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云一哥"到"综艺混子",岳云鹏低情商难掩疲态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曾几何时,岳云鹏被誉为相声界的“国民宠儿”,频频登上春晚舞台,赢得无数观众的喜爱和掌声。他那憨厚、朴实的形象深入人心,曾被视作从底层奋斗而来的励志代表。然而,近年来,这位曾被广泛赞誉的喜剧明星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风暴,舆论焦点不断聚集在他的“行为表现”和商业运作上,令他的公众形象急转直下。

这一切争议的起点,可以追溯到他在多档综艺节目中的表现。在《西游奇遇记》中,节目主题强调体验劳动,然而岳云鹏却多次被拍到睡觉,似乎对身处的环境毫无意识。此后,在《向往的生活》里,当其他嘉宾忙于劳作时,他的镜头却常常捕捉到躺平休息的画面,甚至频频表现出对食物的强烈渴望。观众最初认为这只是为了节目效果而塑造的人设,但随着时间推移,这种状态逐渐成为常态,质疑声也随之升高:这究竟是表演的角色,还是他真实的性格——懒散而不讨喜?

争议达到顶峰的一次,是在节目中的烹饪环节。当岳云鹏做的鱼没熟时,黄磊开玩笑提议扣除他的工资,岳云鹏的反应几乎本能地拒绝了这一提议,表示“打他一巴掌可以,扣工资不行”。这一瞬间,公众看到的已非那个舞台上逗乐观众的喜剧演员,而是一个能力备受质疑、甚至连玩笑都难以接受的成年人。

倘若说“懒惰”还能被部分观众理解为一种真实性格的流露,那么岳云鹏对女性嘉宾的言行,则彻底引爆了另一波怒火。他曾在节目中直言某位女嘉宾“腿粗”,并断言她不适合跳舞。即便是朋友间的私下调侃,这种尖锐的评价也显得刻薄无情,更遑论公开场合。此外,他多次被镜头捕捉到与女嘉宾之间缺乏边界感的肢体接触,这让“分寸感”成为其负面标签。于是,“下头男”这一带有贬义的称呼开始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人们不禁重新审视那个被塑造成朴实青年形象的岳云鹏,为何在名利场中染上了令人反感的“油腻感”。

而所有的争议在他宣布举办个人演唱会时达到了高潮。作为一名相声演员跨界唱歌,本无可厚非,然而当千元高价票曝光后,质疑声瞬间爆发。这一票价远高于许多乐坛资深歌手,公众不禁质问:这究竟是凭借他的唱功,还是依靠明星效应和流量炒作?此举被解读为商业上的“越界”,似乎在用名气换取市场利益,将粉丝视作“待收割的韭菜”。

然而,在众多批评声音之下,岳云鹏的过往却展现出一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他出生于河南农村的贫困家庭,家中有五个姐姐,因家境困顿连不到七十元的学费都难以负担,他早早辍学,十几岁便北漂北京,住在牛棚,做保安和服务员,生活异常艰辛。命运的转折点是遇见了郭德纲,成为德云社的一员。刚开始,他在德云社做杂活,首次登台仅三分钟便被轰下台,甚至有人劝郭德纲辞退他,但郭德纲坚决支持,认为即使他一辈子扫地也要留下。

岳云鹏在德云社逐渐成长,靠着坚韧的努力和对相声事业的执着赢得了认可。最令人动容的是一次专场演出当天,他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尽管悲痛欲绝,却依然坚持登台完成演出,这份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了无数人。

面对徒弟演唱会高票价引发的争议,郭德纲也公开表态,表达对岳云鹏的支持。他强调,开演唱会不过是个人选择,既非违法行为,也无须旁人干涉。票价明码标价,买票与否由观众自主决定,成败终将由市场和观众的选择来判定。这番话既是师父的庇护,也是对市场规律的认可:明星跨界与商业运作的成败,最终要靠观众用脚投票。

如今,岳云鹏身陷风波,究竟是“人红是非多”,还是被流量冲昏头脑而“弃演从商”,仍无人能够下定论。未来他的道路将如何走向,市场和观众的回应将给出最终答案。

信息来源:

(文内及结尾附有可靠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