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为何全面封锁抗议? 新总理承诺:重大转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法国新总理刚上班,全国人民已经封路送他下班了:这欢迎仪式够排面
如果你今天迟到了,不要怪自己。因为今天,法国集体迟到了。巴黎环城高速上全是坐地成佛的通勤族,高中门口一地倒下的垃圾桶,街头全副武装的警察……

2025年9月10日,法国用实际行动上演了一部“什么叫不满”的街头大剧。
故事的主角?
是法国流水的总理,还有一场在社交网络酝酿了两个月的“怒火连锁反应”。
别急,事情是这样的。
9月8日,法国政坛再次迎来剧变。
晚上7点左右,法国国民议会投票否决了由总理贝鲁(François Bayrou)领导的政府信任案——364票反对 vs 194票支持,败得干脆又彻底。
不好意思,这是法国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理因为信任投票失败被直接拉下马。

然而,在知道结果几乎无悬念的情况下,贝鲁依然选择“硬刚”:
他在投票前发表长达40分钟的演讲,坚称要直面真相、承担风险。
而他的“风险和真相”是指什么?——一项削减438亿欧元财政支出的预算案,其中包括:
冻结养老金;削减50亿欧元的医疗支出;取消两个公共假期以节省42亿欧元。
贝鲁试图用这一投票唤醒法国人对债务危机的警觉,称法国债务已占GDP的114%,是“无声的失血”,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
可这套组合拳却直接惹毛了从极左到极右再到路人群众。
这不是改革,这是拉仇恨速成班。法国人的想法很简单:改革的春风可以吹,但我的工资不能少,我的假期还得休,该有的福利都别想拿走。

So,在贝鲁理想主义的“自我牺牲”背后,他的结局有且只有一个:走人。
讲真,这一次,法国总理不是换了,而是“爆了”。
别的不说,大家掐指数一数,自从2024年6月马克龙解散议会以来,贝鲁已经是第三任被迫辞职的总理了:
去年7月,时任总理阿塔尔在国民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结束后提出辞职,仅仅任职6个月;去年12月,时任总理巴尼耶执政仅约三个月就遭国民议会弹劾而辞职,他所领导的政府也成为1962年以来首个被议会推翻的法国政府。
如今,上任9个月的贝鲁也倒了台,短短15个月,三任总理轮番上台下台,法国政坛仿佛开启了“百天倒计时”模式。
如果把时间线再拉长一点,贝鲁是马克龙总统任期内下台的第六位总理,这个数字已经可以拿来跟英国首相的更换速度相媲美了好嘛!

要知道,总理可是法国政权的实际操盘手,不是咖啡店店长。
但法国人可能早就习惯了:铁打的马提尼翁府,流水的法国总理……
不过,按法国的节奏,换总理这种事儿,怎么也得开三天派系会、喝十杯红酒、发五轮风向再做决定。
但这次不一样——贝鲁刚刚下台不到24小时,马克龙就火速任命了新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 (Sébastien Lecornu)上位。

昨晚这消息爆出来的时候,法国人自己都惊呆了:“这真是法国速度?”
其实,这个“快”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就打好了腹稿。
据说,早在2024年12月,马克龙就有了想提拔勒科尔努的念头,但被当时的贝鲁否掉了,认为他资历不够。
所以这次,贝鲁一走,马克龙立马“把梦中情人扶正”,完成一次完美回旋。
而且当前局势已经不是慢慢磋商的年代了,国会刚刚否决政府信任案,政治氛围剑拔弩张;预算法案还没通过,需要有人赶紧出面“协调全场”;极左极右跃跃欲试,政府稍一空档就可能被吞噬。
于是,马总统选择不再“周旋”,而是“果断”。
毕竟,没有什么比一个“可控”“乖巧”“不参选”的总理更适合“守住摊子”。
这才有了这一次法国罕见的“用一天定总理”的操作。

那么,这位新总理到底是什么来头呢?
勒科尔努,39岁,长得不帅但很圆滑,曾当过地方主席、海外事务部长、国防部长。
他的最大特点是:和蔼可亲,谁都聊得来,谁也不得罪。
他能和左派喝酒,也能跟极右派玛丽娜·勒庞共进晚餐;能在国防部谈军事预算,也能在餐桌上聊国家预算。
而且,他不打算参选2027年总统大选——对马克龙来说,这种“无后顾之忧”的总理,简直是梦中情人。
所以才有政府人士评价:“这就是总统的选择,一个听话、中间、形象干净、没有选举欲望的‘完美搭档’。”
但越是这种“顺眼的人”,在政坛越容易引发猜忌。

