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中国各地高校都贴满了这种海报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就在这几天之内,多地的大学内纷纷出现一种奇怪的景象。
学生们开始频繁交流“有人在学校里发神经”这件事。
“听说有人在食堂门口发神经呢!”
有许多路人也偶然听到了此讯,为之一震,更是泛起一丝同情,哎,学习压力。
但等他们观察到这些学生的神情后,却发现有些不对劲:
他们不仅没把这当成惨事,反而面露期待,火速前往现场。
如果你对这种现象感到迷惑,不乏尾随他们一同前去,那便能一睹如今所谓“发神经”的真相。
是的,这就是近期风靡国内大部分学校的“发神经”现场。
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发神经。
我知道你可能会很无语,但请记住,它的目的就是让你感到无语。



几天前,有几位学生在网络上起了头,率先开始了这场“发神经”运动。

形式简单到不行,就是打印几张这样式的神经,然后张贴在显眼地方,将神经发出去。

但也就是这么个简单的活动,直接风靡全国校园。
其蔓延速度堪比野火,当你还没琢磨过其中的魅力时,学校就已经被神经占领了。

有不少人在完成这场互动艺术后,还会迫不及待地拿起手机,跑去社交媒体上宣布自己刚刚“发神经了”完毕。

导致猛一看社交平台,会让人格外忧虑当地精神病院是否出了什么安保方面的情况。
也正如“互动艺术”这个形容,有人发自然也有人领,此活动在校园里格外受欢迎,常常是一张神经发出去,几位学生抢回来。
这也导致一些“神经”被领完后的空白海报,在校园内带来了一阵疑云。

更魔幻的是,这股浪潮不仅在国内校园蔓延,甚至还火到了留学生(专题)群体里。
学生们的神经,遍布全球各地,正在进行一个国际化的发。

整体传播速度广且快,堪称病毒化。一张张神经从校园传到城市,从社交平台传到异国他乡。

而除了大家太闲以外,这种现象会出现,自然还是有一定原因的。
要是细品“发神经”运动,会发现它其实自带一种独特的幽默感。
它让你以为是发神经,但其实是发神经,而这就显得这件事就很神经。
在这张单薄的纸上,神经闭环了。
且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行为艺术也不是头一回入侵校园。

这种独特的恶搞海报,此前已经火过好几次,甚至成了一种独特的范式。
它本身起源于“撕条式海报“。

高校示意图
在更多年前,人们还用手机号进行古法联络的年代,撕条式海报是一种相当流行的信息传播方式。
那时候,找房子、找家教、找兼职,都靠这么一张简单的纸张来实现信息传递。

其下方会加上一排裁好的纸条。纸条上写满了电话号码,随手一撕,就能带走联系方式。
但随着二维码的出现,撕条式海报也就变得没什么意义了。
但它很快再度卷土重来。
很多人开始把它当作一种整活方式。
特别是acg向的。

或者很经典的“你看过我的猫吗”。

它们有着相同的特征,没有任何用途,却比什么都有意思。
总是用最显眼的形式通知你一下:嘿嘿,也没啥事。
但就是能让人心情好上那么一点,莫名其妙到了纯粹的地步。

或许,这种极致的无意义,反而就是它的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