本金500万日圆(约等于25万人民币(专题)),也有像“雇用两位全职员工、包含加入雇用保险”等其他要件,但外界普遍认为,只要能凑出500万日圆就差不多可以过关,这也正是争议的焦点。

  西山先生指出,入管局审查这类申请时,会审查申请人是否有实际业务、是否有具体的营运计划书、是否计划补齐文件,以及该事业是否有可能持续营运一段时间等。

  不过他也说,要符合这些要件的手续“其实很麻烦”。在约400种在留资格中,“经营・管理”类型是所有就业签证中审查时间最长的一类。

  但他也补充,若能准备好可供说明的资料,审查通过“其实不难”。他说:“目前应该已有许多外国人在日本设立公司,并以这种方式获得16个月的在留资格了”,因为,这种签证制度本身就存在很多“漏洞”。

  举例来说,即使自己没有500万日圆,也可能短期向同乡朋友“借来凑数”,公司设立后再退还。这种做法就是所谓的“见せ金”(虚构资金,只是用来看的),就是制度漏洞之一。

  另外,有的案例虽名义上是开餐厅,实际上却是将多名尼泊尔人带到日本,并安排工作场所,实质上是人力仲介公司。但一旦在更新在留资格时,被发现实际上根本没在经营餐厅,那么就不会获得许可,只能离开日本。问题在于,即便被迫离境,只要再次申请同样的“经营・管理签证”,仍然有可能再次来日。

  西山说:“只要在前一次日本居留期间没有违法记录,即便实际上没有经营活动,那段过往经历,也不会对下一次申请造成影响。”

  换句话说,每次审查都像是“从零开始”,因此这类签证可以一再核发。

  但制度上的漏洞还不止如此。西山指出:“如果实际活动未持续90天,理论上会被取消在留资格;但入管局的工作人员实在太忙,除了性产业外,几乎不会主动去查,只会在更新签证时审核当下的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在更新的时候“表面装得像”就可以。至于这样的情况是否会有所改变,西山认为:将来可能会大幅调整。原因在于,日本也打算参考美国的电子旅行授权制度ESTA,“一旦JESTA上线,入管审查人员会大量被精简,人力将转向实际稽查与审核。”

  目前针对“经营・管理签证”的各种制度漏洞,批评声音不断。虽然首相石破茂强调“当局正在妥善处理”,但出入国管理的制度与执行上的“漏洞”究竟何时才能真正补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相关专题:日本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11: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