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投行女决定离开华尔街:挤破头进来 却发现不值得

京港台:2025-5-28 03:45| 来源:ELLEMEN睿士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投行女决定离开华尔街:挤破头进来 却发现不值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抄底还是跑路?美股最新动态

  从到美国读高中开始,Wendy就开始为未来做规划,跟随导师做研究股票市场的项目,写过几十页的论文。而真正让她确立投行目标的,是大学时和高盛员工的一次交流,他们的能力、谈吐、情商,让Wendy觉得,这就是她想进入的行业。当时的她不会想到,才仅仅两年,自己就离开了曾经的梦想之地。

  华尔街的特殊之处在于非常依赖裙带关系,尤其是校友资源。许多名校都会成立类似兄弟会的关系网,为的就是帮助后辈进入严苛的华尔街。

  根据Wendy介绍,华尔街投行对专业要求并不严格,更加看重社交能力、工作技巧、对行业的了解以及面试表现;更倾向于金融行业目标院校的本科生和MBA学生,几乎不招聘硕士。

  虽然Wendy手握商业和经济专业双学位,但就读的大学不在金融业的考虑列表里,在资源方面天然不占优势,除了人脉不足之外,很多项目的招聘信息都无法获得,也缺乏前辈指导。

  因此读大学时,Wendy的日常就是不停地在领英上联系相关人士,进行各种付费或不付费的咨询和社交。

  四年里她跑了无数次纽约(专题),发了不计其数的邮件,曾经为了赶一场coffee chat连夜坐火车,所幸最后得到了很多帮助,也在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加拿大(专题)五大投行之一的offer。

  Wendy工作后第一年起薪11万美金,加上奖金福利大约能拿20万美金,此后每年都会涨薪。“这是短时间内能让人飞速成长的行业,你一天的工作量可能抵得上别的行业一周的工作量,身体和心灵都在承压。”

  她曾经一周工作过130个小时,将近半年没有过周末,24小时随叫随到是基本素养,当收到邮件被告知分配到哪个项目时,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始工作。

  在做一个几亿美金的大项目时,Wendy组里的所有人都睡在公司,凌晨两三点邮件不停地跳出来,累了就在会议室的沙发上躺一下,连副总裁也直接熬到早上五点。

  她算了一笔账,“严格来说,投行工作的时薪甚至达不到美国的最低工资标准。”

  华尔街的职场环境同样逃不开同事之间的勾心斗角、上司的PUA。晚上12点之前,如果周围的同事不下班,Wendy自己也是不敢走的。

  “投行就像军队,非常高压、阶级化。”

  对于做金融分析、数据分析的Tim来说,精进工具和技巧格外重要,但时间久了,他觉得做出新东西带来的成就感非常短暂,“人变得工具化”。

  金融人很少能够深入到行业一线,最后还是落到资本回报率和运营数据上。因此,Tim离开这个行业的心情越来越强烈。

  更加现实的因素是经济方面。

  Tim已经结婚,考虑到买房,纽约一套普通的二居室至少要准备100-140万美元的预算,但如今打工赚钱的速度又很难赶上房产涨价的速度。工作三年之后,Tim还是决定全职做自己的创业项目,并搬家到华盛顿。

  “在国内缺了人脉,是努力也改变不了的,但华尔街完全可以从0建立起来”,Wendy说。不过同样从纽约金融行业离职的Tim,很清晰地意识到,和自己共事的美国人,职业天花板必然更高。

  另一个Tim和Wendy共同的感受是,就算是他们的上司,也远远无法实现“work life balance”,Tim觉得他们把很多时间耗在会议上,了解到的技术和所做的事情对个人成长可能并没有帮助。

  Wendy从大学时就学习击剑,一位击剑教练让她重拾了对这项运动的热情,教练的女儿是专业击剑运动员,奖牌无数,当时还在备战巴黎奥运会,在她的激励下,Wendy也生出了职业打击剑比赛的念头。为了专心训练,加上30岁之后的身体素质可能不再适合比赛,Wendy最终在2023年底递交了辞呈。

  两年多时间,经手过十几个十亿美元级别的大项目,马上就要升职,工资翻倍,奖金更高,看似一切顺利,但只有Wendy自己知道,她不能接受自己40岁还是这样的状态,她不想错过自己当下最想做的事情。

  专注于击剑一年,Wendy在一次比赛中受伤,前叉断裂。咨询了不同的康复医生后,她选择了较为激进的手术方案,“我约到了6月份的手术,手术之后还需恢复至少一年的时间,才有可能重返训练场。”

  人回到国内休整,美国的工作签证进入冷冻期,目前的现状导向一种不确定的未来。

  “我一直都只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已经在美国呆了十年,就算拿不到身份,她的态度也是“回老家算了”。对于像她曾经一样向往那里的人,她只有一个意见,“人都要经历了才知道”。

 

  这家最好!股市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

相关专题:美股动态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5-28 07:1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