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释永信的商业帝国:一度持有少林寺80%股份...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长年饱受争议的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昨晚(7月27日)被官方实锤证实涉嫌两大重罪:第一,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第二,严重违反佛教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保持不正当关系并育有私生子。等待他的,除了身败名裂,还有法律制裁。
作为中国首个拥有MBA学位的僧人,释永信非常善于商业化运作,在执掌少林寺的26年里,他将少林寺从只有9名老弱僧人的深山禅院,打造成横跨文旅、影视、食品等多领域的“商业帝国”,他个人甚至也涉足电商与新零售,进行直播带货。巅峰时期,释永信控制着80%的少林系资产,官方通报中说的“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或许与此不无关系。
1
执掌少林寺26年 少林寺从9个老僧人28亩薄田变身商业帝国
据少林寺官网介绍,释永信,俗名刘应成,生于1965年,安徽颍上人。1981年到少林寺,礼第二十九代方丈释行正长老为师。1987年,行正长老圆寂,承师衣钵,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1999年,荣膺少林寺方丈。
1998年7月至今,释永信当选为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2002年9月至今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

资料图:少林寺
据澎湃新闻报道,1981年,16岁的释永信刚来到少林寺时,那里只有9个老僧人,靠着28亩薄田艰难地生活。1987年后,他开始接任少林寺管委会主任,全面主持寺院事务,也开始思考更多。
作为中国首个取得MBA学位的僧人,释永信不肯隐匿深山,反而选择了积极入世。
释永信说,在少林寺有自己的产业之前,假武僧曾打着“少林”旗号在全世界招摇撞骗,假的“少林药方”、“少林产品”漫天飞,就连“少林寺”牌火腿肠都出来了。抢注的“少林”商标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产品,非常影响少林寺的形象。
少林寺不愿坐以待毙。1994年,释永信主张与“少林寺牌火腿”打官司,开创了中国宗教界打名誉官司的先河。这场持续两年多的官司,以少林寺胜诉告终。
面对遍布各地被滥用的虚假少林,释永信意识到了商业浪潮中少林寺将会面临的品牌危机,他开始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有了注册商标意识。
释永信称,只有自己掌握并控制商业化行为,才能消除商业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此外,他还为少林寺复兴设计了一系列超常规的商业方案。

资料图:释永信使用笔记本电脑
1996年,释永信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回去后就立马在少林寺连网,给少林寺申请了域名,建起了网站。
1998年,释永信的推动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这是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
至此,释永信带着少林寺开始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业务横跨文化传媒、餐饮、药品、服饰、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注册多个公司和商标,,成为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另外,少林寺这座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禅宗祖庭,在历经了1500多年的历史风雨后,在它的第30代掌舵人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文化”已经扬名海内外。

资料图: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市郊区的少林寺文化中心,学员表演中国功夫
新华社旗下的瞭望东方周刊公布的数据显示,少林海外文化中心已有200多家,遍布五大洲主要国家,少林寺共有少林弟子、中国少林文化爱好者、习练少林功夫者约1亿人,仅海外就约有6000万人。
中国宗教学会原副会长王志远曾评价说:“永信的智慧在于把入世法和出世法协调得很好,他有非凡的组织能力。弱点嘛,文化底子比较浅,因而不属于学院派,在理论修养上需要继续提高。”
2
打造少林寺商业版图 业务横跨多领域、注册700多个商标
在“佛门CEO”释永信的带领下,少林寺的商业版图有多大?
经过多年发展,释永信和少林寺的业务横跨文化、餐饮、药品、服饰等多个领域,并且注册了700多个商标。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7月27日,中国嵩山少林寺已注册的商标达795个,涉及珠宝、教育娱乐、服装鞋帽、方便食品、灯具、餐饮住宿等各种生意。

资料图
或许是因为经历过贫苦,释永信在商业运作方面非常下功夫。
他创办少林文化研究所,提出“少林学”概念。之后,少林寺陆续推出“少林素饼”“少林点心”系列少林食品;2001年3月创办少林寺网站,7月,德国少林文化中心成立,为少林寺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少林文化中心。2002年4月,创办少林书局。2004年,恢复少林药局。2005年,少林寺网站推出“武林秘籍”“少林药局”;同年11月,少林寺又与深圳广电集团合作,联手举办“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大赛。2006年10月17日,释永信担任中岳嵩山大型实景演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少林文化顾问。
查看资料发现,少林寺以“少林文化”为底蕴的营销相当有影响力,事件性营销包括引进TCL电脑,打造中国第一家数字化寺院、全球招收少林弟子、网上公布少林绝学等;演出及公众活动营销包括武僧世界各地上演“少林武术”、传统武术节“少林归宗大典”等。
当少林俗家弟子学武:5年学成 每年学费1万多元
武术教育是少林寺的一大收入。
1982年,电影《少林寺》热播,武校经济潮起于登封。

