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低迷、人口下降 崛起中的中国遭遇经济困境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科隆城市报》发表客座评论写道,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正在努力打造稳定而强大的形象,但细究之下却不难发现,当年成就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发展模式已然失效,经济奇迹的种种后遗症却在日益凸显。这篇题为《中国隐秘的弱点》的评论写道:
“在外部世界看来,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具有影响力。美国陷入内外交困难以自拔之际,北京似乎正在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稳定支柱,中国希望将自身打造成新型多级世界秩序的可靠捍卫者。过去一段时间里,这种趋势表现得极为明显。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人数之多前所未有。两天之后,其中的大多数领导人又赶往北京,观看精心安排的阅兵式,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这种实力的展示,也是为了给本国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因为细究之下并不难发现,这个国家远没有阅兵式所希望展示的那么强大。和许多西方国家一样,民众对生活条件的不满,在中国也相当普遍。自发或有策划的抗议活动时有发生,只是很快就会受到压制。就在几天之前,一名已逃往英国的男子以遥控方式将条幅投影到重庆的一座高楼外墙上,呼吁推翻中国共产党的统治。
低迷的经济形势成了中国现在的软肋,这一点令北京当权者和普通民众都忧心忡忡。主要问题在于,依靠对房地产和出口经济的大举投资,中国实现了数十年的快速增长,但同时也积累了巨额债务。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涌入城市,又为这一增长进程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但这些条件现在均已不复存在。恰恰相反,新冠疫情之后,结构和信任危机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客座评论作者Klaus Larres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的历史与国际关系学教授,前不久曾前往中国进行讲学和考察。他认为,房地产市场的崩盘、居高不下的青年失业率、以及日趋老龄化的人口结构是造成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
“面对经济困境,消费者变得格外谨慎。消费陷入停顿,经济增长自然也会停滞。在危机和全球政治不确定的当下,中国的储蓄率跃居世界前茅,甚至超过了最爱存钱的德国人。汽车等昂贵消费品的销量直线下降,在其他方面,中国人也是能省则省。这也导致了经济增长率的下滑。目前官方发布的数据仍是5.2%,但实际情况恐怕并没有这么乐观。
出口经济也不再是增长的保障。至迟从特朗普(专题)的第一个总统任期开始,越来越多的国家就开始从自由市场转向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而中国工厂的产量又远超本国市场的需要,于是乎,西方国家开始指责中国以政府补贴方式,人为造成产能过剩,企图以廉价产品淹没西方市场,击垮西方生产商,并在电动车、太阳能板以及电池等产品领域占据霸主地位。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限制进口中国产品。
凡此种种,都意味着中国已陷入一场长期而深刻的经济和债务危机。有鉴于此,中国能否主导新的世界秩序,还远远没有成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