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中欧峰会:一场注定失败的会议

京港台:2025-7-18 04:18| 来源:RFI 华语 | 评论( 8 )  | 我来说几句


中欧峰会:一场注定失败的会议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法国周刊《快报》网站周四(7月17日)登出专栏作者Cécile Maisonneuve的文章指出,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正陷入危机,这对欧洲的工业主权构成威胁。这篇专文认为,一周后举行的欧中峰会,注定失败!

  中欧峰会注定失败

  这篇文章以7月24日的中欧峰会注定将成为一次失败的会议作为破题。指出当欧洲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特朗普政策的波动及其跨大西洋影响时,一个同样重要的战略现实正在浮现:中欧关系正陷入危机。这一问题至关重要,因为尽管美国的不可预测性影响欧洲的短期和中期增长,但中国问题却触及欧洲工业主权的根基。当北京控制着全球70%的关键材料生产时,如何实现可持续的能源自主?在依赖中国清洁技术供应链的情况下,如何实现主权脱碳?

  欧洲对中国的技术依赖

  文章援引蒙田研究所在其关于欧洲对中国清洁技术的战略依赖的最新报告中,对欧洲在技术上对中国的从属关系做出了无情的评估。一些数据:欧盟进口的97%太阳能板来自中国,43.8%的电动汽车电池也来自中国。

  中国的经济困境

  文章续指,7月底的峰会凸显了这些矛盾。一方面,欧盟被其气候雄心和工业主权需求所逼迫。另一方面,中国正陷入经济困境,其大规模的产能过剩——10.65亿吨钢铁、861吉瓦太阳能产能——威胁淹没全球市场,同时作为地缘政治的杠杆。欧洲对中国电动汽车(37.6%)征收关税的防御措施,完美地展现了这一战略困境。这些措施对保护新兴的欧洲工业至关重要,但相对于一个系统性地在过去二十年建立其主导地位的对手来说,这些措施来得太晚。然而,这些措施可能会引发中国对稀土出口的报复,使欧洲陷入保护工业与供应安全之间的两难困境。

  中国经济模式的崩溃增加了地缘政治不确定性的维度。持续的通货紧缩、房地产行业的巨额债务以及产能过剩的恶性循环,揭示了一个走投无路的政权,被迫通过出口其内部失衡来维持其合法性。这种经济困境使每一次贸易谈判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存问题。

  德国的清醒认识与战略选择

  文章注意到,在这种爆炸性局势中,德国掌握着欧洲方程的关键。柏林面临着一个历史性抉择:在与中国的即时经济利益(2460亿欧元的贸易额,大众汽车40%的收入)与其长期战略安全之间做出选择。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梅茨关于"去风险化"和"贸易互惠"的近期声明反映了这一根本性的紧张关系。矛盾的是,特朗普公开的不可预测性提供了比中国的不透明性更高的战略可预见性。尽管美国的关税较高,但仍是可谈判且暂时性的。相反,中国的发展轨迹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疑问:一个其政治生存依赖于一个正在崩溃的经济模式的政权将走向何方?

  文章也提及,德国已经做出了选择:在跨大西洋联盟能够满足乌克兰的军事需求,并不再受到美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要挟之前,维持这一联盟。凭借其投资能力,德国需要四到五年时间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战略反映了对实力对比的清醒认识。

  构建智慧的实力对比

  因此,现在需要构建一个智慧的实力对比。一个欧洲需要学习中国几十年来所实践的:精明地选择市场。欧洲可以从中国的工业体系中学到很多,例如在电池领域。首先,我们应将进入欧洲市场与本地化内容、技术转让以及在培训和知识产权领域的合作挂钩。

  一个德语词完美地定义了这一战略:“现实政治”。即诚如这篇文章的总结所称,德国“实用主义”(Realpolitik)——正成为欧洲应对复杂地缘经济新常态的关键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19 05: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