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研究发现:“20岁危机”正在取代“40岁危机”

京港台:2025-9-20 04:54| 来源:西班牙国家报 | 评论( 2 )  | 我来说几句


研究发现:“20岁危机”正在取代“40岁危机”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8月27日报道,“不幸福曲线”正在消失,但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一直以来,人生满意度呈“微笑曲线”分布:它在年轻时处于高位,在中年时陷入低谷,之后又逐步回升。这一低谷期被称作“40岁危机”。相反,不幸福感则呈“驼峰曲线”或倒微笑曲线。然而,近日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的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不幸福曲线”已逐渐弱化,近乎消失。这并非因为“40岁危机”已经缓解,而是一种可以被定义为“20岁危机”的新现象开始浮现。如今,不幸福感在人生早期便处于高位,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降低。

  

  具有全球普遍性

  该研究依托大量数据开展,包括1993至2024年间美国1000多万成年人的反馈、英国4万个家庭参与的纵向分析,以及覆盖44个国家的“全球思维”项目的200万份问卷调查结果。尽管数据量庞大、覆盖国家众多,结论却清晰一致。伦敦大学经济学家、该研究主要作者戴维·布兰奇弗劳尔坦言,研究结果的全球一致性程度之高,令他感到意外。

  研究人员并未询问具体原因,但表示新冠疫情、住房危机,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可能是关键因素。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背景迥异的地区,数据却呈现出一致性。布兰奇弗劳尔解释称,研究发现,在发展中国家,那些无法上网的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未如此糟糕。

  他认为,问题并非源于手机本身,而是手机侵占空闲时间的方式,它不断挤占时间,直至将其完全吞噬。手机取代了那些有益的活动。孩子们不再玩耍、不再交流……花太多时间上网,会让人们远离有意义的活动。

  这项研究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其庞大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在于它将新一代人的焦虑置于更广阔的背景下,与老一辈的主观满意度进行对比。研究结论极具冲击力,却并不出人意料。众多科学研究表明,从2010年起,某种失衡便已开始显现。青少年抑郁症和焦虑症发病率飙升50%,自杀率上升32%。1996年及以后出生的Z世代人群的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微笑曲线”受质疑

  “20岁危机”打破了原有的不幸福感曲线,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当前的情况。心理健康问题多于父辈的Z世代人群,终将步入40岁、50岁。目前尚无任何迹象表明到那时他们不会面临与前几代人相似的人生困境。与此同时,新的世代将不断加入这一曲线,且没有什么能保证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会有所降低。换言之,“不幸福曲线”的消失只是暂时的。预计数年后它将再次出现,且程度会更为极端。

  布兰奇弗劳尔说:“我不知道情况会如何发展。2000年以后出生的群体,心理健康状况似乎一直不佳。我希望我们能阻止这一趋势。”但他也表示,这并非易事。年轻人因抑郁症住院的比例持续上升,自杀率、抗抑郁药服用量也在增加。根据美国2022年发布的一份医疗报告,在2016至2019年间,美国17岁及以下人群中,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前往急诊就诊的比例,从每10万人中784.1人次升至每10万人中869.3人次。

  巴斯克大学心理评估与诊断学教授迈特·加赖戈多维尔对该研究的意义给予积极评价,认为其优势在于庞大的数据基础。她在接受英国科学媒介中心网站采访时表示:“这项研究意义重大,因为它对一个曾被广泛接受的经验提出了质疑——即人生全程中存在‘微笑型幸福感曲线’和‘驼峰型不幸福感曲线’。”加赖戈多维尔认为,研究结果“打破了社会科学领域最常被提及的规律之一”。

  同样在该网站的采访中,巴塞罗那大学精神病学教授爱德华·别塔认可了研究数据的质量,并认同其结论,但补充了另一种可能的原因——期望与现实的落差。研究涵盖的大多数国家中,年轻一代接受的教育对他们太过保护,导致他们对挫折的容忍度较低。他认为这一因素对解释他们的情绪焦虑同样重要。

  该研究最后指出,这一全球性趋势亟需得到各国政府、研究者及社会高度关注,以扭转年轻人幸福感下滑的局面。当被问及具体建议或措施时,布兰奇弗劳尔提出,可考虑限制手机使用,但更重要的是提供替代方案——让社交生活“反向迁移”,从屏幕回归现实街头,鼓励游戏活动、社交聚会与户外活动。他说:“要让孩子们像孩子那样生活。”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21 01:47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