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国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填补AI应用空白

京港台:2025-5-15 03:50| 来源:中通社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中国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 填补AI应用空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北京时间2025年5月14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专家指,本次发射在全球居于领先和前瞻地位,是太空人工智能(AI)应用的有效尝试。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尚无可比项目公布。

  5月14日12时12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计算卫星星座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图片

  宣沅(香港(专题))科技交流中心研究员宋忠平14日接受中通社采访时作出上述评价。据中国《科技日报》,本次发射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完成。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共有12颗卫星。首发星座通过星间激光高速互联、星座稳定组网和算力分布式调度,构建开放共享的太空计算系统,打造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星座将完成太空计算系统建链、组网、成云等天基计算基础功能的在轨验证和应用。首发星座的建设将构建未来算力网络,实现特定场景由“天数地算”向“天数天算”转变。

  报道称,首发星座12颗卫星均搭载了星载智算系统、星间通信系统,具备太空计算、太空互联能力,首发星座在轨计算能力达到5POPS,星间激光通信速率最大可达100Gbps,星座组网后将形成全球最强的太空计算能力。

  本次发射开启全球“太空计算时代”新篇。宋忠平告诉中通社,人工智能的发展关键在算力,若要在太空大量使用人工智能,就必须把基于太空的算力提上去。中国这一次发射任务就是要提高天基航天器的算力,建立天基算力系统,从而为未来航天器在太空的各种实际应用提供可依托的平台。面向未来,可展望基于大数据、超级算力的人工智能在天基系统上被广泛应用。

  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将人工智能带上太空,承载着多个“首次”。该任务是国星宇航发起的“星算”计划首次发射,也是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的首次发射。任务代号“021”是指“0 to 1”,即从0到1,喻意实现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

  

  据公开资料,成都国星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星宇航)是一家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民营科技公司,创立于2018年,如今已成AI卫星互联网领域“小巨人”。去年9月,国星宇航成功发射全球首颗AI大模型科学卫星——“香港青年科创号”,并完成在轨卫星运行AI大模型技术验证。该卫星由国星宇航与香港中文大学共同研发。

  之江实验室则是浙江省一家新型研发机构,成立于2017年,坐落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由浙江大学等院校支撑、企业参与,提供科技创新平台。

  本次国星宇航与之江实验室合作完成太空计算星座021任务,折射出中国航天、人工智能等科创生态中愈发多样化的参与格局,以及未来可期的蓬勃生命力,还有跨地域合作能力。

  去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之江实验室发布了“三体计算星座”计划:将协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建千星规模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建成后总算力可达1000P。中国工程院院士、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当时指出:“人工智能时代,算力成本决定了我们的创新成本。”“三体计算星座”的提出,是为应对在轨卫星数量快速增长带来的算力挑战。

相关专题:航天航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科技前沿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5 04:2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