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迅速崛起的中国军火工业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德语媒体:迅速崛起的中国军火工业】… pic.twitter.com/XkFV9Io0Dr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May 20, 2025
《新苏黎世报》关注了中国军火工业的发展,认为中国军火的价格相对低廉、不提政治附带条件,而且无需给出用途说明,使其在一些政治复杂或财力有限的国家中越来越具有吸引力。《法兰克福汇报》则关注了中国政府新近推出的公务接待中的全面“禁酒令”及其对中国职场酒文化的挑战。
《新苏黎世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前不久印巴冲突中有关中国造歼-10疑似击落一架法国“阵风”战斗机的消息传出后,北京在全球军火市场上的存在感似乎出现了骤然上升的趋势。凭借价格优势、政治“中立”立场和持续的军事技术进步,中国军火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不附带西方式政治条件的替代选项。这篇题为《便宜有效且无附加条件的中国军火》的分析文章写道:
“对中国专家来说,巴基斯坦空军用中国歼-10战斗机击落一架印度空军的法国‘阵风’战机的疑似事件,毫无疑问是中国军工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退役准将、中国资深军事问题评论员周波写道:‘这是中国与西方武器系统之间的第一轮较量。’
清华大学安全问题专家易吴霜(Sophie Wushuang Yi)也指出,对于中国而言,这次歼-10‘无意间的实战展示’,是中国过去数十年军队现代化努力的一种印证:‘曾经依赖昂贵西方系统的国家,现在有了一个可行的替代选项,而且没有附带那些西方军火交易常见的政治条件。’前军官周波甚至大胆预测:未来的国际军火市场将由两个国家主导:美国和中国。”
“中国实现了军火自给自足”
不过,《新苏黎世报》的分析文章也指出,要想同美国共同主导国际军火市场,北京尚有很大差距,因为目前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占比为5.9%,不足美国的七分之一。而且中国军火出口的三分之二都集中于一个国家: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的先进武器几乎全都来自中国,北京在巴基斯坦军火中的占比超过80%。
从一个国家集中采购军火的好处在于各类武器系统之间有更好的协调性。专家指出,这或许就是5月7日印巴空战中巴方表现出色的关键:战斗机、无人机、空中侦察和防空系统能够协同作战,而这些设备均为‘中国制造’。
中国提供给巴基斯坦的军火并不仅限于空军。巴基斯坦陆军也装备了中国的主战坦克和自行榴弹炮,海军则拥有中国制造的护卫舰和潜艇。这显示出北京军工的全面生产能力。过去几十年来,中国追求军备自主的努力,现在已经结出硕果。现如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乎不再进口任何武器,本土军工体系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
在军事现代化努力的初期,中国主要是仿造来自俄罗斯的武器系统。现在北京已经具备了自行研发和生产现代化武器的能力。据称中国目前正在同时研发两款第六代战斗机。其他国家也在研发这类面向未来的战机,因为这类战机具备强大的侦察能力、远程导弹系统,而且在敌方雷达上几乎无法被发现。 ”
俄制武器行情看跌
《新苏黎世报》指出,中国战机疑似击落西方战机的案例,为中国提升其军火的国际市场吸引力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除此之外,受俄乌战争拖累,俄制武器能否按时履行出口订单已经被划上了大大的问号,更何况,俄制武器在乌克兰战场上的欠佳表现,也打击了许多国家购买俄罗斯武器的热情。
“同西方武器供应商相比,中国还有一个显著优势,那就是中国在出口武器时,几乎不会提出任何问题。
中国一直也在向缅甸军政府提供军火,尽管军政府自四年前政变上台以来,对反抗力量实施残酷镇压,并在频繁制造针对平民的屠杀事件。德国智库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中国的军火公司通常不要求客户出具‘最终用途证明’。而西方供应商则会要求此类文件,以确保出售的武器不会被转售给其他方面。
但尽管如此,中国的军火仍将长期无法进入一系列重要的军火市场,其中包括美国的盟友、北约国家、澳大利亚、日本或韩国。而像印度、菲律宾这样直接感受到中国霸权诉求的国家,也会对购买中国武器持排斥态度。但在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中东以及部分亚洲国家,中国军火仍会获得足够的机会。北京早已同上述地区的许多国家建立起了紧密的贸易关系,中国军火进入相关国家也会变得相对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