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726大罢免前功尽弃,多位专家的解读与警示

京港台:2025-7-28 00:53| 来源:RFI 华语 | 评论( 3 )  | 我来说几句


726大罢免前功尽弃,多位专家的解读与警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台湾选民周六(7月26日)投票反对罢免24名国民党议员,这给致力于维护台湾主权的赖清德总统所属政党——民进党造成了沉重打击,也削弱了该党寻求掌控“立法院”的希望,同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特别是日本和美国专家对台湾政治走向的关注。

  据法新社报道,在24个相关选区的投票站关闭数小时后,台湾“中选会”宣布,所有罢免公投均未达到发起人预期的结果。这意味着国民党(KMT)将继续保持在“立法院”的多数地位。据了解,民进党需要罢免至少12名国民党议员才能暂居“立法院”多数。

  赖清德总统呼吁“接受这些结果”并“团结向前”。民进党秘书长林右昌也表示,民进党“虚心”接受结果,并坚称周六的投票不能“仅仅被归结为政党之间的胜负”。

  然而,部分民众对此结果的看法两极分化。一位仅透露姓氏的46岁李先生投票反对罢免,他认为被罢免的立法委员“没有犯罪”,并质疑民进党试图控制“立法院”的做法不符合民主精神。而54岁的退休医生陈先生则表示,他对被罢免的立法委员的工作“不满意”,也“同样担心一些议员的亲中言论”。

  日本台湾专家小笠原欣幸的深度分析

  台湾清华大学荣誉讲座教授、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对此次罢免结果进行了全面分析。他指出,这次罢免投票是国民党的全面胜利,民进党“抗中保台”路线受到否定,未来中共对台湾的渗透可能进一步深化。

  小笠原欣幸在接受日本《产经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罢免行动由民间团体发起,获得了执政民进党的支持,并在6月上旬一度被认为占上风。国民党原本打算“以罢制罢”,但联署不成功,加之党中央领导力不足,情势一度不利。然而,国民党立法委员通过动员和小型说明会,重整了态势。

  他指出,总统赖清德在6月下旬展开全台巡回演讲,强调“国家团结”,却因一句被解读为“在野党是杂质,应该被过滤”的言论,激起了在野党支持者的愤怒,成为了反攻的契机。小笠原认为,从投票结果来看,这正是整场情势的转折点,国民党逐步反攻,罢免方逐渐失去动能。

  他进一步分析,目前台湾舆论呈现支持与不支持赖总统、执政与在野支持率势均力敌的“M字型”两极化趋势。这次罢免投票结果,取决于 M 型两边哪一侧的选民能被动员出来投票。他指出,从活动现场来看,支持罢免的一方声势较强,看起来投票意愿也较高;另一方面,不少选民质疑罢免试图推翻去年1月刚选出的立法委员是否妥当。正是国民党成功挖掘出这群抱持疑问的选民,让他们投下了反罢免票。

  小笠原表示,国民党主张,如果民进党重新在“立法院”取得过半席位,将失去监督职能,使民进党更加专横。国民党与民众党支持者甚至直接用“独裁”来批判赖清德政府。他指出,尽管从海外视角来看,在民主主义获得保障的台湾,如此轻易使用“独裁”一词是否妥当值得商榷,但在野党支持者中,许多人认为民进党政府变得专横,甚至滥用司法压制异己,有走向独裁的倾向。

  小笠原认为,这次罢免案涉及24个选区,规模几乎可视为一场“小型立法委员选举”。支持罢免方提出两大主张:一是认为“立法院”在野党的行为正在破坏民主;二是认为现在不罢免这些“亲中派”立法委员,台湾就完了,带有强烈的危机意识。然而,设定如此明确的主张,最终结果却是全部未通过,这代表台湾选民没有认可他们的主张,这将产生重大影响,对赖清德政权而言也是非常严峻的形势。

  小笠原表示,面对罢免结果为“零”,必须承认“国民党立法委员是亲中派”的说法没有获得多数选民认同。尽管有人认为罢免失败只不过“一切回到原点”,但他不这么认为。

  他指出,回顾台湾政治,去年的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显示,自2014年太阳花学运以来持续10年的民进党优势局面告一段落。随着民众党创办人柯文哲的崛起,民进党的优势地位受到动摇。这次结果进一步确认了民进党优势地位时代的终结,预计这个变化趋势将对明年的九合一选举以及2028年总统大选产生深远影响。

  他强调,虽然民进党优势不再,但台湾社会的“台湾认同”并未改变。根据政治大学最新民调,台湾人的自我认同以及希望维持现状的民意仍未改变,真正改变的是政党版图趋于均势。

  小笠原指出,民进党优势逐渐流失的背景之一是台湾社会对“一个政党长期执政有风险”的共识。目前批判民进党最强烈的是年轻世代;他们没有转向中国认同,也明确反对统一,但对民进党打着“抗中保台”大旗来操控政治、争取主导权的做法,产生了怀疑。他表示,支持柯文哲的年轻人,不满民进党未能有效响应低薪、不稳定就业、高房价等问题。他们普遍认为,“我们虽然不希望统一,但有必要与中国对话。我们也不认为中国会立刻侵台,反而因为民进党政府对中国强硬,才导致情势紧张”。当然,也有不少年轻人支持赖政府“绝不向中国低头”,可见年轻族群内部也出现分裂。

  小笠原警告,过去民进党的“抗中保台”路线,在这次罢免投票中等于被否定。对中国而言,这将是非常有利的局面,今后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渗透行动可能进一步深化。

  美国学者的视角:两极分化与民主挑战

  华盛顿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The German Marshall Fund)印太计划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在7月27日回复中央社记者询问时表示,台湾政治严重极化,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她指出,在民主国家中,分立政府并不罕见,“台湾执政党和在野党需寻求妥协,强化治理,为人民带来更好的成果”。

  外交政策研究所(Foreign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亚洲计划非驻地研究员傅利曼(Joshua B. Freedman)近期撰文分析此次大罢免投票及其影响。他指出,自去年总统与立法委员选举以来,台湾政党斗争变得十分激烈,导致政府几乎陷入停摆。此次首波立法委员大罢免全数未通过,国民党将维持“立法院”多数地位。傅利曼预测,挺过罢免案的立法委员可能会比以前更强硬反对民进党施政,“任何妥协的可能性恐怕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他写道,一旦台湾国内政治领袖陷入政党之争,将难以制定有效策略来应对北京的压力,也无法妥善应对与华府之间的关系。

  然而,华盛顿智库传统基金会(Heritage Foundation)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孔明尚(Michael Cunningham)受访却认为,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次的结果“对台湾所有政党都有利”。作为中立观察者,孔明尚指出,这样的结果避免了一种可能对台湾民主制度构成新挑战的先例,这种先例恐怕未来会被用来对付所有政党。他说,“在某些情况下,进行罢免确实是适当的”,但他不认为台湾人民希望看到“大罢免变成常态”的先例。

  结语

  此次台湾“大罢免”结果显示,民进党在“立法院”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其“抗中保台”路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选民的重新审视。日本学者小笠原欣幸认为民进党十年的优势不再,并预示着未来台湾政治版图的进一步均势化以及中共对台渗透的加深。而美国专家则强调,台湾政治的严重极化正在危害国家安全,呼吁执政党和在野党寻求妥协,并警示政治内斗可能影响台湾应对外部压力的能力。但也有美国专家认为,此次结果避免了罢免常态化的先例,从长远看对台湾民主发展有利。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台湾热点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7-28 05:5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