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接盘:这些国家向美国学者伸出橄榄枝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面对美国的混乱风波,欧洲研究理事会等顶尖机构推出了令人心动的人才引进计划。
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制定了鼓励美国科研人员前往欧洲的激励政策。来源:Gonzalo Fuentes/AFP via Getty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的政府继续对美国科学展开系列措施,全球许多国家正在设法招揽美国的科研人才。
过去几个月里,多国政府和机构推出了形形色色的吸引美国科学家的项目——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了科研预算,并开始解散科学机构。
欧洲、加拿大(专题)、澳大利亚和中国等地推出的政策,从增加资助机会到专为争取科学家而设立的新项目,不一而足,许多项目资金达数千万美元(见“不同国家如何吸引科学家”)。这个势头引发了一场辩论:对于主力正遭受考验的全球科研群体来说,最好的支持真的是将美国科学家吸引到海外吗?其他国家是否能提供美国以往的高水平资助?
“我们应将这些行动看作是在拯救全球科研,而不是在挖人,”欧洲研究理事会(ERC)主席Maria Leptin说。ERC是欧洲的首要科研资助机构。“我将其描述为建造一个避风港。”作为该行动的一部分,ERC将移居欧洲的研究人员可申请的额外“启动”资金翻番至200万欧元(220万美元),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实验室。这笔钱可用于迁移实验室或组建研究团队。
这意味着,ERC如今提供的部分经费可在最长5年的时间里支取450万欧元,达到了美国科研奖励标准。“这显著扩大了经费规模,”Leptin说,“能很好地激励大家来欧洲。”
“让欧洲成为吸铁石”
申请这笔启动资金的研究人员可从世界任何地区加入欧盟国家和与欧盟旗舰科学项目“欧洲地平线”(Horizon Europe)相关国家的机构。“所有人都有机会,而且我认为这是正确的做法,”Leptin说,“我们一直想做得更多。”美国的现状“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们决定为了这个问题在这个节点上增加经费。”
ERC的这个计划补充了欧盟委员会5月推出的一个更大的项目——欧盟委员会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宣布的“选择欧洲科研”(Choose Europe for Science)项目投入5亿欧元,是最突出的人才吸引项目。“科学在如今世界中的角色受到了质疑,”von der Leyen在巴黎的项目发布会上表示,“我们需要提供适当的激励措施,”她说,“让欧洲成为吸引科研人员的吸铁石。”
其他激励措施还包括政府领导的项目,以及机构自己为寻求特定学科的研究人员而推出的政策。
不同国家如何吸引科学家
欧洲研究理事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正在新制定更长期、更大规模的“超级经费”,吸引“最顶级”的科学家。
西班牙国家研究处(Spanish State Research Agency)的ATRAE项目旨在吸引国际研究员,今年主要针对来自美国的科学家。“我们对于被选中的来自美国的科研人员额外提供20万欧元的经费。”西班牙科学部长Diana Morant告诉《自然》。
荷兰研究理事会(Dutch Research Council)推出的一项经费吸引全球科学家来荷兰继续他们的研究,无论科学家是哪个国籍。
挪威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推出了一个950万美元的国际科研人员招聘项目。该项目欢迎科学家前来从事气候、健康、能源和人工智能(AI)方面的研究。
丹麦商会(Danish Chamber of Commerce)提议一个快速通道项目,计划在今后三年里将美国200名从事量子技术、机器人学和气候研究的科研人员引进丹麦。
奥地利拟修订《大学组织法案》,对于在美国有至少两年科研或教书经历的候选人,允许高校在某些情况下跳过公开发布求职信息的要求,为本地大学招募美国研究人员提供便利。“奥地利好比一个安全堡垒,工作条件优越,科研环境自由——这些都是美国日渐稀缺的优势。”科学部长Eva-Maria Holzleitner向《自然》表示。
巴黎萨克雷大学(Paris-Saclay University)推出了多个支持美国科研人员的刺激计划,包括博士合同以及受资助的访问学者。学校还鼓励他们通过已有项目进行申请,包括其Alembert研究讲席计划和Chateaubriand奖学金,并表示已开放终身教职轨岗位。
巴黎天文台(Paris Observatory)正在计划一个“特殊项目”,欢迎失去工作或希望去法国工作的美国科研人员。
法国的艾克斯-马赛大学(Aix Marseille University)推出了“科学安全地带”(Safe Place For Science)项目,旨在欢迎气候、环境和健康领域的美国科学家。学校目前正在评估第一轮申请。
