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走进“蚊子实验室”:让花蚊子喝白糖水吸小白鼠

京港台:2025-8-7 19:53| 来源:红星新闻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走进“蚊子实验室”:让花蚊子喝白糖水吸小白鼠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夏天,大家都讨厌蚊子的叮咬,但四川绵阳市疾控中心专门“请”来了一群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并把它们奉为“贵宾”,不仅每天可以喝着白糖水,还有专门的小白鼠供它们吸血,而它们待的环境也有空调随时控制。

  “花蚊子”为何能享受如此待遇?8月6日,绵阳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监测所博士邓文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蚊子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等80多种疾病,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将这些蚊子“请”进实验室,主要是研究怎么杀死蚊子,以应对其抗药性和环境变化,然后通过控制蚊子密度,减少疾病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蚊子住在空调房内

  专选对人类健康有威胁的蚊子

  抓蚊子还有讲究

  “我们主要就是选择对人类有健康威胁的蚊子进行饲养和研究,比如白纹伊蚊会传播登革热、基孔肯亚热,三带喙库蚊会传播乙型脑炎。”邓文波说。

  邓文波介绍,蚊子是地球上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等80多种疾病,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我们选择这些蚊子进行饲养,就是进行抗药性实验和相关研究,就是研究怎么杀死蚊子。”邓文波说,虽然现在有很多种灭蚊药,但用久了蚊子也会产生抗药性,灭杀效果就会减弱。因此,疾控人员研究怎么杀死蚊子就是针对蚊子的抗药性展开深入研究,总结变化规律,使用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控方式管控蚊虫的抗药性,使其维持在低水平。“必要时通过使用杀虫剂等化学方式控制蚊子密度,减少疾病传播,保护人群健康。”

  

  ▲小白鼠供蚊子吸血

  那么,疾控人员是如何将蚊子“请”到实验室的呢?邓文波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不同的蚊子栖息地有差别,抓蚊子也有差别。以白纹伊蚊为例,它喜欢将卵产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如废弃轮胎、树洞积水、空调积水形成的小水体;成虫一般在植被茂盛的地方休息活动。捕捉时间,幼虫没有明确要求,因为生活在水中,不会飞;成虫一般在活动高峰期捕捉,白天上午8-10点,下午4-6点。

  控制蚊子生长条件

  研究其抗药性

  8月6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绵阳市疾控中心的病媒生物实验室,看到蚊子的“宿舍”都挂着“蚊帐”,不同蚊笼里饲养着不同年龄段的蚊子。有的正在羽化,有的正在交配,有的正大口吸小白鼠的血,还有的正在产卵。

  邓文波拿出一个小碗,放了一点白糖,然后兑成白糖水,用棉花沾白糖水,将棉花放在蚊笼上面,闻着白糖水的味道,一群蚊子就飞了过来。

  “喂糖水,是因为糖是能量代谢的基础,不喂糖水,蚊子活力会下降,寿命缩短,甚至无法完成交配。”邓文波一边介绍,一边将一只绑好的小白鼠,从一个蚊笼内拿出放进另一个蚊笼内,“雌蚊必须吸血才产卵,血液中蛋白质和铁是卵子发育的关键元素,这些操作都是符合蚊子的生物习性,不这样做,实验室蚊子无法繁衍,我们就不能开展实验。所以,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子。”

  

  ▲饲养室挂着 “蚊帐”

  当天,绵阳室外温度高达30多℃,但在喂养蚊子的饲养室内,却感觉不到热。邓文波介绍,除了吃喝,蚊子们的居住条件很好,饲养室内模拟的是花蚊子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

  “因为我们需要进行抗药性实验,所以要控制蚊子的生长条件。以白纹伊蚊为例,一般把空调设置到26℃左右,也就是所说蚊子住空调房。”邓文波说,蚊子不怕热,等到秋冬来临,就得开空调给蚊子们增加温度和湿度,模拟夏天又热又闷的条件。

  蚊子最爱咬哪些人?

  孕妇、儿童、肥胖者……

  邓文波介绍,通常来说,蚊子喜欢孕妇、儿童、肥胖者、运动员等呼吸频率快,呼出二氧化碳多的人群,蚊子也喜欢出汗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和使用香味产品的人也会吸引蚊子叮咬。糖尿病患者和体味较重的人因为皮肤表面氨基酸和乳酸较多,也容易成为蚊子的目标。

  普通人防护方面,邓文波介绍,一般就是安装纱窗、蚊帐,穿浅色衣服,使用电蚊拍、佩戴驱蚊手环、做好个人卫生等等。室内就是使用蚊香、蚊香液这些产品。环境上就是及时清理花盆托盘的积水等,阻断蚊子繁殖。

  此外,如果温度适宜,常规监测发现蚊子密度上升迅速,疾控人员会对室外环境(草坪、林带、入室门口等)定期进行药物喷洒、烟熏,对室内一般采取残杀威、敌敌畏和除虫菊酯类药物进行滞留喷洒。但因为蚊子抗药性的问题,药剂成分的选择、药剂剂型的选择仍然有待研究。

  “提高防治效果通常就是多种方式结合使用。比如前面说的电蚊拍、电蚊香、杀虫喷雾等等。”邓文波说,“对于我们疾控人员来说,还会针对蚊虫的抗药性展开深入研究,总结变化规律,使用科学合理的化学防控方式管控蚊虫的抗药性,使其维持在低水平。另外,现在大数据时代、AI时代,防治也应该走向更加智能化,这也是我们研究的方向。”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8 05:45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