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那些近年在中国社媒上爆红的“世界景点”

京港台:2025-5-22 21:50| 来源:BBC中文网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那些近年在中国社媒上爆红的“世界景点”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图像来源,PROVIDED,33岁的麦吉热衷国外旅行,社交媒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的旅游规划。

  今年春节,家在北京的麦吉去了一趟西班牙旅行。在这趟为期一周的旅程中,她安排了两天半在巴塞隆纳(巴塞罗那),其中专门计划去看看当地著名海滩一个叫“四个盒子”的雕塑。

  她在去年年底萌生了去西班牙旅行的想法,之后在中国社群媒体小红书上搜索巴塞隆纳攻略,频繁刷到“四个盒子”相关内容。

  “疯狂地给我推这四个盒子”,麦吉对BBC说,它出现的频率堪比世界著名建筑圣家堂(Sagrada Familia),“很多视频确实拍得挺漂亮,我就把它加入了行程清单”。

  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景点,“四个盒子”是近年来中国社交媒体上多个被追捧的“网红景点”之一,让许多中国游客特别是年轻一代旅游达人趋之若鹜,虔诚程度让当地居民错愕。 当然“网红景点”中不乏有让游客惊呼被夸大其词的“坑”。

  中国社交媒体上的“网红景点”现象也让商家嗅到了商机,频频向有影响力的博主抛出橄榄枝,助他们提高知名度和产品及服务的可见度。

  西班牙的“四个盒子”其实是一件雕塑,由四个扭曲的立方体钢块叠加而成,高约10公尺。它的正式名称是“受伤的星星”(L'Estel Ferit),由德国艺术家设计,矗立于巴赛隆纳巴塞罗内塔海滩(Barceloneta Beach)上。四个立方体象征着过去渔民居住的简陋小屋,1992年奥运会前,城市改造拆除了这片老旧建筑,这座雕塑则作为历史见证设立出来。

  近年来,这座雕塑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突然爆红,成了游客来巴塞隆纳的必打卡地之一。

  

  图像来源,ENRICO SPANU/REDA/UNIVERSAL IMAGES GROUP VIA GETTY IMAGES图像加注文字,德国艺术家创作的“四个盒子”,成爲中国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从一座雕塑,认识了一片海

  

  图像来源,ZOWY VOETEN/GETTY IMAGES,著名的巴塞罗内塔海滩,是当地居民放松休閑的地方。

  根据新红数据,在小红书上,“四个盒子”相关话题自2023年8月以来开始活跃,过去一年中已有超过900条笔记,互动量达到14万人。在366天里,有294天都有相关内容发布。

  尤其在今年4月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四个盒子”相关帖子日均数量明显上升,最高增幅超过300%,互动量增长超19000%。

  不过,麦吉说当她见到“四个盒子”的真容时却颇为失望。雕塑在灰暗天色下更显破旧,也不像照片中那样高大。

  “上边都生銹了,让人有种疏于打理的感觉,就像是个废弃的建筑”。

  即便如此,雕塑周围仍挤满了游客,多数是华人面孔。而其他国际游客大多在不远处的沙滩上或铺上野餐垫、或聊天晒太阳,几乎没人理会这个雕塑。麦吉和同伴停留片刻,便离开了。

  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当地海滩的氛围——沿岸遛狗、打沙滩排球、街头乐队演奏潮流音乐。“非常chill”,她决定第二天再来一次。

  小众景点的病毒式蔓延

  

  图像来源,PROVIDED,冰岛南部的小岛,岛上只有一座小屋,被称爲“全世界最孤独的房子”。

  类似情况发生在冰岛。一座位于冰岛南部埃德利紮岛(Elliðaey)的小屋,因为被称作“全世界最孤独的房子”,成了中国游客新晋“网红打卡地”。

  那原本是一个狩猎小屋,所在的小岛没有人居住,四周是茫茫大海,从远处望去,只能看到一座小房子坐落在大片绿色斜坡上,因此得名。

  90后的李小姐去年年初在小红书上看到一组无人机拍摄的孤岛图片,受到震撼。随后,小红书持续给她推送相关内容,甚至包括以这座小岛为原型制作的蛋糕。

  “很特别,就想去看一下,”她对BBC说。

  去年7月,李小姐和先生前往冰岛,这是她们第一次携带无人机旅行,特地安排了拍摄这个小岛的行程。预算每人往返机票约六七千,酒店1500到2000元一晚。

  

  图像来源,PROVIDED,90后旅行者李小姐说,影视作品也会影响她选择旅行目的地。

  他们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出发,坐渡轮前往一个叫西人岛(Westman Island)的另外一个小岛,在那里找到拍摄“全世界最孤独的房子”的最佳观景点。下午,他们到了岛的另一边观赏海鹰。李小姐说,那天人不多,让喜欢安静的她与最爱的人度过了美好的一天。

