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加国华人移民,10个有8个在后悔,剩下2个硬撑?

京港台:2025-5-18 06:57| 来源:Vanfun温房 | 评论( 25 )  | 我来说几句


加国华人移民,10个有8个在后悔,剩下2个硬撑?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
专题:华裔相关新闻,最新动态!
专题:多伦多大都市区 相关新闻报道

  加拿大(专题)移民(专题)政策不断收紧,房价物价狂飙、找不到工作、犯罪猖獗……越来越多的华人(专题)移民感慨,“曾经那个岁月静好的加拿大,回不去了”。

  中文社交媒体上,“滤镜碎裂”的声音此起彼伏。然而,就在老移民反复思忖“要不要回流”时,仍有大批华人在拼学签、抢工签,在这个史上最坏的周期里“单向奔赴”。

  华人移民潮来了走,走了来。那么,这届移民加拿大的华人都是什么样的人呢?

  这个问题在中文社交平台引发了热议。网友给出了这样的画像——“中年、有娃、英语麻麻”“国内企业中层,国外超市收银”“有抱怨,但是很能忍”。

  有网友认为,他们是“平民冒险家”,为了孩子,选择了清零,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重新开始。

  这段描述引发了很多共鸣:“这批人,嘴上抱怨,行动却最靠谱,凌晨3点担心父母身体,早上6点准备食物送娃上学。白天忙着实习、打工、学英语,晚上还得辅导娃功课……”“他们不是逃避,只是换了一条更难但更值得的路”。

  

  

  真是光读完文字就累到喘不过气的节奏,所以,地狱开局真的值得吗?

  辣评:这么拼,在哪儿都能成功

  评论区,一些正在移民路上的网友表示,这不就是在写我,“泪目了”。

  “不想卷孩子,我们就卷自己”。

  

  毫无疑问,这是他们的肺腑之言。但是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所谓“更难但更值得的路”,是这一拨华人新移民的自我PUA和自我感动。

  

  既然在国内已经发展得不错,那么,把来到加拿大后学英语、做蓝领的拼搏劲用在国内,是不是早就可以成功了?

  

  不少挣扎中的新移民都提到孩子在这里很开心,这是他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加拿大的公立教育不赖,但也并不是孩子成才的保证。

  小编周围,一路读到医学博士的优秀“移二代”有,晚上在餐厅打工、夜里搓麻将喝大酒的“移二代”也有。

  

  一位老移民朋友曾经抱怨,学校里骂脏话、欺负人的坏学生很多,他很担心小孩学坏,甚至一度考虑要不要回流,“至少老家那边学校管得严,出不了大错。”

  坦白讲,生活稳定的老移民尚有这种焦虑,每天焦头烂额、苟延残喘的新移民是否真的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给孩子“想象中最好的教育”?

  网友建议,如果爸妈英文不好、找不到工作,别幻想在加拿大养娃,特别有钱或者特别能吃苦的除外。

  确实,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孩子没有得到想要的人生,他们会甘愿为父母当初的决定埋单吗?

  

  也许对新移民来说更要紧的是,调整好对自己“后移民”阶段的预期,尤其是在加拿大社会大环境整体“退步”的情况下。

  一种观点认为,眼下的加拿大,只适合“价值观”移民的人群。不过也有老移民评论“在加拿大呆久了,可能会觉得价值观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一代人有一代人要吃的苦

  “感觉形容我爸爸妈妈。不过那是80年代。”

  评论区,这条留言很简短,却道出了一个真相,任何时候来到一个陌生国度重新开始,都是艰难的。

  每一个时期困难不同,相同的是——没有水到渠成的成功!

  想想,20多年前的加拿大社会,对海外经验、文凭更加排斥、信息也远不如今天畅通。找房子、找工作都是看报纸、打电话,用最原始的方式一点点解决。还有网友回忆,老移民遭遇歧视问题,也远比现在严重。

  

  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惨

  比起“没苦硬吃”的揶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拨新移民并没有那么惨,论据也很充分。

  首先,这一拨中年带娃出国移民的大多数已经是“时代的幸运儿”。他们有的是吃到了互联网的红利,有的是吃到了房地产红利,更有甚者buff叠满。既然来了,当然想要一个结果,但这不意味着他们就毫无退路。

  其次,虽说很多新移民重新捡起英语不易,但在国内读过大学至少是四六级水平,只要肯提升,加上多年的工作经验,还是有机会找到合适的工作。至少,加拿大职场没有35岁危机,还是很愿意给中年人机会。

  

  留下不是唯一的答案

  就在几天前,联邦CEC(经验类移民)抽分高达547,同时各省的省提名项目也在冻结、收缩当中。努力的华人已经开始涌向法语赛道,英语都还没学明白,又要开始卷法语。

  法语项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并不容易,而且没发现最近非洲新移民越来越多了吗?他们可是自带法语技能的啊!谁敢保证,这不是又一场巨大的“刻舟求剑”人类实验!

  可是,很少有人敢停下,因为沉没成本巨大!

  前几天,小编听了清华刑法学教授劳东燕的访谈播客,感触良多。

  提到《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安迪在监狱中不断推动建图书馆、甚至想尽办法弄来啤酒,她说,很多人可能认为因为安迪最后越狱成功了,他在监狱里所做的一切才有意义。

  但在她眼中,即便结局安迪没有在小岛上过上美好生活,他当初的努力仍然是宝贵的。因为,他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也改变了外部的环境。

  

  所以,努力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论结局如何,那个被它塑造的你会如影随形。

  或许,新移民们从小镇做题家开始,一步步走到更广阔的天地,已经习惯了每一次努力都要有一个结果。然而,选择移民,不是人生的另一场高考,没有标准答案。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华人社区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18 12:0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