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纽约市长亚当斯竞选集会上的“中式红包文化”

京港台:2025-8-22 22:13| 来源:纽约时报 | 评论( 4 )  | 我来说几句


纽约市长亚当斯竞选集会上的“中式红包文化”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很少有纽约市的政治人物能像市长埃里克·亚当斯这样,与华裔社区建立如此紧密的联系。

  本周,这段关系又出现了一个新层面:塞满现金的红包。

  有报道称,亚当斯的顾问郑祺蓉(Winnie Greco)曾试图向一家名为The City的网络新闻媒体的记者塞现金,这是一种严重背离政治规范的行为。在一场竞选活动后,郑祺蓉将一个装有现金的红包藏在一袋薯片中,悄悄递给了那名记者。

  但这一事件在中文媒体圈并非个案。

  今年7月,时报记者在三个不同的竞选集会中目睹了其他亚当斯的支持者分发装有现金的红包:一个在皇后区法拉盛,另一个在曼哈顿华埠,第三个在布鲁克林的日落公园。在这些活动中,亚当斯获得了来自有影响力的华人社区团体领袖的支持,其中一些团体与中国政府关系密切。

  郑祺蓉是亚当斯的主要筹款人之一,其住所去年曾被联邦调查人员突击搜查,目的是寻找中国干预2021年市长选举的证据。她在那三场集会中都现身了。

  亚当斯的竞选团队表示,他们并不知晓有给记者塞钱的情况,也未曾批准过此类行为。

  “亚当斯市长对此事完全不知情,也不予认同,”他的发言人托德·沙皮罗表示。“他从未——也绝不会——授权任何人向记者发放现金或礼物。任何此类行为都是不恰当且不可接受的。”

  在7月13日的法拉盛活动上,数十位华裔社区领袖聚集在一家公共图书馆分馆外,表达对亚当斯的支持。在民调中大幅落后的情况下,这为他带来了急需的助力。亚当斯是注册民主党人,2022年上任市长,目前正以无党派身份参选,谋求在11月连任。然而,由于联邦调查和一系列丑闻,他的市长任期已受到严重影响。

  这场活动由四位有影响力的社区领袖组织,现场气氛热烈,数十名热情的支持者身穿印有亚当斯头像的T恤,挥舞着美国国旗,高呼口号,为他的连任助威。

  时报记者看到,组织者之一、负责曼哈顿华埠农历新年游行的繁荣华埠总会总监田士锐手持50美元钞票,向中文媒体的记者分发红包。

  在活动中,田士锐表示,在中国文化中,向“记者、YouTube博主、摄影师”赠送现金作为“感谢到来”的礼物是一种常见做法。

  周四通过电话联系时,田士锐表示,赠给记者的钱款数额较小,目的不是为了得到报道,而是一种“礼节”。他说,他会请求亚当斯竞选团队承担活动中饮用水和横幅的费用,但尚未就是否报销他支付的现金进行讨论。

  亚当斯竞选团队发言人沙皮罗对此予以否认。

  “我们不提供、不指示也不授权任何人分发现金,”沙皮罗说。“任何相反的说法都是错误且具有误导性的。”

  皇后区活动五天后,华裔社区领袖在曼哈顿华埠的孔子广场举行集会,时报记者再次目睹分发红包的行为。随后,在7月27日的日落公园集会上,时报记者又看到更多红包被发放。

  《星岛日报》总裁梅建国是曼哈顿集会的组织者之一。他曾至少一次与亚当斯和郑祺蓉一同前往中国,是在2014年。

  梅建国同时也是当地华人记者团体的负责人,他告诉时报,上个月的活动中,亚当斯的支持者向记者发放红包是作为一种“感谢”,用来支付他们的交通费和“补贴”薪水。他还表示,田士锐“不得不给记者们现金”,否则“他们就不会写报道”。

  梅建国执掌的报纸的母公司星岛新闻集团在香港出版一份亲北京报纸。2021年,梅建国在美国司法部注册了《星岛日报》,作为代表母公司行动的外国代理人。

  一位参加过亚当斯活动的中文媒体记者表示,在纽约华文记者中,收取现金的做法很普遍,红包金额从20美元到300美元不等。该记者因担心遭到报复,要求匿名,他说,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团体,包括企业和社区协会,都希望记者出席并撰写正面报道。

  在中国,国内记者收取装有现金的红包是常见现象,这些红包通常被称为“车马费”。但那里的公司都知道不能给外国记者发钱。美国任何正规新闻机构都不允许记者接受现金报酬来报道活动。《纽约时报》的伦理准则明确禁止接受此类礼物。

  在周三发生郑祺蓉与The City记者的事件后,该媒体当即向市调查局举报。据该媒体报道,负责调查郑祺蓉与中国关系的布鲁克林联邦检察官随后查获了现金、红包以及装现金的薯片袋。

  亚当斯竞选团队随即暂停了郑祺蓉的工作,她此前是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的。郑祺蓉的律师表示,她对此感到羞愧,并且“绝无不良的”企图。

 

相关专题:纽约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8-22 23:43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