布鲁塞尔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向愿意在布鲁塞尔继续研究的美国科研人员开放经费,并推出专门的联络点。
欧洲联合颠覆倡议(Joint European Disruptive Initiative)是位于巴黎的一个高风险研究基金会,其推出的“跨大西洋科学研究者”(Transatlantic Science Fellows)计划为其登月计划招募10位管理者,“首选来自美国的科学家”,“在这个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刻”。
多伦多大学医院网络(Toronto University Hospital Network)推出了“加拿大领导者”(Canada Leads)计划,挑战招募100名全球顶尖的青年科学家,从事病毒学、再生医学,以及“因资助风向巨变而面临风险”的领域,一位发言人表示。该项目承诺进行2年的资助,自4月7日推出起已有300人表示感兴趣。
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大学(University of Montreal)推出了2500万加币(1800万美元)的筹款项目,招募高水平的青年科研人员,包括在美国面临压力的青年学者。该项目已筹得目标资金的近一半,将资助健康、AI、生物多样性和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人员。
澳大利亚科学院(Australian Academy of Science)启动了一个“全球人才吸引项目”(Global Talent Attraction Program),招收在国家需要领域开展研究的美国科研人员。科学院正在寻找该项目的投资者,但“美国科研人员以及想回国的澳大利亚科研人员都已表现出极大兴趣”,科学院主席Chennupati Jagadish表示。
在中国,据Politico报道,社交平台X上从2月起就在传播一条广告,内容为:科技城深圳欢迎“全球人才”,尤其是被美国机构解雇的人。《自然》联系了多家中国机构,询问它们是否在招募美国科学家,但未收到回复。
在法国,多项计划已启动,政府推出了“选择法国科研”(Choose France for Science)项目,鼓励想在法国机构继续做研究的国际学者。该平台由法国国家研究署(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Agency)运行,向机构提供政府资助,用于接收想要重新安家的科研人员。
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德国的权威研究所网络——已启动一个“跨大西洋项目”(Transatlantic Program),旨在与美国顶尖研究机构共建合作研究中心,并向美国学者提供额外的博士后职位。该学会承诺投入1200万欧元,正与美国基金会合作扩大资助,一位发言人表示。
挖人争议
一些美国学者表示正在物色国外的职位,许多机构也称来自美国的求职信息有所增加。洛桑联邦理工学院(EPFL)的发言人表示,学校收到的来自美国学者的主动申请越来越多,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科研代理副校长Julie Cairney 表示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赞同吸纳美国人才是正确之举。“主动挖墙脚,只会加剧我们朋友和同事在美国系统里正面临的问题,”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Jan Löwe说道。
瑞士国家教育、研究和创新秘书处认为,专门针对美国科研人员的项目,有违高等教育中的竞争与卓越原则。“全球最优秀的人才一起申请学习和研究的职位,这种竞争才是创新的重要动力。”一位发言人告诉《自然》。
全球风向转变
这场背离美国的趋势应成为欧洲的警钟,Leptin表示,“为什么欧洲只能在美国状况不堪的时候吸引科学家?为什么他们在好的光景里不愿意来?”她说,“这值得欧洲深思。”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员Kieron Flanagan表示赞同:各国政府需要审视自己的研究系统,以及为何科学家一开始不愿意进入这个系统。
几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的创新引擎,培养了全球最优异的科学家,Flanagan说。人们曾将其视为一个独一无二、稳定的科学系统,他说,但“现在这已无法保证”。不过,这次转变或带来了机遇:“全球科研实力的重新分配,或意味着不同的问题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Leptin相信,虽然美国科研遭受重击,但全球系统有能力复元。“科研是全球性的。我们是一个集体。”与此同时,如果美国科学家来欧洲继续工作需要空间和金钱,“我很乐意协助,”她说,“即使他们日后还想回去也没关系。”
原文以US brain drain: Nature’s guide to the initiatives drawing scientists abroad标题发表在2025年5月16日《自然》的新闻版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