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若想以改革提高消费,就需改革分配制度”

京港台:2025-5-14 21:35| 来源:RFI 华语 | 评论( 7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若想以改革提高消费,就需改革分配制度”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经过一个多月秀肌肉,互呛喊话和之后,不出预料,中美两国贸易终于还是一起坐到了谈判桌前,经过在日内瓦的两天谈判,美国财政部长宣布,美国和中国将暂停实施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动贸易战以来实施的部分惩罚性关税 90 天。声明称,暂停令将于“5月14日”生效。在为期90天的暂停期间,双方将进行进一步谈判以达成更具实质效应的协议。

  贸易战硝烟正在散去吗?本次国际纵横专访现居美国的著名人口学家,《大国空巢》一书的作者易富贤先生,从社会,人口等多个角度分析关税战带来的影响和后果。

  首先,他指出,美中两国僵持了近一个月后进行贸易关税谈判没有意外,因为双方都已经承担不起巨额关税带来的后果:

  易富贤:“中美可能都需要谈判,因为特朗普上台之前就表达过善意,说他跟中国什么问题都能谈,做出要谈大买卖的感觉,还邀请中国领导人去参加他的就职典礼,中国也破天荒地派出了国家副主席去参加,这就意味着他上台之后在中美之间肯定会有很大的会谈。虽然最近几个月双方一直吵吵闹闹,但是丝毫不影响两国大买卖的会谈。这次日内瓦会谈肯定不可能一次性地解决问题,但是至少目前大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先解决了,比如中国公安部长王小洪参加会议,在芬太尼方面的问题很快就能解决。

  在关税问题上,目前双方都承担不起了,美国也面临经济危机,如果继续造成经济衰退下去的话,美国的中期选举可能会对特朗普不利;对中国而言,巨额关税意味着中国的出口断链了,但中国就业高度依赖出口顺畅,主要出口无论是直接或间接都是与美国有关。如果中美贸易断了的话,美国再向其他国家施压,中国就业就会面临很大的问题。所以双方都承受不起,需要有个台阶下。特朗普上次说过,只要中国表达善意,他就会很大方地降低关税,因为他现在不降关税不行,需要有一个台阶下。即使这次谈判没有实质性的东西,只是谈双方所需要的东西,也需要给双方一个台阶下,至于今后的大交易就要以后要慢慢地谈。”

  法广:你刚才提到中国就业方面面临的问题很大,作为著名的人口学家,您认为青年人就业问题以及老百姓的生计困难会给习近平带来压力让他同意谈判吗?

  易富贤:“中国的就业和人口结构高度相关,中国 80年代实施独生子女政策时以为减少人口能够提供就业,但是事实上刚好相反,因为有人口才会有需求,有消费,有生产服务才会有就业机会。一般来说,一个劳动力大概对应1.88个消费人口,也就是说,一个工作人口对应两个消费者。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儿童比例不够,而儿童是最大的超级消费者,因为父母愿意为儿童花钱是生物上的本能,所以小孩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全世界都如此。由于中国儿童比例太低,导致中国居民消费只占GDP38%,而国际上普遍占60%。中国消费如此之弱,如果说其他国家或许还可以以内需来促进经济的话,中国就没有办法,必须靠出口。所以如果中国出口减少,就会面临就业压力。

  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看似对中国经济经济影响力不大,但事实上还是很大的,已经导致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不断攀升,也导致结婚率下降,因为找不到工作也就不可能结婚生子。所以最近几年的结婚率从2013年的1347万下降到去年到610万,下降了一半以上。一般来说,每个妇女生2.1个孩子可以保持保持人口持平,但是今年中国每个妇女平均只生0.9个孩子,全世界最低,原因是结婚率很低:去年结婚率下降了20.5%,今年一季度又下降8%。这意味着明年出生率还要下降。

  失业率很高人们就不敢结婚,没有生育率,所以对中国的影响不仅仅在于经济,还在于就业,在于结婚率、生育率和人口崩溃的问题。所以中国承受不起与美国脱钩的问题。美国也承受不起,因为美国很多消费者消费的产品依赖中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美国产业链很多产品都开始依赖中国,它的制造力也很难恢复起来,产业链已经全部转移走了,制造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够复兴的,即便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话,也只能回流一些高端制造业,服装和玩具等这些产业不可能回流,但是这些产业又高度依赖中国,但美国实施高额关税又导致这些产品很贵,对导致美国通货膨胀不利,也会带来经济衰退的问题,所以这对美国是很不利的。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在美国的中期选举中共和党可能会失败,所以美国面临通胀问题和选民问题时,也需要缓和中美贸易。”

  法广:您刚才提到中国青年失业的问题,中国官方宣布的是有14亿人口,这毕竟是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中国政府也多次强调说要提振内需来发展经济,这种说法可信性有多大?

