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 俄罗斯经济已撑不下去了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作者洪耀南 :当普京与川普在镜头前微笑寒暄,全球战略观察者不禁要问:这是乌俄战争的转折点? 还是一场精心排演的地缘剧目? 答案恐怕不在川普的“威吓力”,而在普京的“求生欲”。
说白了:俄罗斯撑不下去了。
自2022年开战以来,这场战争从未只是军事冲突,更是一场全面烧蚀俄罗斯经济根基的消耗战。 2023–2024年,俄国GDP年增率表面超过4%,看似强势复苏,实则是靠军费、补贴与能源出口堆砌出的短命红利。 普京一手营造出战争带动成长的幻象,却将整个国家推向经济内爆的断崖。
虚胖的战争红利
这波成长靠三大引擎:军事预算暴增、油气出口创汇、对军人家庭的补贴拉抬消费。 但正如经济分析者Alexander Kander所言,这是一场军工的独奏会,民用经济则陷入停滞。 制造业沉寂、零售业退潮,俄罗斯经济几乎只剩靠火药与财政支票维生的空壳。 一旦军费见顶,这架单引擎飞机便会瞬间熄火坠落。

人民勒紧裤带求生
在通胀压力未解之下,俄央行曾将利率调高至21%,即使近期降至18%,依然让企业融资困难、投资冻结,民间消费急速下滑。 家庭支出缩水,薪资冻涨,食品在预算中的比重节节攀升。 民众从祖国荣耀回到温饱优先的求生模式。
财政崩坏倒数中
2025年,俄罗斯经济全面踩煞车。 官方将全年GDP预测从2.5%下修至1.5%,IMF更悲观地估为0.9%。 第二季仅增1.1%,7月跌至0.4%,多个地区已陷入技术性衰退。
更严峻的是,国防开支已占GDP约8%,而富国基金从2021年的1170亿美元缩水至2024年底仅剩310亿,预计秋季前即将耗尽。 为保军费不减,克里姆林宫转而砍削民生支出并加征税收,让全民为战争埋单。 这不是战略部署,而是用国民未来为燃料的延命术。
中俄是同盟,还是拖彼此下水?
普京高调出席北京九三阅兵,形同对外昭告:中俄战略同盟合作上不封顶。 双方深化货币合作、扩大能源与军工贸易,试图共同对抗西方制裁。 但这场结盟,更像是两个缺乏选择的政权抱团取暖。
习近平(专题)集合抗美集团集体亮相,十分风光,但中国本身也面临内需疲软、青年失业与资本外逃的压力,对俄罗斯来说,这根盟友绳索恐怕更像是拖往深水区的铁链。
川普牌? 是一根稻草,不是蓝图
在这片摇摇欲坠的地缘结构中,普京转而押注川普——这位擅长谈判、善于制造“可以开价的冲突”的强人领袖。 然而,川普的友谊从来不是免费的。
近日他公开点名印度(专题)大量进口俄罗斯石油,将对其加征50%惩罚性关税。 这不只直接打击俄罗斯能源命脉,更揭露出:即便表面友好,川普也只把俄罗斯当作交易筹码,而非真正的普京的好朋友。
不是输掉战争,而是输掉未来
今日的俄罗斯,虽未在战场上溃败,却在经济结构上悄然瓦解。 企业倒闭、资本外逃、三年内70万人口出走,年轻人被推上战场,老年人承受通胀冲击。 整个社会,从强人神话,退化为集体忍耐。
所谓战略自主,其实是自我孤立; “多极世界”的口号,也掩不住日益深重的制度性困境。
普京或许还能撑一段时间,但俄罗斯这个国家,还有多少未来可以挥霍?
这才是我们,与全世界,真正该关心的问题。
※作者为淡江大学外交系中国大陆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台湾(专题)自由选举观察协会荣誉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