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释永信桉轰动日本掀「信仰大崩塌」讨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关注中日关系,最新动态追踪!
2025年7月,一条突如其来的新闻炸响社交网络:河南嵩山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警方带走调查。人们惊讶、不解、愤怒,甚至觉得荒诞。这可是中国佛教界最有名的寺庙之一,是「天下功夫出少林」的精神象徵,而如今,守着这座千年古刹的住持,却被曝出涉嫌贪污、包养情人、生育私生子等惊天丑闻。这个看似宁静的佛门清地,一夜之间成了权色交易、钜额利益和庙产纷争的大舞台。
昔日「少年高僧」:从农村娃到「CEO方丈」
释永信,本名刘应成,出生在安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16岁那年,他独自跑到嵩山,执意出家修行。那时候的少林寺,远不如今天这般喧嚣热闹,只是山脚下一片略显破败的古建筑群。1981年,他拜当时的少林寺方丈行正法师为师,靠着勤奋和聪明,很快赢得师父信任。行正去世后,仅22岁的释永信便开始接掌寺务,实质性掌舵少林。而这,也成了他「佛门奇才」传奇人生的起点。
中国嵩山少林寺现任方丈释永信近日被爆出涉及贪污、犯色戒与多名女子染,并有私生子,已被警方逮捕接受调查。(微博影片截图)
【懒人包】涉贪污、包养多名情妇 香火钱变成「替方丈续香火的钱」 点图放大了解更多震惊全国的释永信桉:
90年代初,电影《少林寺》风靡全国乃至东亚,少林寺的知名度瞬间攀升。释永信藉着这股东风,不再侷限于「寺内事务」,他成立武僧团,举办表演巡演;创办杂志、设立基金会;把古老的少林文化包装成「品牌」,走进全球视野。2001年,少林寺官网上线;2008年,开通淘宝店卖文创;到2010年代,寺庙每年的门票收入一度高达上亿元。释永信也因此被戏称为「CEO方丈」,被网友称为「佛教界马云」。他甚至设立了「河南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企业化运营的方式,打造一个以佛教为壳、文化为魂、商业为利的庞大系统。
到2020年左右,释永信名下或关联的企业超过18家,涵盖地产、演艺、食品、武术培训、数字产品、保健养生等多个领域。他穿着16万元的高级袈裟,乘坐豪车,住在豪宅,俨然成为一位「宗教资本家」。
佛门不淨地?私德风暴下的神坛坍塌
如果说释永信的「商业化运作」让外界颇有争议,那真正令公众震惊的,是他那些不断浮出水面的私生活传闻。2015年,一个名为「释正义」的神秘人实名举报:释永信不仅贪污寺庙资金,还私生活极度溷乱——包养多名情妇,生有私生子,甚至涉嫌非法买卖庙产。起初,少林寺回应迅速,称这是「恶意诽谤」。公安也介入调查,但调查结果最终不了了之。释永信「有惊无险」,成功度过危机。
然而,这一次,风暴似乎再也挡不住了。2025年7月27日,他被警方正式拘留调查。媒体报道称,他名下不仅有多套海外不动产,还有複杂的家庭结构——情人众多、子女众多。有传言称,风声紧时他甚至试图带着一家人从上海浦东直飞美国「避难」,虽然事后被证实为虚假消息,但这个说法足以点燃舆论。网友调侃:这哪里是方丈,这是宫斗大剧男主角。
海外舆论震动 日本(专题)网友集体「破防」
少林寺名气远播海外,尤其在日本,那可是「东方武学」的代名词。上世纪电影《少林寺》在日本创下票房奇蹟,无数人因之迷上中国功夫。而如今,现实狠狠打脸。日本NHK、朝日新闻、雅虎新闻等媒体纷纷头条报道此事,评论区瞬间变成佛教八卦广场。
一位日本网友留言:
学生时代我在一家高档料亭打工,附近有个大寺庙。每次他们搞宴会,都奢华得不像话,保时捷、法拉利停满院子,哪有一点清修的样子?说白了,就是一门生意。
另一个网友回覆:
原来当和尚这么赚钱,活得比我们上班族潇洒多了。
也有网友回忆起自己参观少林寺时的感受:
那些穿僧袍的年轻人,一边推销纪念品,一边玩手机,根本不像修行人。
日本佛教也有「鬼故事」:和尚们的另一面
事实上,类似的事件并非中国独有。不少日本网友指出,日本佛教也早就被俗世侵蚀。自明治维新起,日本政府便允许僧侣结婚、吃肉、还俗,形成了今天「和尚也能当爸爸」的局面。很多寺庙变成了家族企业,方丈一代传一代,有的甚至靠收「香火钱」买豪宅、炒地产。2024年,日本千叶县一位尼姑控诉自己在寺庙内遭到住持长期PUA和性侵;同年,另一名女僧曝料自己被一位高龄住持持续性侵长达14年。还有人提到,日本京都的「花街」——据说很多收入就来自于「有钱和尚」们的捧场。
所以当中国释永信事件爆出后,日本网友一边吃瓜一边自嘲:
我们这边也没好到哪去,人性的贪慾,不分国界、不分宗教。
一座寺庙的兴衰 一位住持的两面人生
释永信不是普通的和尚。他是改革者、企业家、宗教领袖,也是一个被贪慾吞噬的凡人。他用几十年把一座古寺推上了国际舞台,但也在这条商业化之路上,逐渐远离了修行者的初心。他曾说:
佛法要现代化传播,不能墨守成规。
如今看来,他不是没道理,但在实践中却走偏了方向。在他主政期间,少林寺不仅建演艺中心、酒店,还试图登陆资本市场,一步步把自己从佛门清修之地,推向金钱权力交织的前线。2022年,少林寺斥资4.5亿元在郑州拿地建项目,彻底把舆论推上风口。很多人质问:
佛门圣地,何时变成地产商?
如今,少林寺依旧钟鼓齐鸣,游客如织。但在钟声背后,人们的信仰是否也正在悄然鬆动?真正的修行,不在于袈裟有多华贵、寺庙有多宏伟,而在于内心是否还有「敬畏」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