于是乎,勒科尔努刚上任,法国各党立刻开炮:
生态-绿党最先发声谴责:
“这是挑衅!首先,我们没有被征求意见。其次,如果被征求意见,我们也不会说勒科尔努先生的名字。”极左翼政党不屈法国的领导人梅郎雄谴责这是“一场悲伤的喜剧”,并再次呼吁马克龙下台。

极右国民联盟的的勒庞女士表示:总统正在打出最后一枪,他与一小群忠诚分子一起坚守阵地。在未来不可避免的立法选举之后,总理将是乔丹·巴德拉。”

右派表面冷静,实际也不买账。共和党主席说“这不是社会党人就行”,但也明确表示:“我们要看他干什么。”
这场面,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没人把他当朋友,大多数人把他当工具人。
虽说更换总理是个大事,但今天各大法媒貌似无暇顾及这位新总理,毕竟,传说中的全法大封锁真的来了。
你以为这又是一场工会组织的大罢工?错了。
这次9月10日的大封锁,是一场源自网络、感染全国、群众自发的“无领导抗议实验”。

早在今年7月,社交平台上的红色涂鸦口号“Bloquons tout le 10 septembre”(9月10日封锁一切)就开始疯传。
Telegram群、TikTok、Instagram、小型网站、极左论坛到极右群组,甚至“黄背心”“反疫苗”派也纷纷加入,一时间组成了“法国愤怒联合体”。
而这波情绪,正是从贝鲁宣布那份“削减438亿欧元预算、砍医保、砍假期”的计划开始发酵的。
取消公共假日?削减医保?你动的是法国人生活的“神圣不可侵犯区”!

所以别看后面是极左、极右、反体制人士在群里喊口号,真让普通人决定出门上街的,是假期没了+看病贵了。
于是,一场“没有组织、没有领袖、没有统一诉求,但情绪高度一致”的行动,在9月10日引爆。
而在封锁前夕,贝鲁面对媒体还试图“轻描淡写”这一切。他说:“预计也就10万人,不多,不至于担心。”
可9月10日的法国现实很快打脸了这个乐观判断。
超过8万名警察部署全国,巴黎6,000人现场待命。截至上午11点,内政部已记录了430次行动,其中包括273次集会和157次封锁行动,已报告105起街头纵火事件,参与人数达2.9万人。
截止下午1点30分,全法有295人被捕,其中,巴黎及其周边地区就有171人进局子。

全法百所学校停课,高中门口烧垃圾桶、封校门、喷横幅、打标语;

400名抗议者涌入巴黎里昂火车站,巴黎北站也因为持续的的抗议活动而中断运行。

总之,这些都还只是前奏,说好的十万人,说到必到。
而接下来,法国还有9月18日,还有预算大战,还有更多“说走就走的总理”,法国人民只剩下一个问题:
下一次爆发,会不会更猛?
“重大转变”:法国39岁新总理承诺突破形式和实质
法新社报道,法国新任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努(Sébastien Lecornu)9月10日承诺进行“重大转变”,接下来他将着手组建执政联盟这一艰巨任务,以在社会运动大潮中带领国家走出政治僵局。勒科尔努周三(10日)与前任白鲁举行权力交接仪式,并发表简短讲话。他强调:“必须有重大转变,不仅仅是在形式上和方法上,还要在内容上有所突破。”

