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心理学有一个“野马效应”: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

京港台:2025-8-21 05:50| 来源:陈默先生 | 评论( 5 )  | 我来说几句


心理学有一个“野马效应”: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成为情绪的主人,遇见更好的自己。

  有一位粉丝说,最近被一堆小事搞得情绪异常、心力交瘁,精神消耗很严重,就连吃饭和睡觉都不好,有没有什么方法化解?

  我说,你已经身陷“野马效应”的泥沼。

  她问,什么是“野马效应”?

  我说,直接跟你讲,很难理解,先给你讲一个故事吧。

  在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群野马离奇死亡,一开始人们以为是吸血蝙蝠咬死的,但专家进行深入研究后才发现,吸血蝙蝠咬了野马之后,其吸血量微乎其微,根本不会导致野马死亡。

  真正导致野马死亡的,是它们的暴怒。野马为了摆脱吸血蝙蝠,于是疯狂地奔跑,嘶鸣嚎叫,最后,精疲力尽暴毙身亡。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野马效应”。

  “野马效应”告诉我们:人一定要严格管控自己的情绪,不能像脱缰的野马,任由情绪泛滥,最后做出过激的反应,害人又害己。

  拿破仑说:“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成事的路上,往往最大的敌人不是缺少机遇和人脉,而是缺乏对自己情绪的控制。

  有情绪是正常的,最厉害的高手照样也有情绪,只是说看谁能够将情绪消化于无形之中。

  心理学上有一个[ 费斯丁格法则 ],它揭示了生活中有10%的事,我们无法掌控,而其他的90%,我们是可以掌控的。当碰到无法控制的10%,个人反应决定了那90%是否跟着变糟糕。

  也就是说,掌控了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就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先要了解情绪本身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对情绪这个“敌人”知根知底,才能将其战胜。

  情绪有三个显著特征:指向性、过程性、转移性。

  为什么很小的一件事,总让我们生气易怒?

  是因为情绪跟人的需求有直接关联,这就是较强的指向性特征。比如负面情绪跟需求未满足和安全感缺失有关。你对某个人发泄不满,实际上是你的内心需求没有被他满足,而一旦满足后,情绪自然就化解了。

  情绪有一定的过程性特征。也就是说,熬过了情绪高峰期,情绪就会随着时间衰减,大喜大悲都不会一直持续。知道这个特征后,我们可以利用[ 时间节点 ]对情绪进行物理分割。

  最后一点,情绪具有转移性特征。你把老公做的一些惹你恼怒的负面情绪,会下意识地转移到孩子身上,孩子调皮捣蛋,你大发雷霆,甚至动粗,表面上是孩子的错,实际上情绪转移的祸大于孩子的祸。

  情绪来临时,你要先搞明白,它属于哪一种,如果你愤怒,你要理性思考,是自己所积攒的情绪在宣泄,还是目前这件事本身值得你如此愤怒。

  我给孩子教学,但总是习惯性地带着情绪教育,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将情绪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就像不了解螃蟹的人,对它抱有恐惧,而一旦知道它的美味后,就对它垂涎不已。

  情绪也一样,你了解它,就能更清醒、客观地从负面情绪的泥坑中逃离。

   5分钟走出负面情绪的黄金法则

  情绪源自于我们的内心,我们创造它,也可以选择分割。

  5分钟法则,可以帮我们理性分割情绪,进而摆脱情绪困扰。

  怎么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合理发泄情绪

  是人都有情绪,最好的办法不是堵而是疏。用手捶打沙包,或者找一个无人的开阔地带,把自己内心的不满、委屈统统都呐喊出去,尖叫、跺脚、放声大哭都是很好的发泄方式。

  如果在家出不去,那就转移注意力,比如吃好的美食,打游戏,写日记,让情绪自然疏泄,充分感受负面情绪的流淌。

  二、12秒物理分割

  心理学上有一个[ 12秒效应 ],人被某些事引发的愤怒时间一般为12秒,过了这个时间,就会恢复平静。但是很可惜,大部分人都被这12秒所控制,最后做出后悔之事。

  在12秒内,我们可以做什么?

  先深吸一口气,再呼出一大口气,然后告诫自己,发火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加剧问题本身,或者赶紧离开现场,去一个安静的地方。

  利用分割法,等12秒过去后,再来处理这件事。

  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而不是做情绪的奴隶。

  三、刻意练习“看见情绪”的能力

  如果是愤怒,那就承认我在愤怒,如果是悲伤,那就承认我在悲伤,不要逃避情绪本身,要保持觉知力。

  要知道逃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唯有正视情绪本身,生气了就生气了,没什么大不了,遮遮掩掩只会让问题扩大化,光明正大地接受,反倒能更好地与之对抗。

  保持觉知,深度内观、内省,才能从容地面对已经不可控或者已经发生的事。

  四、正向表达,非暴力沟通原则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沟通。

  沟通要心平气和、采取非暴力沟通原则,所以不能以指责、批评、强行输入自己的观点,那样只会让对方腻反。

  什么是正向表达?比如伴侣太懒惰,总是不爱打扫卫生,你不要直接说:“你咋这么懒?天天等着我来打扫!”

  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我希望把地拖干净后,咱俩都可以光脚走了。”

  由“你”转向“我”,是请求,是平等沟通,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责和批评。

  这样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负面情绪,还会很愉快地解决问题本身。

  产生情绪是本能,控制情绪才是本事。生而为人,不要被情绪牵着鼻子走,一定要有自己的清醒头脑,是让生活继续烂下去,还是想让生活变美好,都在于你的情绪那根弦。当你找回了属于自己的力量,才能过上自己理想的生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生活情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1 20:5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