  易富贤:对,中国的人口官方人数14亿,但是实际上不到12.8亿,即便12.8亿看起来是一个消费市场,但是中国内需严重不足,比如2023年中国经济在全世界占比为17%左右,但是中国的居民消费只占世界的12.5%,中国内需市场决定了中国工薪的商业劳动力。究其原因,如果中国家庭减少的话,就导致中国家庭的居民可支配比例占GDP的比例从1983年的62%下降到44%,也导致中国居民消费占GDP 的比例从1983年的54%降到现在的38%,在国际上看,居民收入应该占GDP的三分之二,而中国只有44%,这些就决定了中国仅靠内需无论如何也不能够解决就业。

  如果中国要改革来提高消费,就需要改革中国的分配制度,就将居民收入在GDP占比从44%提高到60-70%的话在中国是很困难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实现的,十年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实现,因为分配政治制度改革历来都是非常困难的,是最难的改革!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都围绕着分配制度的改革。要将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GDP的44%提到到60%的话,那就会对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要进行颠覆性的改革,但家庭收入提高就意味着政府收入下降,政府不愿意,并且也涉及到企业利润下将,那么也就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所以这种改革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是对中国社会的重大改革,所以阻力非常大,也不是短时间能够实现的。

  所以中国说提高消费,但如果收入上不去,消费就上不去!但要收入要上去的话,改革难度就非常大 !所以中国至少在短期几年之内或者年十年之内还是不得不依赖出口提高就业。

  法广:从人口红利角度来看,中国和另一个人口大国印度之间在不久的将来力量对比会发生变化吗?

  易富贤:2007年我在《大国空巢》书中已经做了预测。我说印度跟美国是长跑,日本韩国跟台湾是短跑,中国是超短跑。从短期十年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是比印度要快或者更成功,但是印度潜力大。比如印度的经济依赖内需,并不依赖美国市场,即便在目前中美贸易战和世界贸易战之中,世界经济处于衰退之中时,印度仅靠内需还是促成经济增长7%以上,这是不得了的事!所以印度发展水平只比中国落后十几年,但是人口结构比中国年轻得多,中国有只俗语说“不笑少年穷”,就是说少年比较穷,但是他有后劲有潜力。所以印度潜力很大,目前印度的年龄中位数只有29岁,中国已经43岁了,美国39岁。到2050年,中国的年龄中位数将高达59岁,印度只有39岁,比中国年轻一代人,美国43岁。

  印度的潜力肯定是不断增加的,目前其社会发展水平,从教育,人均GDP和人均购买力只比中国晚十几年,几十年之后是完全有潜力上来的,所以中国经济增长在几年之后就会低于美国,在2030到2035年,中国所有的人口参数都比美国差,中国经济增长将低于美国,但是能挑战“中年美国”的就是“青年印度”,而不是“老年中国”。到2050年左右的时候,印度可能不仅要挑战中国,也可能还要挑战美国的地位。

  法广:最后一个问题,特朗普在他4月2号所谓“解放日”之后,就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发起贸易战,目前据说有90多个国家在谈,那么这一轮的谈判如果按照特朗普希望得到的结果走下去,会给国际地缘政治和经济,贸易等各方面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和影响?

  易富贤:将对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带来一个革命性的调整,也可以说是1971年以后的重大调整,因为二战以后的布林顿森林体系,国际秩序和美元霸权都是二战之后确定的,这个体系后来也导致美国制造业衰退,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也美国制造业衰退和美元危机。1971年尼克松总统将黄金和美元脱钩,这意味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这个过程就导致美国从世界最大的顺差国变成了最大逆差国,即美国为全世界提供顺差,提供流动性和美元。这个过程也导致日本制造业的崛起,日本获取了美国巨大的顺差,也引发美国制造业危机,1985年签署的广场协议减少了美国的贸易逆差,是成功的。但是之后1992年,又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就导致美国产业转移到墨西哥和加拿大,美国再次面临逆差增加,广场协议成功了,减少美国逆差,但是北美1992年的北美自贸协议又增加了美国逆差,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大量产品涌入美国,导致美国出口进口比例不断地下降。美国的商品进口/出口比例以前应该是100%的贸易平衡,但中国加入贸易世贸组织后这一比例大约是64%左右,即出口是进口的64%,尤其是制造业,出口和进口只有45%和左右,美国的制造业产品有一大半是进口的。

  特朗普总统的意思是要遏制美国的出口进口的比例下降,如果他振兴美国制造业的话,我猜想他应该将商品的进口比例提高到80%以上,制造业出口进口比例提高到65%以上,这就意味着美国向全世界提供的顺差会减少,会对国际贸易体系形成巨大的改革。现在美国要提高出口进口比例的话,就意味着美国向全世界提供的顺差减少,那么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要争抢美国给全世界提供的顺差,顺差索然比以前少了,但是仍然会有。顺差不可能提高到100%,如果提高到100%那美元就将面临危机。美国仍然将为世界提供顺差,美元依然是霸权,只是没有以前那么大,所以现在就要看哪个国家能从美国的顺差中获得最大份额,它就能能够保住它的制造业的地位。

  所以中国如果聪明的话,应该改善美国的关系,争取在与美国的顺差中依然占据最大的份额,其他国家也有这个想法,看谁能够成功。

  非常感谢易富贤先生接受法广专访。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5 04:4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