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美财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京港台:2025-7-22 10:22| 来源:观察者网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美财长竟威胁:中国买伊朗和俄罗斯石油,得谈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突发!中东战争再开打
专题:以伊冲突然爆发,会进一步升级?

  当地时间7月21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特朗普(专题)政府并不急于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但随着两国在下个月“关税休战”到期前进行磋商,谈判“进展顺利”。

  然而,贝森特却威胁称,他打算将中国对俄罗斯伊朗石油的采购纳入到谈判讨论范围中。“我认为贸易形势良好,”他补充说,特朗普政府更关心的是贸易协定的质量,而不是达成时间,“我认为现在我们可以开始讨论其他事情了。”

  “不幸的是,中国是受制裁的伊朗石油和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因此,我们可以开始讨论这个问题。”贝森特声称道。香港(专题)《南华早报》7月22日报道称,中国是俄罗斯和伊朗石油及能源产品的主要买家,贝森特的最新言论表明,中美谈判的重点正从关税转向地缘政治以及中俄和中伊关系。

  复旦大学教授辛强表示,中国不太可能允许美国将关税以外的问题“安插”进谈判。“北京可能会坚持贸易谈判必须聚焦贸易,不能被其他问题‘裹挟’。”他分析道。

  当地时间7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曾威胁放话称,若在50天内无法达成俄乌和平协议,将对俄罗斯征收100%关税,并对部分国家实施所谓“二级制裁”,意图惩罚俄罗斯石油买家,对这些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

  后来,多名美方官员们也宣称,特朗普指的是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并非对俄罗斯商品征收关税。由于美俄贸易往来很少,因此“二级制裁”可能是最严厉的制裁措施,而对中国和印度(专题)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关税,才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巨大影响。

  一周后,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再度扬言威胁称,任何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将被征收高达100%的“二级关税”,他同时还敦促欧洲也采取类似措施。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6月下旬以伊冲突激烈爆发以及美国介入斡旋停火之际,特朗普还突然曾以一种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方式扯上了中国。

  当地时间6月24日,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帖称:“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了。希望未来他们也能从美国购买很多(石油),要是能促成这事儿的话,那将是我的荣幸。”

  特朗普在这则帖文中展示的态度,明显和美国长期制裁伊朗的立场不相符。后来,白宫方面很快对特朗普的发言进行了“找补”。路透社报道称,有白宫高级官员对媒体解释称,特朗普其实想要表达的是,伊朗没有真的封闭霍尔木兹海峡是顾忌到中国的利益,因为后者是伊朗石油的最大实际买家。

  仅隔一天,特朗普在当地时间6月25日的北约峰会新闻发布会上再次表示,他不会阻止中国购买伊朗的石油。彭博社对此认为,特朗普态度的转变发生在以色列(专题)和伊朗达成停火协议后不久,也正值美国与中国刚敲定新的贸易框架、从关税战中撤回之际,似乎是想对中国、对伊朗“抛出诱饵”,让他们分别与美国进行谈判。

  《南华早报》称,7月18日,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发言人刘鹏宇曾回应指出,中美应利用磋商机制,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彼此关切,努力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中美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

  报道称,随着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在今年4月和5月达到白热化,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关税上针锋相对,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此后,中美在瑞士日内瓦和英国伦敦举行了两轮经贸会谈,双方互降关税,达成了为期三个月的“休战期”,同时也仍在继续谈判。

  6月初,中美元首通话进一步稳定了两国关系。而在本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吉隆坡会见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这也是两人的首次会晤。

  此前,针对有关俄乌冲突以及“二级制裁”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强调,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我们始终认为,对话谈判是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唯一可行出路。中方坚决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希望各方能为推动乌克兰危机政治解决进一步营造氛围、积累条件,多做有益于劝和促谈的事。”

  针对中国采购伊朗石油的问题,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曾强调,中方一贯反对滥施非法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美国应停止干扰破坏中伊正常商贸合作。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6月25日,在被问及特朗普“不阻止中国买伊朗石油”的表态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进一步回应称,中国将根据自身国家利益,采取合理的能源保障措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2 13:3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