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京港台:2025-9-29 11:48| 来源:纽约时报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H-1B签证费暴涨,中国推出K字签证和美国抢人才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移民、绿卡相关新闻汇总!

  就在特朗普总统大幅提高美国企业引进外国技术人才的成本之际,中国正推出新计划,对这些人才敞开大门。

  自10月1日起,中国将正式启用一种全新的签证,旨在为来自全球顶尖高校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毕业生提供赴华学习或开展商业活动的便利。

  在中美争夺科技和地缘政治主导地位的背景下,这一新签证类别是中国吸引全球顶尖科技人才的更大行动的一部分。中国的签证新政是在特朗普对H-1B工作签证征收高达10万美元新费用的几周前推出的。

  在特朗普政府抨击高校、大幅削减联邦科研经费、质疑科学权威的同时,中国则在研发领域投入了巨额资金,并成功吸引了一些美国顶尖科学家赴华任职。

  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所谓的“K字签证”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人才竞争。北京方面尚未公布该项目的具体细节,包括申请人资格,以及是否允许持证者在华正式就业。尽管具备专业知识的外国人过去也可以申请其他类型签证进入中国,但通常手续繁琐,且外国人要永久移居中国仍非常困难。

  不过,单从这一政策姿态来看,也足以让外界感觉中国正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前进,而与此同时,美国似乎正逐步走向封闭。

  “硅谷越来越倾向于‘美国优先’的文化,”华盛顿咨询公司美商亚洲集团合伙人、专注科技政策的陈澍表示。对于那些担心自己在美国不再受到欢迎的外国科技工作者来说,他说:“当他们看到有关K字签证的消息时,可能会想:至少我还有另一个选择。”

  长期以来,中国的科技公司和高校主要依赖本土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近年来高度重视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加上其庞大的人口基础,该国已成为全球STEM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国家。

  不过,在一些关键领域,如半导体和生物技术方面,中国仍然落后于美国,因此一直渴望希望引进外国人才以缩小差距。然而,与美国类似,外国人赴华工作或经商仍面临繁琐的签证申请流程,包括需有企业担保,有时还需获得中国政府“高层次人才”的认定。

  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简化相关流程。对于科研人员,政府不仅提供了丰厚的激励措施,还承诺减少官僚程序。新推出的K字签证将允许持有该签证者停留更长时间、可多次入境,并且无需企业出具邀请函。

  深圳的科技行业招聘猎头安格斯·陈表示,这种新签证对那些缺乏资源申请传统工作签证的初创企业,或是在中国求职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将尤其有利。

  “今后留在中国找工作的难度将大大降低,”他说。

  像阿里巴巴、华为这样的科技巨头也将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进海外顾问。

  美商亚洲集团合伙人陈澍表示,这种签证可以让那些对中国科技领域感兴趣的人先“试水”。

  “有很多人心动想来中国,但又犹豫不决,”他说,“随着中国科技公司变得更加强大、资本更为充裕,这种兴趣只会越来越浓厚。”

  中国在吸引大量外国人才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那些从海外迁回中国的科学家往往是出生在中国后来移居国外的人)语言障碍、政治和文化差异,以及极其有限的永久居留途径,都是阻碍因素。

  “中国长期以来对外国专家持欢迎态度,但这种欢迎是有选择性的,并且是按照自己的规则进行的,”斯坦福大学技术分析师兼研究员王旦在一封邮件中写道。“总体而言,中国只希望吸引能创造经济效益的外国人;政府也明确表示,超过60岁的外国人在华居留将面临较大困难。”

  K字签证不太可能取代美国H-1B签证的地位。美国大多数H-1B签证持有者是印度人,而中印两国关系复杂。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当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环球时报》发布印度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新签证的消息时,许多中国网民发表了歧视性言论,表示不欢迎印度人。

  一些印度分析人士也认为,签证手续的简化并不足以说服印度人才放弃美国,转而选择中国。

  “他们去美国不是因为拿到了签证,而是因为那是一种全面的生活方式。他们想在那里工作、生活,甚至成为美国公民,”新德里律师、为中印企业提供咨询的桑托什·派表示。

  尽管中国官方媒体将K字签证宣传为中国开放的象征,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坚持自力更生,以应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敌对势力的挑战。

  “别被K字签证迷惑了,”陈澍说。“没错,K字签证是为了引进外国专家,但你引进外国专家的目的是为了推动自己的议程,而这最终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自力更生。”

 

相关专题:移民,美国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国际观察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9-29 19:5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