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国际生资格被撤销,上千中国学生面临灭顶之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5月22日,特朗普(专题)政府暂停了哈佛大学招收国际学生的资格,此举目的在于打击这所美国历史最悠久、最富有的大学的重要资金来源。
哈佛和特朗普政府的冲突始于今年3月,当时特朗普政府以“反犹主义”和“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政策”为由,启动了对哈佛近90亿美元联邦资金的审查。
4月16日,美国国土安全部(DHS)向哈佛发出正式函件,要求提交国际学生参与校园抗议活动及纪律记录的详细资料,限期4月30日回复,威胁若不配合将撤销其SEVP认证。哈佛在截止日期前部分提交了文件,但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Kristi Noem)认为这些资料“远远不足以满足基本要求”,并指责哈佛“助长反美、亲恐怖主义行为。
5月22日,诺姆致信哈佛大学:“我谨此通知您,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认证(SEVP)立即被撤销。”
诺姆在信中强调:“招收国际学生是大学的特权,而非天赋权利。哈佛未能为犹太学生营造安全的校园环境,纵容反美、亲哈马斯的情绪,并推行种族主义的DEI政策,因此必须承担后果。”
禁令下达之后,哈佛将无法继续招收持有F-1或J-1非移民(专题)签证的国际学生,而现有的国际学生,也必须立即转学,否则就失去留学签证。这对哈佛的目前众多国际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专题),是个灭顶之灾。
根据哈佛大学2024-2025学年的官方统计,学校共有6793至7800名国际学生,占学生总数的27.2%。这些学生来自140多个国家,其中中国大陆和印度(专题)学生在美国高校国际学生中占比超过一半。
尽管哈佛未公开具体国籍分布,但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23-2024学年的数据,中国大陆学生约占美国高校国际学生的24.6%。考虑到哈佛的国际吸引力,这一比例可能略高,应该在20%-30%之间。所以,哈佛约有1500名以上的中国大陆学生可能受到此次政策的影响。
瑞典籍哈佛学生Leo Gerdén在接受《纽约(专题)时报》采访时感叹:“没有国际学生,哈佛将失去其核心竞争力。特朗普政府把我们当成了政治博弈的筹码,这太危险了。”另一名国际学生Karl Molden则描述了政策引发的“集体恐慌”,学生们需要仓促寻找新学校并重新适应陌生环境。
哈佛作为全球学术高地,吸引了大量中国学生攻读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金融和公共政策等高影响力学科。这些学生往往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离开可能削弱哈佛的学术竞争力。一位哈佛教授向CNN表示,如果政策生效,“许多实验室将人去楼空”,对科研造成毁灭性打击。
目前哈佛被国土安全部要求在72小时内提交过去五年国际学生的抗议活动记录和纪律记录。如果哈佛未能按时提交或满足要求,认证撤销将持续生效,学生可能需要立即开始转学流程。
2019年,佛罗里达Academic High School高中的SEVP认证被撤销后,国土安全部给了这所学校的国际生两个月的时间(1月28日至3月29日)完成转学。
2019年,纽约一所语言学校America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Center因失去认证而停止运营,学生在认证失效日后给了一个月的转学缓冲期。
所以,留给中国学生的转学时间只有1-2个月了,但这么短时间完成转学谈何容易。
首先学生需要找到愿意接受转学的学校,并确保学分转移和专业匹配,这在短时间内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其次,顶级大学的招生名额有限,中国学生可能不得不选择排名较低的学校,影响未来的职业竞争力。
此外,回国也是一个选项,但未能从哈佛拿到毕业证对于他们来说是巨大的挫折,同时还要面临国内激烈的竞争。
一名匿名中国学生对CNN表示:“我们被困在政治夹缝中,无论选择留下还是回国,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过去几十年,中国学生通过在美国学习,将美国的知识带回国内,促进了两国间的“民间外交”。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可能促使中国学生转向英国、加拿大(专题)或澳大利亚等国家,这些国家近年来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持续上升。
比如,2023年,加拿大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了12%,而澳大利亚的国际学生招生政策也日益宽松。
哈佛大学对特朗普政府的决定迅速做出回应,称其“非法”且“报复性行为对哈佛社区和整个国家造成了严重伤害”。哈佛发言人Jason Newton表示,学校正在全力为受影响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强调国际学生“从140多个国家汇聚而来,为哈佛和美国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学术与文化价值”。
哈佛此前已针对政府冻结22亿美元联邦资金的行为提起联邦诉讼,并计划就此次SEVP认证撤销发起新的法律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