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监狱玩家”:牢里生娃诈骗千万 顺便拿学位

京港台:2025-8-11 01:45| 来源:新欧洲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监狱玩家”:牢里生娃诈骗千万 顺便拿学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5月的一个早晨,法国某监狱的大门缓缓打开,47岁的 Achref S. 踏上了久违的自由之路。

  这一天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经过层层评估,他终于获得了假释。

  阳光很暖,空气很新鲜,他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可惜,这份自由的味道只维持了45分钟——不到一小时,他就用娴熟的手法顺走了一张陌生人的银行卡,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监狱。

  

  如果说有人把公司当家,这位先生显然是把监狱当公司、牢房当办公室。

  成年以来的28年,他有19年是在高墙之内度过的,剩下的几年也只是间隙性“外派”。

  他的工作非常稳定:电话诈骗、身份盗用、跨国洗钱……

  客户群体精准锁定法国的老年女士,尤其是那些名字一听就透着年代感的——Paulette、Édith之类的。

  目标选定后,他会假扮警察打电话,编造一桩虚构案件,告诉对方她是受害者,需要紧急转账以配合调查。

  等对方陷入他精心编织的故事后,钱就进了他的账户。

  监狱才是创业园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所有的业务都是在监狱里完成的。别人上班需要办公室电脑,他只需要一部悄无声息出现在牢房里的手机。

  在法国,犯人在服刑期间确实没有强制劳动的规定,和很多国家(比如美国)不同。

  法国的法律理念是——服刑的目的主要是惩罚与改造,而不是靠囚犯劳动来创造经济价值,所以劳动是自愿的。

  如果不工作,那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牢房里——读书、看电视、打电话、写信,或者像 Achref 这样,干点“自己擅长的事”。

  每天多达 500 个电话

  在外面,顶尖的销售员一天能打个百来个电话,已经算是业界精英;而在里面——对,就是监狱里面——Achref 的业绩是他们的五倍。

  每天多达 500 个电话,这效率,连互联网大厂的 KPI 都得甘拜下风。

  他的作息表很简单:醒来——打电话——吃饭——继续打电话——睡前还要再补几通。外面的人可能会问:法国犯人不是打电话有限制吗?

  是的,按规矩,囚犯需要报备号码、过审批、付话费,还有通话时间上限。但 Achref 的规矩很简单:有手机,规矩就不存在了。

  法国监狱的手机管控,一直是个“永远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便 Achref 被转过 60 座监狱、关进法国最严的 Condé-sur-Sarthe,他照样能搞到设备——方式可能是贿赂、探视夹带,甚至通过狱友的亲友网络。

  总之,只要有 SIM 卡和信号,他就能在单人牢房里开设个人呼叫中心。

  钱到手后,他会用博彩网站、黄金交易、海外账户等方式“漂白”。

  一次庭审上,法官好奇问黄金去了哪,他只是笑了笑:“您觉得我会告诉您吗?”——那语气,就像法国餐厅的大厨被问到鹅肝的秘方。

  高智商的“监狱学霸”

  这不是个没文化的小混混。

  Achref 的智商和学习能力让许多律师都感到棘手——他在监狱里考下了会计文凭、烘焙和厨师证书,还学会了石雕,甚至取得了法律资格证,如今正在读法学学士。

  靠着这种“学霸”属性,他的诈骗手法总是领先一步。

  早年,他曾找到彩票系统的漏洞,用偷来的银行卡大批购买彩票,骗走900万欧元。法国博彩中心(FDJ)甚至请来专家出庭,想搞清楚他是怎么做到的。

  电信诈骗中,他掌握了一种电话线路漏洞——当受害者以为挂了电话,实际上还在和他通话。于是,那句“请您拨打17(报警电话)确认我的身份”,在他的剧本里,只是让受害者再次接通他本人。

  这种技术水平,让办案警察抓耳挠腮——甚至去检查通信箱,以为线路被物理篡改。可实际上,Achref 只是在利用系统漏洞玩心理战。

  甚至,他还冒充法官、律师,为自己争取减刑机会。

  四个孩子,全在探监室里“创作”

  工作之外,他的私生活同样精彩——他有四个孩子,全都是在探监室里“创造”的。

  是的,法国的监狱确实有一种制度,允许在特定条件下,服刑人员与配偶或伴侣在探视中有私密时间,甚至可以发生性关系。

  这种制度叫 UVF(Unités de Vie Familiale,家庭生活单元)或者 parloirs familiaux(家庭探视室)。

  UVF 是法国监狱中特别设置的小套间,带卧室、厨房、卫生间,装修比普通探视室温馨很多。犯人和来访的家人(通常是配偶、伴侣、子女,有时是父母)可以在里面不受直接监控地待24到72小时。

  即便在监狱里,他依然能像个CEO那样远程管理家庭:付账单、订花、买孩子的开学用品,甚至帮亲戚安排度假。

  他一边是诈骗集团的核心人物,一边又是个管家式的父亲。

  为什么不改?

  很多人问:既然聪明又能干,为什么不洗心革面?

  答案是——他不想改。

  在监狱里,他有地位、有圈子、有资源,甚至有某种安全感;一旦出狱,他什么都不是。对他来说,监狱是舒适区,自由反而像是流放。

  他自己也承认:“每次快要出狱的时候,我都会搞砸。我做诈骗,是为了不离开这里。”

  这是很多长期服刑者的共同心理——过度适应了监狱的封闭规则,却无法适应外界的复杂人情。在里面,他是“知名人物”;在外面,他是“社会零件”。

  他骗钱,不是为了出去,而是为了留下来。

  如今,他的刑期延长到 2049 年,届时他已 71 岁。应该可以"退休"出狱了.....

  也许,对 Achref 来说,这才是最佳人生规划——毕竟,外面的世界太陌生,而监狱才是他的真正“家”。

  有人一生追求自由,有人却一生在逃离自由——人生啊,总有些讽刺得让人笑不出来的事。                               

 

相关专题:全球骗局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11 02:0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