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导致中国与欧盟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些根源问题

京港台:2025-7-24 12:06| 来源:RFI 华语 | 我来说几句


导致中国与欧盟之间关系紧张的一些根源问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中欧峰会之际,欧盟表示,其目标是与中国建立“公平、平衡的关系”,但双方的贸易和外交争端仍未解决。那么哪些是导致北京与欧盟之间关系紧张的根源问题呢?

  北京于7月21日(星期一)确认,欧盟领导人将于周四访 华举行峰会。中欧两大贸易伙伴正寻求解决一系列分歧。目前,欧盟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关税和出口限制,以及乌克兰战争等问题正损害着双边关系。

  本周的峰会是为了纪念中国与欧洲共同体(后更名为欧盟)建交50周年。 中国外交部周一确认,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将前往北京出席此次峰会。两位领导人也在周五的一份声明中确认出席,并明确表示将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晤,讨论“中欧关系以及当前的地缘政治挑战,包括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

  科斯塔表示:“此次峰会是与中国进行最高层接触、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坦诚建设性讨论的机会。” 他强调 说:“我们希望进行对话、真正的接触并取得切实进展。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种公平、平衡、互利的关系。”据声明,他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双方在贸易和经济方面的问题”。

  虽然中欧关系不像北京与华盛顿那样紧张,但近年来,在铁路、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行业,双方的分歧日益加深。欧盟担心,在政府补贴的推动下,中国制造业过度生产将加剧其巨大的贸易逆差,并担心欧洲市场将充斥着廉价的中国产品,从而损害欧洲大陆企业的利益。

  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争端进一步加剧。一些在中国运营的欧洲公司认为,自己是这些附加税的受害者。这些附加税对中国产电动汽车的税率超过了35%,而此前已征收的10%的附加税则已生效。2025年1月,北京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上诉,称该决定是“保护主义”。

  中国也对这些措施作出了回应,针对 从欧洲进口的猪肉、乳制品和烈酒(尤其包括法国干邑白兰地)发起了反倾销调查。然而,轩尼诗、人头马君度和马爹利等主要出口商却避开了北京方面宣布的征税,这些征税将由相关各方协商提高价格来取代。

  在峰会召开之际,欧洲领导人宣布,他们正试图放松对中国稀土出口的限制。稀土是手机和电动汽车生产所必需的原料,而中国实际上对稀土拥有垄断地位。4月,北京要求中国企业在向任何国家出口这些材料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

  另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医疗设备。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将中国公司排除在那些超过500万欧元的公共采购订单之外。理由是,那些欧洲企业在中国市场遭到限制。

  作为回应,北京方面也宣布了一些针对欧洲企业采取的类似性报复措施。

  乌克兰战争的阴影 :中俄之间密切的经济和外交伙伴关系也受到许多欧盟国家的质疑,他们指责北京间接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行动。

  尽管中国经常呼吁和平谈判,并尊重包括乌克兰在内的所有国家的领土完整,但从未谴责过俄罗斯。相反地,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以来,北京加强了与莫斯科的关系。7月15日,星期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对俄罗斯外长表示,在美国要求结束战争的压力下,两国必须“加强相互支持”。

  许多欧洲国家指责这个亚洲巨人向莫斯科提供了其战争行动所需的关键经济支持。上周,布鲁塞尔宣布了一项针对俄罗斯的新制裁方案,不仅针对俄罗斯的石油财富,也针对某些中国实体。

  中国商务部周一谴责制裁“违背了中欧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精神”,并将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4 12:0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