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泰国富二代,靠一瓶水在中国赚大钱?

京港台:2025-5-21 09:01| 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 我来说几句


泰国富二代,靠一瓶水在中国赚大钱?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只有46人的泰国公司,

  是怎么把椰子水卖爆的?

  作者:陈佳莉 黄薇薇

  IF椰子水,要上市了。

  日前,泰国椰子水品牌IF母公司IFBH Limited(以下简称IFBH)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计划募资10亿港元(约合9.2亿元人民币(专题))。

  这家仅有46人的泰国公司,凭借一款椰子水,悄然拿下了中国34%的椰子水市场——也就是说,中国市场每卖出3瓶椰子水,就有一瓶贴着“IF”的标签。

  而这家公司的老板,居然是个“三无”掌门。

  

  另起炉灶的“富二代”

  IF的创始人来自泰国,中文名字叫彭萨克,现年45岁。

  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泰国商业世家,其父亲基蒂一手创办了泰国纺织巨头苏旺集团,家中产业横跨制造业、房地产、酒店、高尔夫俱乐部等多个领域,称得上实力雄厚。

  在父亲的影响下,彭萨克自幼便展现出对商业的兴趣和天赋,很早就立志从商。

  1999年,他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白水分校,攻读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后,他继续深造,又取得了美国纽约(专题)理工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在美国留学期间,彭萨克结识了众多科技巨头企业的高管,还与不少风险投资机构、私募基金建立了联系。

  在寻找生意机会的过程中,他也目睹了众多美国制造业工厂因为沉重的资产负担、高昂的运营成本而相继倒闭。

  彭萨克意识到,“重资产”生意是有弊端的,这一理念为他后来的“轻资产”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回到泰国后,彭萨克进入家族企业担任市场经理和董事长助理,积累了丰富的销售和管理经验。

  与一般“富二代”不同的是,他并不满足于继承家族产业,做一个守成者,而是决心在父辈的基础上,开创一番新的事业。经过考察,他看中了饮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彭萨克。(资料图)

  2013年,彭萨克开始打造IF椰子水品牌。

  他首先在曼谷建立了一家名叫General Beverage的工厂,专注于食品和饮料的制造与分销。

  随后,他正式创立了IF品牌,General Beverage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该品牌的代工厂。

  不过,General Beverage并不只生产IF椰子水,而是同时代加工其他企业和品牌的饮料。对IF的母公司IFBH来说,General Beverage既是它的股东,又是它的供应商,二者是彼此独立而又合作的关系。

  在泰国本土小试牛刀后,IF椰子水收获了很好的市场反馈。2015年,彭萨克带领IF椰子水进军中国香港(专题),一年后就成为香港最畅销的椰子果汁饮料。

  有了在香港的成功经验,2017年,IF品牌又继续进军中国内地市场,同样大获成功。

  靠着一瓶瓶椰子水,IFBH赚得盆满钵满。该公司的招股书显示,IF品牌已连续5年问鼎中国内地椰子水市场,2024年的市占率达到34%,是第二名的7倍多。

  

  “三无”运作模式

  说起来,椰子水在中国的火爆,还是从近两年开始的。这种饮品俘获了都市白领、健身人士、母婴群体等多个消费圈层,成了饮品界的新宠。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椰子水市场规模达到10.8亿美元(1美元约合7.2元人民币),且仍在持续增长。IF正是踩中了这一行业机遇,成功打进中国市场的。

  2024年,该公司的年营收为11.6亿元,其中有92.4%来自中国市场。有趣的是,这家基本靠中国市场“养活”的泰国公司,团队里竟然没有一个中国员工。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IF椰子水是“轻资产”商业模式的典型案例,有人将其归纳为“三无架构”:没有自建工厂,没有库存压力,没有复杂的分支机构。

  在46人的小团队里,20人负责营销,5人负责研发,6人管理仓库,其余人员则分配给了人事、财务等后勤岗位。在这种模式下,公司每年人均创收超过2500万元。

  此外,IFBH也把“外包”模式玩到了极致:生产交给代工厂General Beverage进行,物流由第三方冷链完成,线上销售由杭州一家电子商务公司代理,线下销售则交给广东一家食品公司打理。

  通过这种运作方式,IFBH快速搭建起自己的生产与销售渠道,固定资产仅占总资产的3.2%,存货周转只需要2—3天,更多资源被集中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上。

  可以说,这家公司就像一支游击队,用极致的轻资产撬动亿级市场,直捣中国饮品江湖的核心地带。

  

  被“围剿”的风险

  彭萨克能把椰子水卖爆,除了经营模式的优势外,还有对中国消费者心理的把握。

  IF刚进入中国时,椰子水在内地是地地道道的小众饮品。当时,进口饮料市场被一些欧美品牌占据多年,消费者早就有了“审美疲劳”,市场上缺乏性价比高的新产品。

  一开始,IF椰子水也尝试过将自己定位为“高端进口产品”,结果销量平平。之后,IF改变策略,瞄准了年轻消费者群体,主打高性价比路线,销量有了显著提升。

  2022年,瑞幸咖啡凭借“生椰拿铁”产品爆火,一年卖出12亿杯,不仅坐稳了其在咖啡行业的位置,还彻底扭转了椰子饮品的命运。

  一时间,奈雪、喜茶等新茶饮品牌争相推出椰子系列产品,椰子口味成为饮品圈的新晋顶流。根据《2022中国饮品行业产品报告》,在40个新茶饮品牌中,含有椰子成分的新品占比高达92.5%。

  IF抓住了这一风口,开启了多平台的推广营销:入驻网红健身达人直播间、联名瑞幸咖啡、邀请明星代言、合作泡泡玛特……IFBH在短时间内打通了各大销售渠道,把自己和“纯天然”“运动健康”划上了等号。

  招股书显示,IFBH去年营销费用为740万美元,同比增长了近一倍,换来的是线上销量的暴涨和受众对于IF品牌认知的跃升。

  不过,光鲜数据背后,也潜藏着危机。

  一位财经自媒体博主对环球人物记者表示:“目前,椰子水产品占IFBH总营收的95.6%,中国内地营收占其总营收的92.4%,IFBH呈现‘单一市场+单一品类’的脆弱结构。”

  该博主同时表示,2024年,因为泰国高温导致椰子减产、原材料成本上升,IF不得不在多个渠道提价,直接削弱了价格优势。同时,全线代工厂模式也使其品质把控存在漏洞,品牌声誉很容易受到影响。

  

  泰国香水椰是IF椰子水的原材料。

  更要命是,来自竞品的“围剿”已经开始。

  当下,中国本土品牌纷纷打造椰子水新产品,不少零售商推出了9.9元/升的自有品牌椰子水。瑞幸甚至包下了印尼的邦盖群岛,将其命名为“瑞幸咖啡专属生椰岛”,建立了“生椰拿铁”的椰浆专属原产地。

  换句话说,IF的价格优势,正在被一点点蚕食。

  IF椰子水无疑是一个现象级的营销成功案例,但爆火之后,它能否守住椰子水产品的头部地位,实现持续性长红?这是一个更现实的问题。

相关专题:土豪,泰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1 09:0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