▲2025年9月3日,白鲁政府最后一次部长会议。当天会议结束,时任国防部长勒科尔尼离开爱丽舍宫。(欧洲时报记者欧文 摄)
新总理还在就职讲话中向法国民众和反对派传递信息,希望找到妥协方案,从而组建政府并通过预算。勒科尔努誓言,“没有不可能的路”,一定能带领国家走出政治危机,“我们会成功的”。
至于会有哪些“重大转变”,勒科尔努表示,他会在周三下午启动与各政党、工会的磋商后,再向法国民众作进一步说明。
现年39岁的勒科尔努是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亲信。自2017年以来,勒科尔努在历届政府中不间断地担任部长职务。尽管他自2022年以来始终担任国防部长这一要职,但对法国公众来说仍很陌生。
周二(9日)晚,勒科尔努被任命为新总理,接替此前在国会信任投票中失败的中间派“民主运动”党人白鲁,成为马克龙自2022年连任以来的第五位总理,也是过去一年中的第三位。现在,他肩负重任,要组建一个比前任们(巴尼耶91天、白鲁不满9个月)任期更长的政府,并在年底前推动预算案通过。
01 前预备役军人,政治“幸存者”
综合法媒报道,出生于1986年的勒科尔努是一位低调但政治履历相当丰富的人物。他16岁时便加入了人民运动联盟(UMP),即共和党(LR)的前身,在厄尔省开始活动。2014年,他当选韦尔农市(Vernon)市长。一年后,他当选厄尔省议会主席,成为法国最年轻的省议会主席。
2017年马克龙当选法国总统后,勒科尔努从共和党(LR)转投到当选总统麾下,进入菲利普政府。2019年上半年,他受总统委托,主持部分“全国大辩论”以回应“黄背心”运动的怒火。凭借这次行动,马克龙得以在全法各地与民选官员会面。值得一提的是,勒科尔努是马克龙上任以来唯一一位未间断任职的部长级官员,因此被称为“幸存者”。
勒科尔努还曾是宪兵作战预备役军官,对军事事务充满热情。《观点》杂志写道,他“收藏军功章和宪兵军帽,酷爱各种爱国仪式”。
“我生活在一个并不属于我的时代。”勒科尔努的这句发言常被媒体引用。他与马克龙一样,喜爱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派电影制作人与喜剧明星。
02 团结反对派,维护国家制度稳定
总理权力交接仪式当天,正值“封锁法国”(Bloquons tout)抗议日,法国各地爆发数百起行动,但没有出现大规模封锁。这一活动是今夏在社交媒体上发起的,诉求包括放弃时任总理白鲁提出的预算撙节计划。
虽然勒科尔努未在就职讲话中直接提及“封锁法国”抗议行动,但他强调,目标是结束“国家政治生活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脱节”,这种脱节已变得“令人担忧”。
不过,勒科尔努同样面临在国民议会没有多数支持的问题。他在讲话中承诺,要“更有创造性”,“更认真地与反对派合作”。这也是马克龙对新总理的期许——与各政治力量磋商,以求达成共识,维护国家制度稳定。
对此,前总理白鲁已保证说,会随时给予“帮助”,以便更广泛地“团结”。
据悉,当地时间10日下午2点30分,勒科尔努将接待前总理、马克龙阵营复兴党(Renaissance)总书记阿塔尔(Gabriel Attal);下午3点30分,会见共和党(Les Républicains)领袖(勒科尔努曾属该党);下午5点30分,与前总理、“地平线”党(Horizons)主席爱德华·菲利普(Édouard Philippe)会晤。
反对派方面,左派社会党(PS)和绿党已收到总理府的联络,极右国民联盟(RN)则称尚未听说有邀请。国民联盟党魁巴尔德拉周三警告说,勒科尔努必须作出重大转变,否则等待他的将是不信任动议。
03 可能作出哪些让步?
法国总统马克龙一直呼吁中右翼联盟与社会党“合作”,以“扩大”执政基础。但社会党认为,任命勒科尔努为总理会“引发社会愤怒和加剧国家体制僵局”。
为了维持执政,未来政府至少需要确保社会党不会投下不信任票,这是法国通过2026年预算案的必要条件。白鲁政府正是因为一份440亿欧元撙节预算而倒台。
社会党警告说:“没有社会公正、税收公正和生态公正,没有提高购买力的措施,同样的原因将引发同样的后果。”
马克龙身边人士透露,总统这一次可能会真正向社会党作出让步,例如对富人加税,此前这一直是他的禁区。
此外,社会党第一书记福尔(Olivier Faure)周三还要求新总理履行“改变方法”的承诺,不再动用宪法第49.3条(自2022年以来,所有预算都靠这一条绕过投票通过)。
极右国民联盟和极左“不屈的法兰西”(LFI)则谴责总统与新总理之间的亲密关系,表示若不改变政治方向,他们将发起不信任动议。“不屈的法兰西”甚至计划在议会一复会就提出不信任案。
不过,勒科尔努的身边人则称赞这位前诺曼底参议员“冷静”,且“没有总统野心”,是一位能够通过谈判在国防预算规划法案上获得“广泛共识”的“协调者”。
法国人为什么参加“全面封锁”抗议行动?
9月10日,法国各地发起“全面封锁”(Bloquons tout)示威行动。那么,人们为什么参加抗议封锁?法新社从数万名示威者中收集到一些反映。
01 “吃掉超级富豪!”
“必须结束这种阶级蔑视,我们不想再看到法国最富有的500个家庭把所有钱都拿走。”43岁的玛丽昂(Marion)是拉罗谢尔(la Rochelle)商业港的工作人员。她高举标语牌,上面写着:“超级富豪,向他们征税,吃掉他们。”
“我们受够了,那些大人物多年来一直大发横财,而我们这些微薄的工资从来不涨。”52岁的护理社工卡琳娜(Karine)愤怒表示。
59岁的克里斯蒂安(Christian)在地方政府的儿童和青少年服务部门工作。今天是他40年的工作生涯里第三次罢工:“我想表达厌倦,但不要暴力,也没有仇恨。我希望财富能分配得更公平一些。”
75岁的南特居民特雷兹(Thérèse)表示:“我想要的是一个公平的税制。(前)总理白鲁总拿‘婴儿潮一代’挑动代际对立。但现实是,有些年轻人非常富有,而一些老人却极度贫困。要缩小不平等,首要任务就是一个更公平的税收制度,不要偏袒超级富豪。”
02 任命勒科尔努是“一种挑衅”
在克勒兹省盖雷(Guéret)马路边,一名示威者愤怒地说:“任命勒科尔努真把我们惹毛了!这就是在向我们竖中指,是赤裸裸的挑衅,我们更有动力行动起来。”
在南特,26岁的农民门多夫(Mendoff)表示:“任命勒科尔努,就是维持现状,更是增加了一层蔑视。之前的立法选举已经表明,大家不想要这种路线。我们受够了。”
在里昂,抗议者沃伦(Warren)说:“我来这里是为了示威和封锁,反对马克龙和他的那一套。很简单,他赶走了白鲁,却把勒科尔努推上来,说到底马克龙还是在继续搞他的那一套。”
03 “有尊严地生活”
在波尔多参加示威的67岁退休邮递员埃夫琳表示:“我辛苦工作了一辈子,但如今我那点可怜的退休金根本不足以让我有尊严地生活。我必须精打细算,如果今天买肉,那明天就得省下点别的。”
20岁的埃洛伊丝(Eloïse)是社工专业大学生,她认为抗议活动是“愤怒的积累”:“我的文凭本应保证未来,但如今我不知道能否找到工作,或者这份工作是否能让我活下去。政府根本对此不屑一顾。我们在国防、武器上投入巨资,但医疗和公共服务却越来越糟。”
17岁的约纳(Yonah)在巴黎拉瓦锡中学门口说:“我们受够了,大家都感到是被牺牲的一代,高中里已经没有资源支持教育了,我们希望情况有所改变。”
超17万人参加“封锁法国”示威,內长谴责破坏行为
法新社报道,法国各地9月10日发生数百起封锁或封锁未遂事件。在大规模部署的治安力量迅速介入下,“全面封锁”(Bloquons tout)行动被遏制。运动试图迫使政府改变政策,但未能使全国陷入瘫痪。法国内政部周三表示,截至17时45分,全法共有约17.5万人参加了550场集会和262处封锁行动。

