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屈公病确诊激增至2659例 北京也有病例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蚊子示意图。(图取自Unsplash图库)
中国广东佛山的屈公病疫情持续升高。佛山市官方22日通报,该市截至21日累计确诊病例已增至2659例,远高于19日的1873例。为此,佛山市已启动应急响应,强化医疗救治防控,全市多个行政区更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呼吁民众积极灭蚊防叮咬。
除佛山外,北京市也出现了屈公病病例。北京市疾控中心22日表示,目前北京「偶有」境外输入病例,并指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屈公病例输入北京的风险持续存在。但该中心并没有提到北京的具体病例数有多少。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佛山市官方22日通报,该市自7月8日发现首例输入性屈公病病例以来,截至21日全市累计确诊2659例,主要集中于该市顺德区。
为此,佛山市官方启动应急响应,指定53家定点医院开闢3600馀张「防蚊隔离床位」,后续还可扩增,并在病房加装蚊帐,防止患者被蚊虫叮咬引发二次传播。根据报导,顺德区乐从医院目前已收治400馀名屈公病患者,均为轻症,没有重症病例。
此外,佛山全市还紧急新增35家医院展开屈公病病毒核酸检测,并储备试剂及培训医务人员,确保确诊者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为因应屈公病疫情,中国国家疾控局及广东省卫健委专家组日前赶往佛山指导防控,认为当前为关键时期,需切断社区传播和疫情外溢。
为遏制疫情,佛山市多个行政区还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呼吁积极「灭蚊、清积水、防叮咬」。
根据台湾(专题)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官网资讯,屈公病传染方式为被带有屈公病毒的病媒蚊叮咬后感染,人不会直接传染给人,可传播屈公病毒的病媒蚊主要为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及白线斑蚊(Aedes albopictus)等。
多数的屈公病患者有症状发生,包括突然发烧、关节疼痛或关节炎、头痛、噁心、呕吐、疲倦、肌肉疼痛或皮疹,可伴随结膜炎、腹泻、畏光等非典型症状,症状可持续约3至7天,大部分患者可在7至10天内康复,少数患者会出现持续数个月的严重关节痛,但较少出现致死案例。与登革热不同的是,部分屈公病患者会有持续数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关节会痛到无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