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博弈下的广西小城,出口杀疯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全球关税、贸易战开打!5月12日,中美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双方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意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
中美早日恢复外贸,不仅符合两国的利益,也符合全球期待。
中美关税博弈能够这么快取得实质性进展,与中国顶住压力、选择硬刚密不可分。
中国敢于硬碰硬,背后是外贸的强大韧性。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3%。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增长2.4%。
平稳开局,实属不易。
一季度全国外贸50强城市名单出炉,合计进出口总额达8.29万亿元,占全国份额的八成,堪称我国外贸的基本盘。
50座城市中,36座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展现出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
其中,广西防城港市,成绩亮眼。
一季度,防城港外贸进出口总额360.1亿元,同比增长58.9%。
出口额144.4亿元,更是暴增429.1%!
一季度上海、苏州、厦门、武汉、温州、连云港、防城港、沈阳的出口增速
这座人口才100多万的小城,出口杀疯了。
在2年前,防城港的外贸,就步入了“高速公路”。
2023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7.9%,成为广西第三个外贸千亿元规模设区市。
2024年,进出口总额达1282.1亿元,同比增长28.6%,首次突破1200亿元大关。
防城港保税物流中心
防城港的外贸,为何这么猛?
2020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额达4.74万亿元。
这标志着,东盟首次超过欧盟,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
到2024年,东盟已经连续4年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经贸和产业合作日益紧密,让与东盟相接的口岸城市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防城港的区域优势,就凸显出来了。
防城港位于广西南部、北部湾畔,其独特性在于:
陆海口岸分布紧密,是广西口岸第二多的城市;
沿海又沿边,是我国唯一与东盟海陆河相连的边境城市;
与越南接壤,是中国大陆距离越南首都河内最近的港口城市。
与此同时,通过钦北防一体化,防城港连接南宁、重庆、成都等内陆城市,成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
西部陆海新通道空间布局示意图 图片来源:《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
凭借着独特的地理位置,防城港市成为了我国内陆通向东盟的最便捷门户和主通道。
为了放大区位优势,防城港加强软硬件建设。
外贸大城,需要大港。
港口是连接陆海的枢纽,是牵引向海经济发展的龙头。
防城港港口,是我国西部第一个亿吨大港。
自2012年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已连续11年突破亿吨。
目前,防城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9个,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多个港口通商通航。
这里是我国最大的硫磺中转、磷酸出口港以及铁矿石、煤炭、粮食、化肥等重要战略物资的中转基地,也是中国南方能源和原材料的转运中心。
防城港港口
铁路、公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全力打通对外开放的“任督二脉”。
今年4月15日,一列满载2688吨化肥的铁海联运班列,从贵州贵阳南站编组场出发,驶至防城港,耗时5天左右抵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全程约2500公里。
东南亚市场对中国化肥、农产品等需求旺盛,但过去零散货物需经多次编挂,时效和成本难以控制。
防城港到贵阳的铁海联运班列,采用固定时间、固定路线、固定车次,不仅节约了运输时间、运输成本,还大大提高了开行稳定性,为西南地区外贸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跨境运输保障。
防城港到贵阳的铁海联运班列
在软件上,防城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好不好,关键看效率。
防城海关通过“智慧商检”、“智慧动植检”等数字化场景应用,实现大宗商品通关效率提升40%。
东兴海关创新互市进口货物“整进整出”模式,将边贸单票货物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
防城港海事局推行“一站式”政务审批,船舶进出港调度效率提升30%。
凭借独特的自然条件,东盟国家盛产热带水果,而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双方形成了互补性极强的贸易关系。
水果,成为中国与东盟重要的贸易品。
全球关贸数据库(GTA)统计显示,2024年,仅泰国,就向中国出口了总额达37.5亿美元的新鲜榴莲。
为了促进果蔬贸易,防城港市创建防城港国际商会东南亚果蔬供应链专业委员会,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全产业链互联互通搭建更为便利的合作平台。
目前,通过该渠道采购东盟国家水果价值达15亿元。
2024年,防城港出入境人数突破850万人次,沿边口岸出入境人数排全国第一
凭借“边关+海港”的双重优势,防城港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的核心支点。
2024年,防城港市对东盟进出口473.1亿元,增长31.9%,占到了全年外贸的40%。
面对外贸的高增长,防城港市并没有沉浸于成绩中“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瓶颈。
一方面,对外贸易容易受全球经济形势、政治局势、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抗风险能力亟待提升。
另一方面,单纯依托港口集散的过境贸易模式,附加值低,带动性差,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数据显示,2023年防城港货物吞吐量1.94亿吨,但超过70%为过境大宗商品(包括煤炭、金属矿石、钢铁),本地加工转化率不足30%。
锚定现代化临港工业城市的战略目标,防城港旗帜鲜明地大力发展工业,通过延长大宗商品产业链条,推动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资源向精深加工环节延伸,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
最典型的便是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
项目总投资200亿元,利用海外进口铝土矿为原料,建设年产240万吨氧化铝生产线配套赤泥堆场及相关辅助设施,建设年产30万吨高精动力电池铝箔坯料、年产5万吨电池箔、年产10万吨高纯铝、年产5万吨电子铝箔、年产50万吨车用散热器复合材料等。
正在建设中的防城港港口生态铝产业链项目
项目已于2024年12月开工,建成投产后将形成“海外矿源—氧化铝—铝基新材料”完整产业链,预计年产值340亿元。
以本土制造承接全球要素,让防城港的外贸经济真正扎根大地,大大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动力与韧性。
2024年,防城港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在外贸与工业的双轮驱动下,防城港GDP增速连续两年位居广西第一!
从“靠港吃港”到“以港兴产”,防城港的转型实践印证:
唯有将港口吞吐的“流量优势”转化为产业集群的“能量优势”,才能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筑牢发展根基。
这是防城港一座城的突围,也是中国应对全球贸易动荡的底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