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工作人员已经很努力了,为何还会发生"乘客砸窗"?

京港台:2025-7-5 20:01|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工作人员已经很努力了,为何还会发生"乘客砸窗"?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乘客付费购买乘车服务,首先是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判断和措施

  列车长时间滞留,车内高温闷热,男子砸窗通风……连日来,K1373次客车滞留东孝站一事,持续引发热议。

  对此,广铁长沙客运段7月5日发布情况说明,讲述了事发时车站仅有3名行车工作人员当班,以及给乘客分发矿泉水,将各车厢乘务间、厕所、洗脸间、车厢内80余个能够开窗通气的气窗全部打开等措施。同时表示,车内虽闷热但没有达到马上开启车门和破窗应急预案的紧急程度。

  这一情况说明,基本上呈现了当时的现场情况,以及“砸窗”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和整个处理过程。透过情况说明,我们可以感受到,在有限的人力下,当时列车工作人员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

  

  不过,此事之所以引发争议的关键点就在于,车内环境到底闷热到什么程度,才算达到了紧急情况?

  虽然环境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对闷热环境的感受是主观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生理感受,尤其是老人和孩子的耐热能力比较弱。所以,到底什么是紧急情况的临界点,很难有统一的、明确的标准,这就依赖现场工作人员去做主观判断。

  从情况说明中可以看到,有一位50多岁女性已经出现了头晕症状;现场视频也显示,乘客们满头大汗,工作人员的后背也基本汗湿;再加上长时间的等待……这些或许就是为什么有乘客“敢于”做出砸窗举动的诱因。

  当然,破窗并不是唯一的,或者说最后的措施了。比如,车门还未开启。按理说,从紧急程度来判断,也应该先是打开车门通风后,如果乘客们还是感到不适,最后才是进行破窗处理。

  或许,更合理的处理方式是,列车工作人员在广泛询问乘客的感受之后,商议决定打开车门通风,降低车内的闷热程度,想必也能够得到乘客的理解。当然,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打开车门或破窗持谨慎态度,是因为这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有些旅客可能擅自下车造成其他安全事故。

  这并非随意揣测,情况说明便指出,客车滞留线路两侧无站台、车门离地面高度超1.5米、事发时为夜晚、车外无照明、开启车门可能存在旅客下车摔伤人身安全风险。当两种风险发生冲突,列车工作人员最终还是选择了保守一点的方案。

  这件事情反映出,应急的场景往往是复杂的,也充满了不确定因素。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更加灵活地掌握,结合实际情况和应急对象的需求,做出更加科学的判断。

  从结果来看,这次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的损失可能就是那块玻璃,但留下的启示价值并不小。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可能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从管理思维转向服务思维。

  乘客付费购买乘车服务,首先是服务对象,而不是管理对象。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应该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如果从这一角度出发,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判断和措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0 16:0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