▲ 9月10日,全法多地爆发“全面封锁”抗议活动,法国政府在全法范围内调集80000名警察和宪兵,严密防范抗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暴力活动。图为在大批警力被部署在巴黎市中心的塞瓦斯托波尔大道。
警方共实施473次拘捕,其中巴黎有203人被捕;共有339人被拘留,其中巴黎106人。
▲ 9月10日,巴黎街头参与“全面封锁”行动人群。
内政部指出,游行队伍中“有大量激进分子出现”,导致“公共秩序受到扰乱”。
内政部还指出,雷恩(伊勒-维莱讷省)、南特(大西洋卢瓦尔省)以及巴黎的局势“特别紧张”,警方因执法人员遭到攻击而不得不多次发出警告。
截至17时,全法共记录267起公共道路纵火事件。
通报还指出,当天有13名执法人员在行动中受轻伤。
01 巴黎形势紧张
巴黎市中心一栋建筑外墙10日下午因火灾受损。
▲ 9月10日,巴黎市中心一栋建筑外墙起火。
报道称,当天下午4点左右,位于夏特莱广场附近的一栋大楼外墙被火焰吞噬,腾起浓烟。
火灾最初发生在一家餐馆内部,随后波及到外面的绿植墙。
法新社记者在现场看到,警方起初尝试用从邻近建筑取来的灭火器扑灭餐馆内的火焰,但未能成功。几分钟后,消防员赶到并迅速控制了火势。


