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秘密囤黄金 要对美元下“死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央行已连续八个月增持黄金,黄金储备规模达7.390万盎司(约2.095公吨)。 但外媒披露,央行从俄乌战争后就开始秘密囤黄金,估计其拥有黄金数量已达到5.065公吨,是官方公布数据的两倍。
华尔街日报分析,中国央行近年来大举购入黄金,并被怀疑存在未披露的秘密买盘。 中国此举或加剧全球货币体系分化,动摇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Market Watch报道,Money Metals黄金分析师纽文豪伊生(Jan Nieuwenhuijs)指出,中国自英国进口的黄金数据,远超过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市场需求,暗示背后是央行级别的“非公开进口”,实际持有量是官方数据的两倍,这是业内人士与他分享的信息,尤其自2022年俄乌战争后,俄罗斯持有的美元及欧元外汇存底被冻结, 让中国惊觉美元的风险,决定加码买进黄金。
证券日报报道,黄金储备是各国国际储备多元化构成的重要内容。 中国黄金储备八连增,蕴含着调节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稳步推进人民币(专题)国际化、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考量。
其一,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优化国际储备组合的主动作为。 当前,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历史低位。 这一变化缘于美国债务攀升、经济减速等多重因素导致的美元信用弱化,美元指数承压下行。 在此背景下,黄金作为非主权信用储备资产,其价格通常与美元指数呈负相关性,成为对冲美元资产贬值等风险的理想选择。
其二,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信用基石。 《调查》显示,受访央行同时认为,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以及黄金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将在未来五年内上升。 这一共识印证了国际货币体系正向多极化发展。 货币国际化既需以强大的经济和金融实力为支撑,也需要多元化的国际储备提供信用背书。 中国央行有序增持黄金,向国际市场传递了人民币具有坚实价值支撑的信号,有力推动全球经济主体在贸易结算、投融资以及外汇储备等维度扩大人民币的使用。
其三,中国央行连续8个月扩大黄金储备,是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 受地缘政治紧张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黄金作为具备避险属性、抗通胀功能和长期价值稳定特征的特殊资产,契合国际储备管理对安全性、流动性和保值增值的核心需求。 此外,黄金还具有金融和商品的多重属性,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稳定器功能凸显,中国央行保持每月合理幅度的稳健增持,既避免了市场波动,又为防范外部冲击构建了可靠的安全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