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吃香蕉、坐飞机、核磁共振 哪个辐射大?

京港台:2025-9-25 06:28|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我来说几句


吃香蕉、坐飞机、核磁共振 哪个辐射大?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省流版

  先上结论,因为结论非常吓人:

  

  01.人类接受的辐射源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

  辐射是指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外扩散的现象。按照能量的高低,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其中电离辐射能量高,如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等;而非电离辐射能量较低,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等。

  在这么多的辐射中,从来源来看,有些是天然的,有些是人工的——

  天然辐射

  包括宇宙射线、土壤和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食物和水中的微量放射性物质等。

  人工辐射

  主要来自医疗检查(如X光、CT)、工业应用、核能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电器设备(如微波炉、手机、电吹风)等,甚至吸烟时,烟叶中含有的放射性核素,也会产生辐射。

  

  你看,人类就算啥子事都不做,还是从早到晚都在接受各类辐射,虚火啥子呢?

  02.日常放射科检查,不用担心辐射量

  跟大家科普一下,电离辐射的衡量单位是mSv,中文叫毫希弗。X光和CT检查的确存在辐射,两者的辐射值有差异,做一次X光检查要比做一次CT检查的辐射值小。

  做一次常规的胸部X光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是0.02mSv,做一次普通的胸部CT平均辐射剂量是6.2mSv,不过现在还有低剂量的胸部CT,辐射量约1-2mSv。

  

  大家不要看到这些数字就慌了,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当接受辐射的全年累计剂量低于100mSv时,癌症风险无明显增加。

  问

  “医生,你咋没有说核磁共振喃?里头都有个‘核’字,怕是辐射得凶哦!”

  答:你们恰恰想歪了,核磁共振是没有辐射的,来看看它的工作原理——

  在接受磁共振检查时,强大的静磁场会让人身体里无数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核像一个个小磁针一样,沿着磁场方向排列整齐,经过发信号、接收信号等步骤,机器周围灵敏的接收线圈会捕捉这些从身体内部发出的信号,让计算机绘制出一幅精细的身体内部结构图。

  也就是说:如果X光、CT检查都是照相机,那么磁共振就相当于是一个“收音机”,机器都在靠耳朵听,而不是咔嚓咔嚓地让这样射线那样射线穿透你的身体,有啥子辐射嘛!

  “核磁共振”里的“核”指的是氢原子核,不是“核辐射”的核,两码事。核磁共振的整个过程使用的能量是静磁场和无线电波,这两种能量形式不具备电离能力,也就不存在辐射,大家放心嘛!

  

  想知道做的检查有没有辐射,看看检查室门口有没有这样的“黄风扇”标志,就可以了,凡是有电离辐射的检查都会有这个标志。

  

  03.放射检查虽有辐射,但真不必介意

  因为首先,不管做不做放射检查 ,人类一天到晚都在接受辐射。就像我们一开始科普的那样,在地球上生活,每年就会受到来自宇宙、土壤、空气和食物的天然辐射,这叫本底辐射,一年累积大约为 2-3 mSv。

  其次,我们总要吃、穿、住、行,这些行为中很多伴随着辐射。随便举几个例子——

  坐一次2小时的飞机,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为0.012mSv;

  一天抽1.5包烟,一年下来吸烟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约为13mSv;

  接受一次高铁、机场的安检X射线扫描,大概辐射量为0.0001mSv;

  住在混凝土建筑或者砖房里,建筑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也有辐射,每年的辐射量大概是0.07mSv;

  就连吃1根香蕉也是有辐射的,香蕉中富含钾元素,其中又有放射性钾——钾40,一根130g的香蕉所含的辐射量差不多是0.0001mSv。

  不要虚,你要一口气吃上万根香蕉,才勉强算做一次CT检查,所以日常吃香蕉是莫得问题的!

  

  看到这里,你明白我们文章开头的结论了哇,没有豁你嘛:坐一次飞机的辐射>吃一根香蕉的辐射>做一次核磁共振的辐射!

  家用电器的辐射,也不用多担心

  还有我们不离手的手机、家里常用的微波炉、吹风、台灯、WIFI等家用电器,都会有辐射,但都属于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其主要作用是热效应,没有能力像X光那样破坏细胞DNA或分子结构,只要购买的是合格产品并正常使用,完全不消焦。

  

  做放射检查有辐射,利大于弊

  我们想要强调的是,做X光、CT等放射检查,虽然有一定辐射量,但在医疗行为当中它的适用原则是 “利大于弊”。

  不仅每年的体检中有必要做,尤其当医生怀疑你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必须要通过X光、CT等检查来明确诊断时就更应该做,因为带来的获益远大于那一点点可明确计算的辐射风险。

  多项研究表明,在严格遵守辐射防护规范的情况下,放射科工作人员的癌症发病率与普通人群无显著差异。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大千杂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1-21 02:24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