▲ 9月10日,巴黎“全面封锁”示威游行队伍。
现场一些示威者高喊“警察干的好事!”,指责警方在一次冲击行动中向餐馆投掷了一枚催泪瓦斯手榴弹,从而引发火灾。
此外,欧洲最大地下车站——夏特莱-莱阿勒站在下午3点左右关闭并暂停服务。RER D线官方账号在X平台上表示,这一措施是“警方下令的安全考虑”。与此同时,数千名示威者(多为年轻人)聚集在夏特莱广场,场面最初较为热烈,随后气氛逐渐趋紧。
02 內长谴责破坏活动
全国各地、包括留尼汪岛,都有行动发起,但未能达到“全面封锁”的“战略目标”。多数情况下都被警方提前阻止,例如在马赛,警方阻止了200人进入来自土伦的高速公路。
巴黎北站在上午晚些时候一度气氛紧张,警方在入口处设卡。



▲ 9月10日,警察在巴黎北站维持秩序。
大多数行动总体上相对平和,但仍有一些失控事件。在雷恩环城路,一辆公交车被示威者破坏并焚烧。
内政部长勒塔约谴责了这一行为,并再次指责“极左势力”劫持了这场最初在社交网络上发起、并得到左翼政党支持的动员。
勒塔约直指“不屈的法兰西”,谴责一些议员“发出煽动叛乱、起义甚至暴力的口号”。他对比说:一边是“穿蓝衣的勇敢的法国人”(警察);另一边则是“穿黑衣的搞破坏的法国人”(示威活动中的暴力分子)。
03 多地大游行,部分发生冲突
在马赛,警方称有8000人参加了申报过的游行,整体气氛“轻松愉快”,伴随音乐和舞蹈。在里昂,约8000人游行;在蒙彼利埃,约6000人游行。
游行一开始较为平和,但在这三座城市里,一部分人脱离队伍,与警方发生紧张对峙。
在马赛,大约一千人试图进入Saint-Charles火车站,有人投掷玻璃瓶。防暴警察使用催泪瓦斯将其驱散。共享电动滑板车和单车被焚毁,橱窗和提款机遭到破坏。
在蒙彼利埃,当部分示威者试图离开喜剧广场前往市中心主要商业街时,防暴警察使用了催泪瓦斯。
在里昂,下午出现自发游行队伍,部分人与警方对峙。警方动用催泪瓦斯,而一些示威者投掷石块。
04 百余所高中受扰
据教育部统计,全国约有100所高中受到影响,其中27所完全被封锁,尤其在巴黎、蒙彼利埃、雷恩和里尔等地。

▲ 9月10日,巴黎街头因“全面封锁”行动而封路。
学生动员也出现在巴黎、雷恩、格勒诺布尔、蒙彼利埃、图卢兹、里昂、米卢斯和尼斯,据学生联盟与全国学生联合会(Unef)。
法国高中生工会联合会(USL,最大高中生工会)称,全国3700所高中中有150所发起行动。教育部则统计约100所受扰、27所被封锁,并有6%的教师罢工。
学生联盟估计“有8万名年轻人走上街头”,并称“目前已有约50人被拘留”。
05 工会动员有限
在交通方面,据法国国铁(SNCF)称,瑟堡和瓦朗斯有铁路因轨道被占而中断,并提到巴黎北站有人企图闯入及“破坏行为”。巴黎及大巴黎公共交通略有干扰,但“符合预期”。
SNCF还宣布,图卢兹至奥什区间因电缆被破坏而全天停运。西南部马尔芒德与阿让之间的电缆也被切断,但很快修复、交通恢复。
在大巴黎,截至9约10日当天下午三点前,道路交通异常顺畅,道路信息网站 Sytadin 统计仅有24公里拥堵,仅为平时拥堵程度的四分之一。
在道达尔集团的炼油工厂,尽管法国总工会CGT呼吁罢工,但动员“非常有限”。
这一天的行动得到部分工会支持。CGT和团结工会(Solidaires)呼吁参与,而民主劳工联盟(CFDT)和劳工联合会(FO)等则将重心放在18日的跨工会全国行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