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这飞机疯了吗?竟然往超强台风“桦加沙”里钻

京港台:2025-9-23 20:01| 来源:科普中国 | 评论( 1 )  | 我来说几句


这飞机疯了吗?竟然往超强台风“桦加沙”里钻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突发!中东战争再开打

  今天上午,当珠三角地区各个机场纷纷启动抗台风预案的时候,一架小飞机,从香港(专题)国际机场起飞,一头扎进超强台风“桦加沙”

  这架注册号为 B-LVB 的庞巴迪挑战者 605,隶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飞行服务队。

  这次飞行,并不是去玩命,而是为了救命。

  

  图源:flightaware

  根据实时飞行器飞行状况数据,这架飞机今天已执飞两次,第二次飞行于下午 14:31 成功返程降落,其间多次冲进桦加沙的核心区域进行台风气象探测。

  

  台风、飓风,这些热带气旋是地球上能量最大的天气现象之一,也是现代气象研究中相对的盲点。由于诞生、成长于大洋,而人类绝大部分气象站都建立在陆地上,所以热带气旋的数据相当缺乏。气象卫星要么数据更新不及时,要么数据精度不够高。

  所以,把气象仪器装上飞机勇闯风眼,就成了气象学家研究台风的最直接方式

  

  图源:香港天文台x政府飞行服务队科普台风监测

  这一切源于一个莽撞的不服气。

  1943 年 7 月 27 日,一个墨西哥湾中生成的飓风即将登陆休斯顿(专题)。附近的布莱恩机场上驻扎着一个美国陆军飞行队(美国空军在 1947 年才成为独立军种)的训练大队。飓风将至,那天,飞行教官们忙着把机场里的 AT-6 德克萨斯人教练机疏散到安全的机场。

  那时候,有一些英国空军飞行员在那里接受培训,有英国佬多嘴了一句:“刮点风就要疏散,你们的飞机行不行啊?是不是不够结实?

  说者无心,当时基地的飞行负责人,41 岁的约瑟夫·达克沃斯(Joseph B. Duckworth)上校马上命人从机库里拖出一架 AT-6,跟自己的领航员跳进座舱,启动飞机,冲进了飓风眼中。

  

  约瑟夫·达克沃斯

  等他们安然返回落地,基地的气象主管琼斯波迪克(William Jones-Burdick)把领航员拉出座舱,自己钻了进去。达克沃斯再次驾机升空,再次穿越风眼。

  作为气象学家,琼斯波迪克太知道能亲自穿越风眼的科学意义了。后来达克沃斯自己也成了航空安全专家,被誉为“仪表飞行之父”。

  这一莽撞的壮举,立即得到了气象研究界的热烈响应。不到一年后,1944 年,美军第 53 气象侦查飞行中队成立,绰号“飓风猎人”。

  当时太平洋战争正在战事最激烈的时候,与美国本土相比,太平洋战场更容易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气象侦查,是保证战术、战役胜利的重要情报手段。

  “飓风猎人”们在西太平洋追逐了多场台风,也为台风的气象研究提供了一些基础资料。

  今天,这个中队依然在编。跟他们一起追逐风暴并且出镜率更高的是美国海洋与大气研究局(NOAA)的飓风猎手。他们目前使用 WP-3 和湾流 G-IV。2005 年他们的 WP-3D 强超级飓风“卡特里娜”的风眼墙,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影像和数据。

  

  WP-3 和湾流 G-IV,图源:网络

  

  2005 年 WP-3D 穿越强飓风“卡特里娜”风眼墙的实况,图源:网络

  飞机怎么可以穿越台风?不会被吹跑吗?就说这次的超强台风桦加沙,中心最大风力一度超过 17级,相当于每小时 220 公里。这个风速的破坏力非常惊人,但是飞机并非不可承受。

  毕竟对于挑战者 605 或其他的民航飞机,巡航速度都可以达到每小时 1000 公里。因此对巡航状态的民航机,进入超强台风,无论逆风还是顺风,机翼上的空气流速变化是在 20% 上下。

  虽然可能会导致强烈的颠簸,但是对训练有素的机组和成员来说,可以保证安全。

  那为什么台风天航班却没法起飞?

  刚才我们说的是巡航状态,可是在起降阶段,飞机的速度也就是每小时 200 多公里,这时候的风速就足够致命了。地面上停放的飞机如果没有固定好,甚至会原地起飞。

  即便对于这些专业的气象研究飞机,穿越风眼依然是危机四伏,能见度极低、强烈的风切变、雷暴、结冰,这些极端情况都会极大的考验机组的处置水平。

  为了降低这些风险,无人机现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热带风暴的中心。NOAA 的飓风猎人配备了可以从空中释放的气象无人机。我国台湾(专题)地区也开始从几年前列装气象无人机。中航工业的翼龙 10 型喷气无人侦查机因为优异的高空高速性能,这几年也频繁参与台风的追踪和数据采集。

  

  图源:央视

  虽然有了无人机,勇气依然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向勇士们致敬!

 

相关专题:以色列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13 16:0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