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中国女留学生遭诈骗自杀 后续来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留学生最新动态

有读者可能记得,在今年4月,我们第一时间报道过这样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震惊!出国第9天,20岁中国「留学生(专题)」从39楼跳下身亡,手机里的5000字长信令人心痛!
这位女生(小文),在开启留学生涯短短九天后,就因遭遇假冒“中国公安”的电信诈骗,在精神崩溃中自杀身亡,此案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5000字的“自白书”,揭示了骗子如何操控、威胁和逼迫一个留学生走向绝路,也让骗局变得清晰起来。
近日,案件又有了新进展,据潇湘晨报最新报道:山东诸城公安局已立案,但调查公开进展迟缓;与此同时,学校和留学中介的回应含糊,引发家属进一步质疑:责任究竟该由谁承担?

潇湘晨报报道显示,诸城市公安局于今年4月对该诈骗案正式立案,由反诈中队负责侦办。然而,警方称“进展不便透露”,截至8月,家属仍未获得实质性信息。
女孩父亲心力交瘁道:“我们实在受不了了,就是想快点结束这个事情,到现在都没有任何结果。”
是啊,含辛茹苦养大的子女,盼其成才,全力托举,怀揣梦想与希望远赴海外求学。本应是喜事一桩,却在异国遭遇不幸,四个月过去,家长仍未讨得一个明确说法,令人扼腕。

图源:中国报
相比警方的“立案未见结果”,学校与留学中介的模糊态度更引发质疑。
中介教育机构方正教育极力撇清责任,强调:“我们只负责咨询、对接,不负责具体留学项目的管理”。
而山东艺术学院方面回应称:小文所在的国际本科项目分为“2+2”和“1+3/4”模式,学生第一年可获得学生证,但并无正式学籍。“只有统招生才有学籍,出国的都没有。”

至于在国外阶段,学校称只负责“申请和对接”,住宿和生活需学生自行解决。对于小文一事,校方仅表示“有专门的老师在处理”,未透露更多细节。记者多次拨打校方相关负责人的电话,也未能接通。

图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校方强调没有正式学籍,对海外阶段学生的管理责任避重就轻,称住宿需学生自行解决。借用“没有正式学籍”难免有撇清责任推脱之嫌,避谈更多,显然也无法让家长与公众信服。
家属认为,在警方立案和调查尚未形成公开结果的同时,学校机构模糊回应使他们既无慰藉,也无继续维权的线索。

小文(左)和母亲

根据家属提供的信息,小文在抵达马来西亚的第五天,就接到一位自称“上海虹口公安杜峰警官”的电话。对方声称她涉嫌一起诈骗案件,甚至谎称因她泄露信息导致一名老妇被骗后自杀,并要求她缴纳25.8万元“保证金”以证明清白。
此后,骗子不断对她施压,一方面假装理解和关怀,取得她的信任;另一方面则以跨国执法相威胁,迫使她下载软件接受实时监控,进一步切断与外界的联系。期间,还有人冒充“检察官”,以“相信她”的姿态引诱其配合,同时警告若不缴款就会被追捕判刑。

图源:潇湘晨报·晨视频
对方还让小文下载了一个可以监控她行动的手机软件,连续4天24小时通过电话短信和软件监控她的行动,“精神控制她,甚至管她上厕所,我女儿肯定是被他们逼得没办法了,所以才选择跳楼自杀!”李先生接受采访时几度带着哭腔,他说怎么都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持续的恐吓与孤立中,小文的精神逐渐崩溃。最终,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家属在整理遗物时,从那篇长长的“自白书”中读到了女儿的无助与恐惧。

小文与所谓杜峰警官的诈骗分子的聊天截图
骗子假扮的“杜峰警官”还质疑她留学的真实目的是“躲避追捕”,随后假装“通融”,声称自己“赌上职业生涯”帮她争取“保外候审”的机会,要求她必须“乖乖听话”。
李太太认为"自白书"是自称为杜峰的警官要求她书写,有关截图还能看到对方催促女儿尽快提交。

图源 / 中国报
李太太揭露,骗子假扮的“杜峰警官先是质疑女儿到马来西亚留学的真实目的是“躲避追捕”,随后假装“通融”并道德绑架女儿,声称自己“赌上职业生涯”帮她争取“保外候审”的机会,要求她必须"乖乖听话"。
“我女儿是个很善良的人,所以她相信了他们的骗术,从自白书里看,她甚至因为被骗害死了一位老奶奶而感到很内疚……”李先生说,事发已经四个多月,但他每每提及仍心如刀绞,他现在只希望给女儿讨回一个公道。

小文的遭遇并非孤例,类似的诈骗手法在留学生群体中屡见不鲜。上海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近年来境外留学生被骗案件频发,受害群体主要集中在00后,平均年龄仅22岁,最小的17岁,最短的“出境到被骗”间隔只有1天。如何识别骗局、避免孤立、及时求助,已成为留学生必须掌握的必修课。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骗局漏洞百出,坚信自己不会被骗。但是无论学历高低,经验与否,套路千千万,可能只是没遇上你会上当的骗局罢了。与其事后追问逝者的选择,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防范未然。
那么各位留学生该如何识别诈骗、保护自己呢?
这里替大家总结了以下三步:
第一步:识别诈骗套路——保持高警惕公检法机关、使领馆不会通过电话或微信办案,也不会要求缴纳任何“保证金” 。
“签保密协议”“不能告诉家人”是常见的心理操控手法,务必警惕。
如对方要求安装远程监控软件,该极有可能是隔离与精神控制工具,必须坚决拒绝。

第二步:自我保护——切断孤立路径遇到可疑事件,第一时间告知父母、同学或老师,不要被网络孤立。
保持证据完整:包括通话录音、聊天截图、付款截图等,这些都是报警的重要凭证。
不要轻易下载陌生软件或加入其线上监控群,一旦操作即可能失去控制权。
第三步:紧急处置——快速行动保全安全一旦涉及资金往来,立刻挂断来电,拨打学校安全办公室、中国驻马来西亚使领馆或当地警方核实;不要回拨可疑电话。
若已发生转账,应立刻联系银行尝试冻结资金,并尽快报警。
在海外紧急报警的同时,也应向国内户籍地公安机关报案,形成跨境联动。
若感到心理压力巨大,务必立即寻求心理支持,包括向校园心理咨询室、同学、老师或领事馆倾诉。

此外,各位留学生和准留学生家长们也要注意骗子的陷阱。
中国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开放,在境内可拨打 010-12308 或 010-65612308,在境外则需拨打 +86-10-12308(备用号 +86-10-65612308)。各位家长接到孩子涉及“大额付款”“被刑事调查”类紧急信息时,也应首先核实,不应立即汇款 。

这起悲剧背后,是一个年轻生命在极端恐惧中走向尽头,也是一段极度缺乏保护机制的跨境教育实践。
警方已立案、案件在侦办,可家属、社会都在问:什么时候才能有结果?如何防范不正规的留学机构?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如何不再沦为孤立无援、弱势的受害者?
我们期待:警方尽快给出调查结果,学校与项目方应承担起应有的保护与回应责任,相关教育部门应在事后提供更完善的指引与保障机制,进一步规范留学教育机构。
我们将继续关注此案的进展,也愿这篇文章成为每一个在海外留学的中国学子可以收藏和转发的“安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