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肾不好的几个表现,喝完水后尤其明显...

京港台:2025-9-1 09:16| 来源:生命时报 | 我来说几句


肾不好的几个表现,喝完水后尤其明显...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肾脏是个“坚强”的器官,即便其功能已经损失50%以上,身体仍然可能不痛不痒,这也就造成很多肾病不易被患者察觉。

  

  其实,肾脏受损的表现藏在一些细节中,很容易被忽略。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提醒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并总结一套养护方法。

  肾脏出问题的几个表现

  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要警惕肾功能受损,有些症状在饮水后可能尤其严重。

  !尿液味道奇怪

  如果白天没有吃含有特殊味道的食物,但尿液却出现和以前不一样的气味,要警惕肾功能。

  !小便里有泡沫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李月介绍,肾脏病可有尿频、泡沫尿,常见于肾病的泡沫尿是指蛋白尿,往往绵密、黏稠、浑浊、气味重,可通过尿常规检查进行鉴别。

  !身体出现水肿

  肾脏负责水液代谢,肾不好时,体液平衡易出现异常,导致水肿,脸部、四肢出现浮肿,一按一个坑,并且不能马上恢复,尤其要当心。

  

  !夜尿持续增多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肾脏内科主治医师王炜介绍,正常成年人夜间排尿0~1次,尿量约为白天的1/3~1/2。排尿次数超过2次,或夜尿量超过500毫升,且连续多天,就要警惕。

  !血压升高

  人的心血管就像水循环系统,心脏像水泵,不断为全身输送血液;肾脏像人体排水口,稳定血压与内环境平衡。肾脏不好,喝的水排不出来,水分潴留囤积在血管内部,会导致血压升高。

  除了以上表现,皮肤瘙痒、贫血、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食欲不振、月经紊乱异常出血等,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需要警惕。

  6个习惯其实很伤肾

  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都是肾损伤的诱因,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卢方平提醒,有以下习惯的人要尤其当心。

  滥用药物

  例如长期大量服用止痛剂,不恰当地应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草药等,均可引起肾功能破坏。乱用保健品也会给肾脏带来负担。

  喝水太少

  长时间不喝水,尿量就会减少,尿液中的废物和毒素的浓度就会增加,容易引发肾结石、肾积水等。

  频繁憋尿

  尿液在膀胱里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细菌经输尿管逆行到肾,导致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一旦反复发作,会引发慢性感染,不易治愈。

  

  不控体重

  体重超重或肥胖,也是造成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还会使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风险增加,进而造成肾脏损伤。

  酒和果汁

  果汁、甜饮料中含有大量糖分,长期大量摄入会引发肾脏病变。大量饮酒易导致高尿酸血症,啤酒还会导致尿酸沉积,使肾小管堵塞,造成肾脏衰退。

  劳累熬夜

  熬夜、睡眠不足、过度劳累会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肾脏血管会因此收缩,血液灌注减少。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的状态,肾上腺素等激素分泌也变得紊乱。

  此外,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等慢性疾病都会导致肾脏损伤。

  长期患高血压者,若降压过快,可导致肾脏灌注压急剧下降,加速肾功能恶化。糖尿病肾病是造成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其他免疫结缔组织系统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也会造成肾脏损伤。

  好肾脏是“养”出来的

  若发现肾脏病变,首先应明确病因,再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避免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天津大学泰达医院肾病内科主任医师李青表示,在治疗过程中,肾病患者也应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尿酸,遵从医嘱规范用药。慢性肾病是一种终身疾病,需长期用药控制。

  防控肾病还要从日常生活习惯着手。

  1、少吃盐、多喝水

  减少盐分摄入、保持水量充足有利于增加尿量,降低药物和代谢废物在肾脏的浓度,减轻对肾脏的伤害。多喝水多排尿,让尿液冲刷尿道,也是尿路保健的重要方式。

  

  2、把好“入口关”

  高蛋白饮食会增加肾脏负担。应注意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蛋类、奶类、鱼类、瘦肉等,以更好地维护肾脏健康。

  国际肾脏营养与代谢学会建议,每日饮食摄入总能量应在30~35千卡/千克体重,并根据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等进行个体化调整。

  3、严格控制“四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高尿酸并称为“四高”,对肾脏有直接损害。严格控制“四高”是重要的保肾措施,应依据临床指南标准进行日常管理。

  4、养成规律作息

  熬夜会干扰生物钟,规律作息、减少劳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能有效保护肾脏。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1 09:1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