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上海“干婚”越来越多 向全国蔓延 原因太扎心

京港台:2025-8-3 00:34| 来源:读者 | 评论( 12 )  | 我来说几句


上海“干婚”越来越多 向全国蔓延 原因太扎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自古以来,婚姻是无比神圣的,它不仅是两个人爱情的验证,更是两个家庭的相互结合。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夫妻之间没有了往日的亲密无间,反而各自忙着加班、出差、刷手机,甚至就连对话都精简成了微信里的“嗯”和“好”。

  有人给这种婚姻模式,起了个非常扎心的名字:“干婚”。

  它就是指夫妻二人虽有夫妻之名,但却省去了婚礼、父母见面等重要流程,过得就像一对合租室友。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干婚的蔓延?

  01

  爱情变成“合伙”

  民政局门口总能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身影:一边是手持鲜花、穿着情侣装的新人,另一边则是沉默排队、眼神空洞的离婚夫妇。

  而这种割裂的画面,正在成为当代中国婚姻最真实的写照。

  曾几何时,婚姻被视为人生的必修课,如今却越来越像一场高风险创业。

  在上海,白领们把婚姻经营成了"有限责任制企业",婚前协议是公司章程,共同房贷是联合融资,生育计划则像股东分红方案般需要反复测算ROI。

  某婚恋平台的后台数据显示,"婚前财产公证"搜索量三年增长470%,而"婚礼筹备"的搜索热度下降了23%。

  北京朝阳区一位婚姻登记员发现,现在的新人更爱问"离婚时房产怎么分",而不是"怎么经营好婚姻"。

  在深圳科技园,一位32岁的架构师将婚姻形容为"合并报表",他和妻子各自保留独立账户,连给孩子报辅导班的费用都要按税前收入比例分摊。

  所以在如今的离婚窗口,男女双女带来的是房产证、银行流水和孩子的国际学校缴费单,唯独没有结婚时的婚纱照。

  02

  “干婚”大流行

  与传统婚姻相比,干婚似乎只受大城市欢迎,许多来自北上广深的年轻夫妻,即使住在同一个小区,却在不同的楼层工作,甚至就连饭都很少在一起吃。

  北京朝阳区律所的人发现,年轻客户带来的婚前协议正变得越来越细致,除了常规的房产分割,现在连宠物抚养权、游戏账号归属、甚至健身卡转让都要白纸黑字写明。

  这些条款不是防备离婚,而是为维持婚姻划定安全边界。

  所以,现在的"婚姻管理系统"APP非常流行,它能自动分配家务积分,提醒纪念日送礼预算,甚至根据双方加班时长计算本周"情感交流建议时长"。

  与此同时,婚恋行业也出现了变化,广州天河区的家政公司推出了"婚姻节能套餐",包含每周一次深度保洁、按月配送的半成品净菜,以及代写节日祝福卡服务。

  宣传单页上印着醒目的广告语:"让您的婚姻续航更久"。

  在成都高新区,某心理咨询机构整理出一份"干婚指数测评表"。评估维度包括"微信聊天间隔时长"、"共同好友减少比例"和"相册最新合影日期"。

  工作人员发现,越是高收入群体,越容易在"情感节能"项目拿到高分。

  03

  谁杀死了婚姻?

  上海某婚恋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双职工夫妻平均每天有效交流时间,从2005年的42分钟骤降至2023年的17分钟。

  这些消失的对话时间,被拆分给了通勤、加班和回复工作群消息。

  研究员在跟踪调查中发现,许多夫妻的聊天记录里,"好的"和"知道了"占比超过60%,而表情包的使用频率是真实拥抱的三十倍。

  杭州某三甲医院的心理科门诊数据揭示,因婚姻问题就诊的患者中,有78%首先表现出职业倦怠症状。

  一位主治医生的病例本上记录着:"患者32岁,互联网从业者,因连续半年凌晨两点下班,现已无法对配偶产生任何情绪波动。"

  这些病例档案像是一份份现代婚姻的尸检报告,解剖着亲密关系是如何被工作强度一寸寸蚕食的。

  广州天河区的民政局档案室里,2022年的离婚登记表上,"生活琐事消磨感情"这一选项的勾选率同比上升40%。

  工作人员发现,许多离婚夫妇的结婚照就挂在附近影楼的展示墙上,前后间隔不超过三年,那些曾经精心挑选的婚纱款式和修图风格,在现实生活的磨损下褪色得比相纸还快。

  04

  AI配偶、合约制婚姻?

  不过,只要是人他就需要温暖和情绪,当无法从另一半身上获取时,就会走其他捷径。

  人工智能除了一款新型"虚拟伴侣"系统,它能根据用户情绪波动自动生成安慰话语,甚至能模拟真实体温的拥抱触感。

  这款产品的内测申请名单上,70%是年薪百万以上的互联网从业者,他们的共同特点是"需要情感支持,但没有时间经营真实关系"。

  可还有一些在传统与现代中挣扎的年轻人,他们在婚前会约法三章,财产独立核算、生育权自主选择、关系存续期间双方需保持每周至少两次共进晚餐。

  这份像商业合作协议般的文件,正在成为都市精英圈层的新式婚书范本,负责起草的律师发现,近两年此类合约的咨询量以每年200%的速度递增。

  成都某大数据公司的情感分析报告显示,00后群体中对"合约制婚姻"的接受度达到43%,远超其他年龄段。

  他们的手机里装着各种人际关系管理APP,可以精准计算每段感情的投入产出比。

  当被问及理想婚姻时,很多受访者在问卷上写道:"最好能像手机套餐一样,随时可以升级或退订。"

  这不禁让人反思,明明是人类延续千年的亲密关系模式,如今为何会变得麻木无情。

相关专题:婚姻,上海疫情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3 09:2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