  旅行归来,他们把视频和照片剪辑成vlog,3月在小红书上发布,迅速吸引了超过5200人点赞,远超平臺上大部分同类帖子。

  许多人在她的帖子下留言,或给她发私信,询问她行程规划、旅行预算等等。这为她发展成业余旅行博主奠定了基础。目前两人积累了5600多名粉丝,累计获点赞近3万,一些品牌商甚至主动联系她,洽谈合作。

  从景点到咖啡馆,一切皆可打卡

  中国旅客不仅依靠社交媒体选择旅游景点,还有餐厅、导游、租车等等。

  35岁的服装行业从业者周小姐坦言,她做旅行攻略几乎全靠小红书,“有图有视频,看着比较真实”。

  今年4月,她前往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特意去了小红书热推、号称“世界最美咖啡馆”的纽约咖啡馆。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咖啡馆,以文艺复兴和巴罗克式装潢闻名,是导游口中的“打卡胜地”。

  至于如何在小红书上挑选导游,周小姐称:“全凭感觉,找了个面相慈善的。”

  

  图像来源,PROVIDED,周小姐今年4月专程到“世界最美咖啡馆”打卡拍照。

  留学英国的Kristen旅行时也常用小红书上搜索餐厅,但她更倾向结合Google Maps等软体综合筛选。

  她通常在小红书上搜集景点周边餐厅,再查閱Google Maps评分,只有评分高于4.5分的才会考虑。“我考虑的是哪一天在哪个景点附近去吃这家餐厅方便,并不是专门为了去吃一家餐厅而去安排那一天的行程,”Kristen告诉BBC。

  在她看来,小红书的好处在于,会主动推荐景点附近的餐厅,让她可以提前计画;而Google Maps只有到了景点之后才能搜索附近餐厅——她觉得这样做“有风险”,可能附近没有评分高的餐厅,也可能评分高的餐厅没有当天想吃的菜。

  越来越多景点和商家主动迎合社交媒体潮流。香港如心酒店集团总裁曼宁(Simon Manning)告诉BBC,他们特别制作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和文化内容上传社交平臺,并邀请网红博主免费入住酒店或品尝新菜式,借助他们的社群影响力推广酒店。

  “这些策略帮助我们打造了年轻、活泼、亲切的品牌形象,吸引了追求有趣、独特体验的年轻旅客,”曼宁说。

  相比传统大众景点,被加以“最”字头的小众景点,往往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爆红。“这迎合了新一代中国游客追求个性、独特体验的心理,他们通过这种旅行方式以及分享晒图实现自我认同,”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恒云对BBC说。

  “这也进一步加速了网红景点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形成滚雪球效应。”

  李博士说,一些网红景点之所以爆红,很可能是借助AI技术进行修图和美化,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从而提高了景点的吸引力。

  同时,与传统广告相比,社交媒体在资讯交流过程中的互动性更强,能提升用户的社区感和归属感,使他们更愿意采纳博主的推荐和分享。

  加上平臺的演算法推荐功能也会根据使用者偏好精准推送内容,进一步左右他们的旅行决策,李博士说。

  误打误撞,遇到“世界尽头的秋千”

  

  图像来源,PROVIDED,小航远远地和“世界尽头的秋千”合了张影。

  不过,有些游客开始留意到社交媒体上的行销方式,主动避开“网红景点”。

  25岁的小航在俄罗斯交流学习,期间把相对富余的时间花在旅行上,多看看世界。不过,他说自己会对标签化的“网红景点”抱有戒心。

  去年春节,他和朋友去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和摩尔曼斯克旅行,一位朋友提议中途顺道停留捷里别尔卡(Teriberka)村庄。那里距离摩尔曼斯克约3小时车程,除了传统的自然公园、观赏极光等旅行项目,他们还去了那个在小红书上名气颇高的“世界尽头的秋千”。

  这个秋千背靠雪山、面朝太平洋,从特定角度拍摄,仿佛悬挂于天地之间。但小航到现场发现人满为患,加上天气严寒,他并未体验秋千,只是远远拍了张照片就离开了。

  相比让小航无感的秋千景点,当地自然公园的美景,以及北极圈的星空和极光,给他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图像来源,PROVIDED,25嵗的小航觉得轻松旅行最重要,不会“浪费时间排队去打卡”。

  小航也喜欢在旅行中打卡拍照,在加里宁格勒,他和朋友花了一个多小时在一个不知名的海滩挖洞自拍。但对于“网红景点”,他说“不会浪费时间排队去打卡”。

  “很多‘网红景点’也就是拍照好看,机位角度特殊,实地也就那个样子。除非某一天是奔着出片去了,其他时候就是轻松游,有那点时间排队不如找找饭馆子”。

  香港理工大学的李恒云博士说,不管网红景点是原本就受到欢迎,还是经过人为打造,“这种现象会长期存在——虽然个别‘网红景点’在慢慢从个性到大众的过程中会逐渐消亡,但新的网红打卡地仍会不断涌现。”

  “原因就是大家越来越依赖社交媒体进行旅游规划,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影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3 01: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