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人科学家身陷"美女杀猪盘" 被掏光$250万积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华裔相关新闻,最新动态!近年来,源自“杀猪盘”网络诈骗正席卷全球,美国也未能幸免。近日,一名在高科技领域工作数十年的华人(专题)科学家向媒体讲述了自己短短数月间被诈骗团伙设局,最终痛失250万美元的经历。
据悉,这起案件经联邦调查局(FBI)介入后,揭示出诈骗集团背后层层递进的操盘手法:从伪造身份、营造亲密关系,到利用虚假投资平台一步步“放长线钓大鱼”,过程堪称一场精心布设的心理陷阱。

受害人刘先生与妻子均是业界资深专业人士,几年前在南加州(专题)橙县森林湖(Lake Forest)购置住房,原本打算安度退休生活。和当地许多居民一样,他们也活跃于一个名为Nextdoor的社区聊天群。
该群主要用于邻居之间分享生活资讯:哪位保姆靠谱、哪家超市打折、修理水管工推荐,以及社区安全动态等。因群组基于地缘关系,成员之间普遍缺乏戒心。
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刘先生认识了一名自称“王麦”(Mai Wang)的女性。她主动发起私聊,表示自己母亲打算退休后来森林湖定居,想了解当地环境。出于邻里互助心态,刘先生热情回复,没想到由此陷入诈骗漩涡。

伪造身份与情感攻防
随着交流的深入,王麦逐渐展现出“完美设定”的人设:来自浙江杭州,毕业于浙江大学和南加州大学,现居加州某高科技城市,从事金融投资。她同时塑造了单亲母亲的背景——43岁,独自抚养12岁女儿和年迈母亲,六年前因丈夫出轨离婚,从此对婚姻失望。

自称“王麦”(Mai Wang)的女子及其女儿
为了增强可信度,王麦不断向刘先生发送自己与女儿的生活照片,其中还夹杂着精心修饰的个人美照。她刻意营造出“知性又坚强的单身女性”形象,并逐渐将话题转向理财投资。
在长达近十个月的互动中,王麦几乎每天都会通过语音、文字或视频问候刘先生,从早安叮咛到晚间嘱咐,无微不至。刘先生坦言:“她的心思好像全在我身上,感觉她比任何人都关心我。”即便两人始终未曾见面,但视频和语音的加入,让刘先生彻底放下了戒心。
高额回报诱饵
诈骗团伙的惯用手法是先给受害人尝到“甜头”。在王麦的指导下,刘先生先以10万美元试水,没想到一个月后账户显示增值20%,不仅成功取回本金,还顺利提现到12万美元。几次往返操作后,刘先生总共赚取约6万美元。

这看似真实的投资体验彻底打消了他的疑虑。他开始认定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财富机会。在王麦的怂恿下,他不但取出个人与妻子的退休金,还以房产抵押贷款,累计将250万美元投入其中。
然而,当资金规模达到数百万美元时,平台突然无法提现,王麦也逐渐失联。直到这时,刘先生才惊觉自己陷入骗局,但为时已晚。
骗局背后的心理战
专家指出,“杀猪盘”诈骗之所以屡屡得逞,在于精准把握人性弱点。诈骗团伙通过长期陪伴和情感攻势,逐渐让受害人产生依赖感和信任感。当受害者的戒备被彻底瓦解后,再抛出“稳赚不赔、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机会,使其在情感与贪婪的双重驱动下逐渐失去理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骗局的受害人不仅限于缺乏金融知识的普通民众,甚至像刘先生这样拥有高学历和多年专业背景的科学家,也可能在长期心理攻防中失去警觉。
FBI与社区的警示
联邦调查局提醒,若有人在社交媒体、交友平台或社区群中推介投资,应保持高度警惕。尤其当对方强调“稳赚不赔”“高额回报”时,应立即中止交流,并向执法机构举报。
案件曝光后,在南加州华人社区引发强烈反响。许多人表示,过去总以为“杀猪盘”只会发生在交友网站或陌生社交软件上,没想到居然潜入了邻里平台。社区组织者呼吁,居民在互助的同时也需提高警惕,避免成为犯罪分子的突破口。
社区反思与未来防范
舆论普遍认为,这起案件不仅是个人遭遇骗局的悲剧,更反映了网络诈骗在美国本土的渗透趋势。如何在社区层面普及防骗知识,如何帮助长者或退休人士增强风险意识,已成为亟待关注的课题。
刘先生的遭遇再次提醒公众:诈骗集团的“剧本”精心且残酷,任何人都可能成为目标。唯有保持警惕、守住底线,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新闻来源:《世界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