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中国的稀土武器化与欧美的对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July 30, 2025
中国长久以来控制了全球的稀土产业,这一垄断地位也成为北京在关税大战中可以动用的杠杆。本文作者张俊华认为,如果西方国家不依仗技术上的飞跃来超赶中国,很难打破这一垄断。
早在 1992 年,邓小平就说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他当时也许并没有想到, 二十多年年后的中国领导人能用稀土来作为对美国、欧盟和其他国家抗争或施压的武器。
所谓稀土的武器化,就是利用稀土垄断地位来向他国讨价还价,获得北京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估算,2023年全球超60%的稀土都在中国开采,高达92%的稀土都在中国精炼加工。
全球对中国的依赖性
中国自2000年来投资了数十亿美元建设矿山和加工设施。 就像无数战略性产业一样,中国利用巨额国家补贴,降低环境或安全标准。 用这种手段中国获取了在稀土的垄断地位。中国在近二十年内,尽量少采中国的稀土,而在世界各地获取他国稀土。目前,中国生产加工的稀土,1/3来自国内的矿产,2/3的矿产则来自国外。而其中国外矿产中,缅甸的稀土占2/3。缅甸产的稀土比中国自己产的成本更低,因为它就在地表面,而且运输成本低。环境的成本等则不提了。
中国稀土垄断另一个方面是中国对分离和提炼设备和技术的控制,这些技术,在西方国家大多则被遗忘了。按照中国业内专家的说法, 西方在稀土加工方面的技术落后中国50年。
中国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掌握稀土供应的主导地位。美国目前约有 96% 的稀土需求来自中国。欧盟对中国的稀土依赖度达98%。稀土实际上是由 17 种元素组成的一个 “篮子”。而这17种元素并非所有稀土都含有的。稀土还分重稀土和轻稀土。譬如说,中国几乎控制了全球 100% 镝(Dy)和铽(Tb)的供应。它们均属于重稀土。
武器化的后果
近几年来,美国和欧盟尽管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稀土开采和加工工业,总体来说西方国家生产的稀土,但远不能满足需求。跟美国合作的澳大利亚有潜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大轻稀土来源地,可供应全球15%至20%的钕和镨,但也承认该国不可能完全替代中国在全部17种稀土元素上的供应能力。
自从中国开始严厉监管稀土出口以来,美国、日本、韩国、德国和印度的汽车制造商多次发出呼救,因为稀土的短缺,迫使工厂部分停产。而美国军工业的稀土库存也只够用45天,如果中国停止供应,那有的军工产品也无法生产。
稀土控制初期
稀土的武器化早在2010年就尝试过。那时,中日发生钓鱼岛外交争端,为了迫使日本服从中国的意志,北京限制了对日本的稀土出口。这一举动使得日本的汽车工业濒临崩溃。从那时起,日本企业的课题就是如何在“不依赖中国稀土”的情况下制造产品。
2018年,中国开始对全球稀土出口实行管制,当初首先受影响的是美国军工企业。但对美国来说,稀土管制的紧迫性显然不是那么高,尽管无法直接从中国进口稀土,但有足够的非正规渠道可以获得所需稀土,譬如通过第三国 (泰国、墨西哥、印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靠走私获取。
特朗普的关税战
中国是特朗普的目前关税战最大的目标,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中美贸易逆差巨大。特朗普认为,美国不少工业的消失都跟中国有关。 但特朗普在他第二任期显然低估了他的关税战对手的实力。当特朗普对中国宣布了提高关税之后,中国商务部在今年4月也决定实施的多种重稀土出口管制来作为反制措施。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相互层层加码与报复,以至于到五月份中美之间的关税快速上升125%。如此高的关税和一系列关税以外的措施,自然使中美之间的大部分贸易中断,而这种情况对美国中国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
北京在关税战高峰期间,整个5月向美国出口的铽和镝两个重稀土的量已经降到零。而在5月后,中国有意设计了那种高度繁琐的管制体系,拉长了需要稀土企业的发货周期。中国官方则表面上对美国三大车企和欧洲车企的稀土出口审批,也只够这些车企自己使用六个月。逼着它们每年至少要申请两次。 北京的目的很明确:限制甚至停止提供美国和欧盟的军工业使用中国的稀土。而如果这样,美国国防工业可能会面临关键武器系统生产和供应链的断裂。
于是,特朗普在他对中国关税战中,还是先眨了眼,在5、6月两次谈判中,特朗普都向中方提出了恢复稀土出口的要求,后来,为了表示好意,放松了对某些产品出口的限制 (如放宽或取消了某些芯片控制,恢复了对中国打飞机发动机的出口等等)。 6月伦敦谈判后,
中方稍微放松对美国企业的稀土出口,但对军工需要的个别种类的重稀土依然严格禁止。
辛苦的赶超
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目前都在努力地重新恢复自己的稀土工业,力争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这远非易事。 欧盟由于各成员国的利益和工业层度不同,很难在稀土问题上达成共识(尽管理论上已有不少宏伟的目标),因而显得很不敏捷。美国则不同,在加之特朗普个人那种威权主义的领导方式,似乎走的步子要更快一些。
把中国技术员从中国挖走,这是西方国家赶超的办法之一。廖春生,一位在稀土行业有重要地位的专家,谙熟稀土加工技术,2025年4月,他辞去了中国稀土集团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的职务。几天后,他的名字出现在一个加拿大的稀土公司领导阶层名单上。对此,中国官方现在强化了对稀土专业人员的控制,收回他们的出国护照,并将本来是一个人管控的稀土加工技术程序有意分成几个模块,并由几个人管控,这样,即便一二个模块的技术人员被挖走了, 竞争方依然无法掌握全部加工程序。 可以想象,即便在开采和加工提炼赶上了中国,一个根本问题还是不能解决,那就是加工后的稀土的价格。由于西方环境、劳务等各方面的标准高于中国,那价格肯定也要高于中国。
这个问题上,欧盟显得束手无策,而特朗普政府则不一样。美国目前在学中国补贴的政策,为矿企提供价格补贴支持美国国防部,将以接近当前市场价两倍的价格,为美国稀土矿商MP Materials设定最低采购价。但即便如此,很难想象,美国会像中国那样极尽全力地补贴该行业。
看来,如果西方国家不依仗技术上的飞跃来超赶中国的话,很难达到自己的目标。
本文作者张俊华为德籍华人政治学者,在德国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读于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此后曾执教于柏林自由大学等高校。现为法国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