资料图
目前,登封已是全国最大的武术训练基地,巅峰时期在校学生、学员一度高达近13万人,相当于登封市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目前在校学员也有8万多人,其每年对经济的贡献已经超过20亿,其中,仅大米一项的采购,每年就需要1万吨。
少林寺武术教育中,有属于少林寺“嫡传”派系,学员即是少林俗家弟子,由少林武僧教授功夫,一般5年学成,多年前的价格是一年学费1万多元。此外在当地,还有不少贴上“少林”标签的武术学校,与少林寺并无资本关系。
据澎湃新闻报道,少林寺曾投资的“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占地1500亩,学生过万,年收入数亿元。
少林景区门票年入超3亿 占登封市财政收入三成
旅游相关业务也是少林寺的收入大头。
1998年,释永信成立河南少林寺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现已注销),该公司主营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等业务。
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遍大江南北,门票统计资料显示,从1974到1984年十年间,少林景区每年的游客总数从约20万人次飙升至260万人次,上世纪90年代以后游客基本稳定在每年150万人次左右,如今可达400万人次。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携程等平台发现,少林寺门票为80元,如果加上《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套票则是299元。以此估测,每年门票收入应该超过3亿元。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从90年代起,少林寺的旅游收入一度长期稳定地占据登封财政收入的38%。
耗资超4亿海内外买地 打造少林文旅综合体
进入21世纪,释永信和少林寺的商业步伐加快。
2002年,释永信创办少林书局,出版有《少林功夫》等图书。2003年,少林寺成立少林欢喜地(河南)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佛教用品设计、商务咨询与服务。目前,该公司也处于注销状态。2004年,释永信重启少林药局,在传统秘方基础上开发出活络膏、少林灵芝茶等产品,通过“非遗传承+现代工艺”包装,单价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2019年销售额突破8000万元,成为中医药领域的“网红品牌”。
除了对外直接投资控股,少林寺还发展“功夫”经济,包括买地,卖药,开发网游,在淘宝开店,售卖修禅练功用品及迎合年轻人的创意物品,以及对其他寺庙进行托管等。

媒体报道截图
少林寺买地事件,经媒体曝光的,主要是这两次。
2015年,少林寺筹款约1950万元人民币(专题),在澳大利亚购置土地用于建设少林禅修中心。2022年,继续斥资4.52亿元在郑州买地,打造“少林文化文旅综合体”,建设集文化展示、演出、住宿、文创、禅修体验于一体的文旅地标。
比如2008年上线的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初期仅售卖佛珠、禅修垫等用品,2015年转型为“文化生活品牌”,推出禅意香薰、少林主题文创(如“扫地僧”玩偶),年销售额从百万元级跃升至2020年的2300万元。
盯上流量生意 方丈亲自出镜直播带货
近几年,短视频兴起,少林寺也盯上了流量生意。2021年少林寺入驻抖音,释永信亲自出镜录制节目,还进行直播带货。
此外,释永信一直在策划撬动海外市场,1999年率武僧团登陆英国白金汉宫后,少林武僧团每年在全球巡演超200场,每场演出收入从初期的10万美元升至近年的50万美元。少林寺还曾通过授权少林相关网络游戏、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开发少林音乐、为联通号码开光并拍卖号码等方式拓展收入来源。
3
释永信一度持有少林寺80%股份 控制18家企业
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少林无形资管”)是少林寺的重要资产之一,也是少林寺商业化运作的重要平台,包含少林无形资管在内,释永信共计拥有对18家企业实际控制权。
从股权路径看,释永信持有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少林无形资管”)80%股权,后者持有河南沅翰70%股权。
除了对少林及少林寺自有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少林无形资管业务还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武术交流,文化演出及经纪服务,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等。
自2008年成立至2022年4月,少林无形资管先后投资了16家公司,最大单笔投资金额达1600万元,总额近8000万元,范围涵盖茶叶、文化、旅游等领域。
而在2022年郑州拿地受到关注之后,释永信开始从少林寺商业版图中撤退。
2022年4月12日,释永信、释永乾退出少林无形资管股东行列,该公司全部股权由中国嵩山少林寺持有。此后,2022年6月,释永信再度退出了郑州市开元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现名“郑州市础安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股东行列。
天眼查显示,目前释永信名下关联企业仅剩下10家,其中一半已处于吊销或注销状态,仍正常存续的企业分别为:郑州市佛教协会、二七区显圣寺、三门峡市陕州区熊耳山空相寺、荥阳市洞林寺、许昌市魏都区龙化寺,释永信个人没有在其中任何一家中任职,仅担任法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