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纽时:前FBI局长科米被起诉 将国家推入危险新局

京港台:2025-9-27 11:44| 来源:星岛日报 | 评论( 15 )  | 我来说几句


纽时:前FBI局长科米被起诉 将国家推入危险新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过去一周在维珍尼亚(Virginia)发生的事件,标志着总统特朗普(专题)将联邦执法机关变成个人压迫与报复工具的新阶段。他正在破坏美国司法体系的核心承诺:法律的公平与平等执行。

  周四晚间,特朗普挑选的东区联邦检察哈利根(Lindsey Halligan)对前联邦调查局局长科米(James Comey)提出极具争议的指控。这项起诉发生在特朗普临时任命她后仅四天,且距离相关指控的追诉时效到期仅几日。

  特朗普选择哈利根,是因她愿意服从。他曾在科米案件及另一案件中,被拒绝提出指控的前任检察官西伯特(Erik Siebert)被迫离职。西伯特及其团队花了数月调查,认定没有起诉理由。特朗普随后在社交媒体宣称科米“罪有应得”,并表示哈利根将以前任“觉醒”检察官不敢的方式进行起诉。

  早在本周之前,特朗普已逾越司法行政中的多条重要界线。他竞选时承诺追诉敌人,并任命忠于自己的官员,对总统不喜欢的人展开调查。这些行动本身就足以成为过去五十年最大执法丑闻的开端,但现在他更进一步,不仅下令调查,还操控调查结果。

  他已取消法律盲目执行的假象。正如历代暴君,他迫害自己视为敌人的人,几乎没有其他理由,只凭政治权力。这令人联想到旧时王权理念“L’état, c’est moi”(我即国家)。

  美国建国者正是意识到这种危险。在《独立宣言》中,他们谴责英王以“假借罪行”起诉美国人。后来,他们的后代建立了令世界羡慕的法律体系。

  虽然历史上也曾出现司法偏差,例如红色恐慌期间或对民权领袖的监控,但水门事件后,美国迎来新的司法时代。历任总统明智地赋予司法部更高独立性。司法部长与其下属检察官建立了独立文化,并有内部规范支撑,使司法部官员无论党派如何都引以为傲。过去半世纪,司法部以公正著称。

  这一体系在历次考验中仍保持稳定。近二十年前,时任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因政治原因解雇九名联邦检察官,引发国会施压迫使司法部长冈萨雷斯(Alberto Gonzales)辞职。虽然其罪行远不及特朗普,但原则清晰:将联邦检察官变成政治打手,将使司法部长丧失职位。

  特朗普正在拆解这个体系。他任命亲信掌握高位,要求检察官将意识形态和忠诚置于法律之上,若敢指出指控站不住脚就被撤换。他利用最薄弱的借口指挥对敌人的起诉,正在撕裂支撑国家的基本公平理念。

  对科米的打击带有个人色彩。特朗普因八年前科米拒绝效忠他,反而展开2016年俄罗斯干预选举的刑事调查而心生怨恨。特朗普长期指控科米非法向媒体泄密,并向国会撒谎,但前任检察官西伯特认为证据不足。

  最新起诉书极短且薄弱,指控科米在2020年向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提供虚假陈述,以及在同一证词中阻挠国会程序。哈利根寻求的第三项虚假陈述罪遭大陪审团拒绝。科米一再否认误导参议院。

  科米只是特朗普敌人清单上的一人。特朗普还要求起诉纽约(专题)司法部长詹姆斯(Letitia James),及领导特朗普第一次弹劾案的加州(专题)参议员希夫(Adam Schiff)。他以虚构房贷申报为理由,试图将对方定罪,甚至曾指示宾州检察官对前中央情报局局长布伦南(John Brennan)起诉,也要求调查索罗斯(George Soros)的开放社会基金会。

  特朗普盟友的辩解毫无说服力。他们声称特朗普与司法部长邦迪(Pam Bondi)的作为不比拜登司法部对特朗普的起诉更糟。当时指控涉及2021年1月6日首府暴乱及试图推翻2020年大选,以及从白宫带走敏感文件。这种比拟错误,因为当时有确凿证据,现今对象却尚无。

  独立司法体系的破坏只是特朗普滥用总统权力的一种方式。部分共和党国会议员在其他滥权问题上表达关切,如德州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批评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布卡尔(Brendan Carr)禁止占美金梅(Jimmy Kimmel)上节目是“极度危险”;肯塔基参议员保罗(Rand Paul)谴责加勒比海销毁船只等行为。不过,几乎没有共和党人针对特朗普操控检察权表达过实质行动。由于他们掌控国会,唯有行使调查听证与传票权,才能向美国人民示警,特朗普正威胁社会秩序。

  滥用羁押权力在自由社会尤其可怖。美国已进入一个危险的新不义时期。

  以上翻译内容取自《纽约时报》之公开报导,仅为华语读者提供主流媒体之新闻论述、社会舆论及文化观点等参考。

相关专题:FBI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美国要闻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28 01:1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