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俄商人如何在茶叶销售中互相欺骗

京港台:2025-5-12 11:19| 来源:大俄的碎碎念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中俄商人如何在茶叶销售中互相欺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俄罗斯和中国之间的茶叶贸易是一部真正的经济惊悚片。卖家和转售商抬高巨额佣金,实施欺骗,一夜之间就可成百万富翁。

  从 1727 年开始,每年俄罗斯和中国商人都会乘坐雪橇、战车、三驾马车和轿子来到恰克图(今布里亚特)。他们长途跋涉来做茶叶交易。恰克图当时被称为“西伯利亚汉堡”和“沙漠威尼斯”。这里牵涉到很多金钱。

  来自专门委员会的俄罗斯商人致力于制定交易条款,与中国同行协调当季价格,同时也参观其他人的商品并展示自己的商品。在线人帮助下,他们可以改变产品交付时间来牟利。

  

  (恰克图,1783 年,路易斯·尼古拉斯·德·莱斯皮纳斯)

  出售的货物,也就是用来交换茶叶的货物,都是通过西伯利亚公路从各个省份运输过来的,这条公路也被称为茶叶之路。它从莫斯科延伸至恰克图。从那里,茶叶商人穿越内蒙古大草原,抵达当时被认为是通往中国的门户——张家口。

  根据沙皇保罗一世1800年3月颁布的《关于恰克图关税的法令》,所有结算均通过易货贸易进行。俄罗斯商人一直用本土商品来交换中国茶叶:纺织品和皮革、面包、山羊皮、赛加羚羊角和马鹿角,狐狸、水獭、貂、白鼬、北极狐、猞猁甚至猫等毛皮动物的毛皮特别受中国人的喜爱。直到1855年政府才最终允许货币支付。

  

  (1851 年地图,从伊尔库茨克到北京的路线,在两国边境有姐妹城市——恰克图和買賣城)

  買賣城,字面意思是“贸易城镇”,蒙古语:Naimaa hot、Maimaa hot、Maimaachin)是 19 世纪和 20 世纪初中国在外蒙古的几个贸易定居点的名称。靠近俄蒙边境,即所谓的“蒙古恰克图”(今阿尔坦布拉克)

  恰克图各类商品的运输方式、保质期均有差异,运输所需的时间也不同。因此,雅库特博览会的毛皮于 11 月抵达,而莫斯科的皮革和织物则在次年头几个月抵达。

  恰克图的交易有点让人想起现代交易所的股票市场。恰克图“多头”押注价格上涨,提前购买茶叶或毛皮,然后在需求高峰时卖出。空头伺机而动,故意不产生需求,等待更有利的条件。

  在一次熊市中,舍斯托夫兄弟俩赚了一大笔钱。 1841年,由于山路崎岖,中国商人比往常晚运送了大批茶叶到恰克图。因此,只被允许销售上等茶叶,以免浪费时间检查廉价茶叶(毕竟,假冒商品确实存在)。当中级交易员还在犹豫是否要买入昂贵的商品时,掌握了情况的舍斯托夫兄弟已经成功购买了相当数量的商品,并成为了垄断者。

  

  (恰克图的俄罗斯和中国商队)

  当国内茶叶过剩的威胁笼罩着贸易商时,俄罗斯商人却相反,暂停了采购,因为他们担心展会和莫斯科的茶叶价格会下跌。因此推迟了货物交付,否则交易就不可能完成。

  但这事不可能拖得太久。这些毛皮必须在秋季或初冬出售,而且随着温暖季节的到来,中国对毛皮的需求也会下降。由于道路泥泞、河水泛滥、货物损坏风险高、雇用马车夫的费用高昂以及牲畜饲料缺乏等多种原因,到了春季,俄罗斯境内的物流变得更加昂贵,毕竟冬季将货物运送到国内展会的费用要便宜一半。

  中国茶商也先期抵达恰克图。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想尽早达成交易。而是根据一项秘密指示。根据秘密指示,商贾抵达恰克图后,必须刺探俄国商人的货品需求与销售价格,通过人为哄抬物价刺激俄国商品大量运入,再突然压低价格。章程明文建议以宴请馈赠方式笼络俄商,在觥筹交错间套取商业机密,违者将受严惩——这等于是将工业间谍与内幕交易写进了官方文件!

  茶企的盈利能力更多地依赖于俄帝国内部的高定价,而不是利润丰厚的国际贸易。平均而言,买家以3至10倍的价格购买茶叶。

  

  (十七世纪的商人家庭,1896 年,安德烈·里亚布什金)

  据20世纪末伊尔库茨克出版的《西伯利亚历史大事年表》记载,早在1638年,贵族之子瓦西里·斯塔尔科夫作为使节出访蒙古,返程时首次将茶叶作为汗王赠礼带入莫斯科。

  尽管俄罗斯人最初将茶称为"空洞的饮品",甚至难以想象它会比传统克瓦斯更受欢迎,但俄帝国茶叶销量始终坚挺。谢德林在《外省散记》中写道:"看起来不过是杯清茶!可要是中国人断了这玩意,咱们这儿准得乱套"。

  

  (中国茶叶商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前进,摘自《伦敦新闻画报》,第 2731 期,1891 年 8 月 22 日)

  19世纪中叶,茶叶成为俄罗斯的主要进口商品。马克思在1857年《纽约(专题)每日论坛报》头版上惊讶地指出:“以前恰克图的茶叶年平均销量不超过10万箱,而到1852年已达175万箱,商品总价超过1500万美元。”

  茶商本人极少亲自采购茶叶。他们将交易委托给常驻恰克图的佣金代理人。这些代理人通过信贷或东家的资金,在俄罗斯采购工业品,将其运至恰克图换取中国茶叶,再通过陆路将茶叶运往俄罗斯集市或经西伯利亚转运欧洲。售出茶叶后,代理人需偿还债务并向茶商汇报。

  

  (喝茶,1914 年,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艺术博物馆)

  代理人或许损害了东家的信誉,或许勉强保本,但雇主既不要账簿也不要凭证,全凭口头信任。代理人收取茶商的贿赂、以跳楼价抛售俄国商品,或完全放弃议价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茶叶大亨对代理人造成的财务损失漠不关心。因为,茶叶需求持续增长,利润不仅能支付中间商佣金、抵消不利的兑换条件和物流成本,甚至足以支撑奢靡宴会。往返恰克图的商道危机四伏,对商人而言,承受些微损失远比丧命划算。途中可能遭遇劫匪…甚至同伴背叛。

  

  (阿列克谢伊奇,1884 康斯坦丁·马科夫斯基,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随着1862年中国开放海港与苏伊士运河通航,俄国开始通过海路进口茶叶。经敖德萨绕开亚洲的运输路线更具成本优势,导致恰克图茶叶交易量腰斩。海关迁至伊尔库茨克后,恰克图的官员与商人陆续撤离。

  茶商们从恰克图转战新兴城市开拓事业,同时将饮茶习俗传遍俄罗斯。自此,俄国人对茶的热爱从未消退,至今仍在每个家庭的茶炊中延续着这份跨越三个世纪的情怀。

相关专题:俄罗斯,全球骗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2 21:1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