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大陆居民存款终于离开银行,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京港台:2025-5-24 23:30| 来源:郑州楼市观察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大陆居民存款终于离开银行,但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居民存款终于离开了银行,但没去消费、没有购房,甚至没流入实体

  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住户存款新增9.22万亿元,但4月单月却骤减1.85万亿元,相当于全国每人当月从银行抽走1300元现金。

  更诡异的是,这些钱既没变成商场里的新手机,也没化作售楼处的首付款,甚至没流向嗷嗷待哺的小微企业,而是钻进了一个“金融黑洞”。

  这场“存款大逃亡”早有预兆。2024年4月,人民币(专题)存款单月减少3.92万亿元,创下历史纪录,其中居民存款同比多减6500亿元。

  到了2025年,趋势愈演愈烈——一季度理财产品存续规模暴涨2.34万亿元,国债认购量同比激增47%,就连货币基金都出现单日申购限额被“买爆”的奇观。

  老百姓宁愿忍受1.5%的理财收益,也不愿让钱躺在利率跌破2%的银行账户里,这背后是存款利率十年缩水70%的残酷现实:

  2015年三年定存还能拿4%,如今六大行最高仅2.15%,300万存三年利息不够北上广深半年房租。

  消费市场成了这场迁徙的最大“弃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仅增长3.2%,其中汽车、珠宝等大宗消费持续萎缩,就连“五一”假期旅游人均消费也同比下降15%。

  

  更扎心的是居民消费结构——上海家庭月均教育支出突破8000元,武汉宝妈给孩子报编程课一学期砸2万,但全家下馆子的频率从每周一次降到每月一次。

  “不是不想花,是不敢花。”深圳码农小陈算过账:房贷占收入45%,孩子补习班占20%,剩下的钱买理财防大病,“双十一囤卫生纸都比逛街实在”。

  楼市更是上演“政策热脸贴冷屁股”的尴尬戏码。

  尽管一线城市房贷利率跌至2.85%,南京、合肥等地推出“契税全免”“公积金贷80万”等猛药,但2025年一季度个人住房贷款新增仅8832亿元,不足信贷总量的9%。

  杭州某楼盘销售经理苦笑:“看房的人倒是多了,但十个里有八个问完价就去银行买大额存单。”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4月二手房挂牌量激增23%,但成交周期拉长至189天,买家议价空间冲到15%——这年头,房子还没理财香。

  实体经济也没等到期盼已久的“活水”。

  尽管一季度企事业单位贷款暴涨8.66万亿元,但小微企业主老张的遭遇揭穿真相:“银行天天打电话求我贷款,可厂子订单比去年少三成,借了钱难道囤原料?”

  更魔幻的是资金流向——工行给科技企业放贷3.1万亿,但中关村创业公司依然融不到资;建行3.5万亿“科技贷”砸下去,换来的是半导体园区遍地空置的写字楼。

  钱就像在金融体系里玩“击鼓传花”,从银行表内转到表外,从理财窜到债市,就是不肯进实体企业的口袋。

  这场迁徙暴露了三个残酷真相:

  第一,老百姓对未来的焦虑比通胀更凶猛。存款保险新规把50万以上赔付改成“看天吃饭”,逼得南京王阿姨把200万拆成四个家人账户;

  第二,资产荒比钱荒更可怕。

  北京白领手握30万不知该投哪,最后只能跟风买黄金ETF,结果金价暴跌被套牢;第三,政策工具箱撞上心理防弹衣。

  降息降准像拳头打在棉花上,郑州开发商“买房送特斯拉”被叫停,反倒让更多人坚信“现金为王”。

  经济学家们吵翻了天。有人说是“资产负债表衰退”的前兆,担心中国步日本(专题)后尘;有人乐观认为这是“理财意识觉醒”,资金正从储蓄向投资转型。

  但菜市场张大妈的话更实在:“什么理财国债,不就是怕老了病不起、孩子娶不起媳妇?”

  当58%的家庭医疗储蓄超20万,当90后开始用“30年攒养老钱”当微信签名,这场存款大逃亡早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代人安全感的集体出走。

  夜幕降临,上海陆家嘴的霓虹依旧璀璨。银行理财经理加班推销“保本组合”,券商客户经理群发“打新秘籍”,保险代理人蹲守小区推销“养老计划”

  每个人都在争夺那笔逃离银行的钱,却没人问一句:为什么我们越存越慌?

  或许答案藏在广州外卖员老李的手机备忘录里:“存款从60万变成80万,但失眠从每周1天变成4天。”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5 01: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