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狂飙28%!国内企业海外砸480亿美元背后

京港台:2025-5-21 04:05| 来源:罗sir财话 | 我来说几句


狂飙28%!国内企业海外砸480亿美元背后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国内今年一季度新增海外资产同比增长28%,但关税上的压力,其实只是诱因。

  国内企业出海潮,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那一年川普单方面对华加征关税,迫使更多企业前往东南亚投资建厂,或做转口贸易。

  七年后的今天,企业出海潮再现,但这一次显然更为复杂。

  在中美经贸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增海外资产同比增长28%,企业面对关税压力正寻求对外扩张。

  5月9日,外汇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直接投资资产约480亿美元,同比增长28%。按照彭博社的分析,关税的压力已经初显,国内企业正加快海外扩张步伐,试图通过在海外创造就业和经济增长点,来缓解外部紧张局势。

  但这一趋势,并不是今年才开始的。

  早在2024年,企业出海潮就已经开始显现;去年全年国内企业对外投资高达1730亿美元,而关税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企业的这一行动。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不少国内制造商为了摆脱不断升级的关税影响,从石化产品到纪念品等各行各业,都已经计划在美国开展新的业务。

  该报道还引述一家礼品制造企业的老板称,自4月以来他一直筹备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开设新工厂。公司95%的订单都来自美国,“这是我们输不起的市场。”这位老板说。

  除了美国之外,更多的企业还想方设法在东南亚开设新工厂,但这么做的风险也存在。

  过去几个月,随着川普开始马不停蹄和各国进行贸易谈判,转口贸易也在谈判之列,按照美国的战略目标,要想和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一些经济体就必须要限制中国企业的转口贸易。

  哪怕是直接在美国建厂,也会遭遇更大的压力。

  毕竟眼下而言,一旦在美国开设工厂,就相当于满足了川普的设想,把制造业带回美国。

  而另一方面,美国也不希望中国企业扩大在美国的影响力。按照彭博社的报道,川普试图利用贸易谈判向东南亚国家和欧洲施压,要求他们限制和中国的商贸往来,这就包括投资限制及其他出口的措施。

  除了关税这一因素之外,最大的不确定性还在于国内市场的消费潜力。

  2024年中国制造业平均产能利用率降至72%,消费品行业价格战频率同比增长43%。新能源汽车领域尤为典型,国内前五大品牌市场集中度更是突破85%,在有限的消费能力之下,也迫使更多二线品牌转向新兴市场寻求增量空间。

  换句话说,哪怕是没有关税,国内企业出海潮,也是一个大趋势、大方向。

  当国内企业面临价格战的“红海挤压效应”,这也促使更多企业将海外收入占比目标从2023年的22%提升至2025年的35%。

  国内要内卷,还有价格战,那么不妨到海外去,到竞争相对温和的东南亚甚至欧美去。

  除了消费上的变化,另一个促使企业出海的还有成本。

  当前中国制造业平均工资已达东南亚国家的2.3倍,且适龄劳动力数量以每年0.8%的速度递减。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越南、孟加拉等地转移的速度加快,纺织业海外产能占比从2020年的15%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8%。

  全球产业链的重塑,看起来是因为川普的关税,但事实上,关税仅仅只是加快了这一步伐,仅此而已。

  哪怕是没有关税,在消费乏力、成本上涨的大背景下,国内企业选择出海,也是一个大趋势。

  而区域经济中的红利,也迫使更多企业选择出海。

  RCEP全面生效带来关税减免红利,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中,享受零关税待遇的项目占比从2023年的31%提升至2025年的49%。同时,中东欧产业链重塑需求也释放出每年约2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机遇。

  在绿色能源领域,海外投资回报率往往也更高。全球碳关税机制倒逼清洁技术出海,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在墨西哥的产能布局增长340%,储能系统对欧洲出口同比激增215%。这种结构性优势使新能源行业海外投资回报率(ROI)达到19%,显著高于国内市场的13%。

  边际效益,是衡量企业出海与否的重要指标。

  如果一家企业在国内投入100元,只能换来105元的回报,甚至这中间还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时,那么海外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就是企业出海的最大诱因。

  而最近几年,国内企业投资回报率早已经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减,尤其是在基建领域和消费领域。

  当消费者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企业对成本控制越来越接近极致的时候,出海往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以比亚迪为例,这家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企,也在出海。

  比亚迪投资42亿美元建设的泰国罗勇府工厂于2024年竣工,实现年产5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本地化电池生产线。

  该工厂采用工业4.0标准,带动泰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哪怕是在泰国建厂,其本地供应链占比也高达65%。

  在东南亚建厂,在东南亚卖车,一方面可以规避关税风险,另一方面,单从人力成本来看,泰国这样的地方,其人力成本已经比国内更便宜了。

  而随着企业不断完善供应链,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供应链的优势也会渐渐失去。

  这也是企业出海带来的最大劣势。

  对企业而言,它们要增长、要发展、要创造更多的利润,出海往往是最佳的理性决策。

  但对国内宏观经济而言,企业出海,带走了技术、资金甚至是就业岗位,反过来又会让消费的复苏变得具有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但如果企业选择不出海,那么面对的就是更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更低的利润。

  这场出海浪潮本质上是全球价值链重构与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共振产物。企业既要抓住RCEP区域整合、绿色技术转移、数字基建输出的战略机遇,更需建立动态风险管理机制,在合规运营、文化融合、技术迭代中构筑可持续的全球化能力。

  未来五年,能否在海外再造30%-40%的营收增长极,将成为检验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标尺。

  出海是潮流,是历史趋势,如同当年的日本(专题)一样,今天的国内企业也正在经历类似的发展趋势,但和日本不同的是,我们大概率会比日本企业走的更远、更久。

  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企业出海从来都是被动的选择,而这种被动背后,往往也蕴藏着风险。

  当红利开始放缓的时候,海外万亿美元的市场蛋糕,也就显得更为诱人。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陆资讯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1 04:0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