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猩猩研究权威珍·古德尔博士: 地球的真正英雄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知名保育学者珍·古德尔于美国加州辞世,享寿91岁,消息引发国际哀悼。作为研究黑猩猩的权威及环保人士,她被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哀悼称为“地球的真正英雄。”https://t.co/ZNQeXcCbDW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October 2, 2025

图像来源,AFP VIA GETTY IMAGES,生于伦敦的珍古尔德博士在加州以91岁高龄辞世。
黑猩猩研究领域的全球权威、环保先驱珍·古德尔夫人(Dame Jane Goodall,珍古德)逝世,享寿91岁。
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欧巴马),正是首位公开致敬古德尔博士之人,他赞扬道:“她为世代女性科学家开启了大门。”
演员兼环保运动家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李奥纳多·狄卡皮欧)则表示,古德尔博士“激励了数百万人关怀、行动,并怀抱希望”,并称她为“地球的真正英雄”。
根据“珍·古德尔研究所”的声明,古德尔博士在美国演讲巡回途中于加州因自然原因离世。该声明指出,她的发现“革新了科学界”,而她本人则是“为守护与复育自然世界而不懈奋斗的倡导者”。
联合国对古道尔博士的逝世表示哀悼,称她“为地球及其万物不遗余力地奉献,留下了对人类与自然界的非凡遗产”。
“绿色和平组织”(Green Peace)则称其辞世令人“心碎”,并尊她为“当今真正的保育巨擘之一”。
该组织英国联合执行主任威尔·麦卡勒姆(Will McCallum)说:“古德尔博士的遗产不仅在于科学,更在于她点燃的全球运动——守护自然、点亮希望、开创更美好的世界。”
自然学家克里斯·帕克汉姆(Chris Packham)向BBC表示,他视古德尔博士为英雄之一,称她“具有革命性”而且“非凡”。
“在我们亟需所有英雄在前线为地球生命奋战之际,失去这样一位英雄,实在是场悲剧。”
古道尔博士于1934年出生并在伦敦长大。她表示,自己在閱读《杜立德医生的动物故事》(The Story of Dr Doolittle)和《泰山》(Tarzan)等书籍后,开始对动物产生浓厚兴趣。
20多岁时,她在非洲肯尼亚友人的农场逗留,结识著名灵长类学家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教授。尽管她并无学位,李基先生却慧眼识才,促成她于1960年首度踏上坦桑尼亚(Tanzania,坦尚尼亚)丛林的田野调查之旅。
那一年,她首度记录到动物使用工具的景象——一头她命名为“大卫灰须”(David Greybeard)的雄性黑猩猩,用树枝从蚁冢中挖出白蚁。而在此之前,人们以为唯有人类具备此等智慧。她的观察颠覆了长久以来科学界的传统定见,塑造了演化科学的未来脉络。
她的研究成果刊载于顶尖期刊,1965年更登上《国家地理》封面,向世人揭开灵长类的情感与社交世界。她的研究揭示黑猩猩会结成深厚的家族纽带,甚至为领土开战。她主演的电视纪录片,由欧森·威尔斯(Orson Welles)旁白,记录了她与幼小黑猩猩嬉戏摔跤的温馨一刻。
她与所研究的动物如此亲密地互动,为牠们取名,甚至称之为“我的挚友”,这种做法当时遭到了一些科学家(多爲男性)的嘲笑。她后来凭藉田野心得攻读博士学位,尽管她从无大学学历或科学训练。
经历丛林岁月后,她转为行动主义者,致力解放圈养于动物园或医学实验室的黑猩猩,并在栖地广遭破坏之际,呼吁对抗气候变迁。她在2024年接受BBC访谈时说:“我们正值第六次大灭绝……我们越能复育自然、守护现有森林,便越好。”
当被问及晚年何以保持动力,她答道:“人们岂不都盼望子孙有个未来?”
古道尔博士于2003年被授予女爵士称号,并于2025年荣获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她以四处巡回工作闻名,2022年向《泰晤士报》透露,自1986年起,从未连续三周睡同一张床。
直至辞世前一刻她仍勤勉不懈,一周前于纽约舞台接受访谈。她原定于10月3日在加州一场门票售罄的活动中再度演讲。
苏塞克斯公爵夫妇亦加入缅怀古德尔博士遗产之列,形容她为“守护自然的坚韧倡导者”。
“珍·古德尔(DBE)博士是一位远见的人道主义者、科学家、地球之友,更是我们的挚友,”哈利王子与梅根在声明中写道。
前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Justin Trudeau,贾斯汀·杜鲁道)表示,“她的慈悲将在未来保育工作中永存。”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赞扬她作为和平使者(自2002年起获此联合国头衔)的贡献,她以之唤醒全球对环境保护之迫切性。环保团体如“绿色和平组织”与“善待动物组织”(PETA)亦纷纷纪念古德尔博士的遗产。
悼念:她是自然界的宁静力量,从未动摇对一生奉献之动物的使命
BBC科学事务记者维多莉亚·吉尔(Victoria Gill)
当我去年采访珍·古德尔夫人时,她散发着一股平静之气,即便她向我强调,地球正面临一场浩劫般的灭绝危机。
在略显模糊的视讯通话中,我看见她身后摆放着那只玩具猴子——小H先生。
这只玩具是近30年前友人赠予的礼物。当时我们交谈时,古德尔博士已届90高龄,却仍携小H先生环游世界。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她出演了由奥森威尔斯讲述的《古德尔小姐和黑猩猩的世界》,该剧于 1965 年首播
今晚我访谈的诸位研究者——他们或受古德尔博士启发而投身工作,或仅被她的活力所感召——皆对她91岁辞世的消息震惊不已。
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凯特·霍贝特(Cat Hobaiter)教授,从事黑猩猩沟通研究逾15载,曾与黑猩猩共事多年。她告诉我,古德尔博士之所以影响深远,原因之一在于“她放弃了自己最喜爱的事情——与挚爱的黑猩猩共度时光——转而四海奔波,将热情传递给每一位相遇之人。”
在漫长岁月中,珍·古德尔静默观察、深入研究黑猩猩,彻底革新了我们对这些最亲近灵长类亲族的认知。她开创性发现的关键,在于那份纯粹的好奇,以及——悄然观察的能力。
那是在坦桑尼亚贡贝(Gombe)雨林保护区的时光,她驻足观察一头觅食的雄性黑猩猩。
黑猩猩折下一根细枝,弯曲并剥去叶片,然后将其探入白蚁巢穴。接着,它用这根已修剪弯曲的枝条,舀取白蚁送入口中。这一观察——发生于1960年——颠覆了“唯有人类制造并使用工具”的信念。
即便她在改变我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之余,古德尔博士仍面临嘲讽与性别歧视。她并无正式科学训练,而在1960年代,这实属罕见。
她在贡贝的田野工作,进一步揭示黑猩猩亦结成坚韧家族纽带,甚至为领土展开战争。
然她的研究法则——如此亲近研究对象、为牠们取名,甚至称之为“我的挚友”——令她与当时男性主导的科学界格格不入。她并无正式科学背景。但她告诉我,她的导师兼恩师路易斯·李基(Louis Leakey)教授,看重她那份不拘一格的纯真。
“他希望找一位心智未被科学对动物的‘还原论’态度所扭曲的人,”她说。
如今,科学界正为失去一位伟大科学家而震颤。皇家学会会长艾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形容她为“一位非凡科学家,启发世人以崭新的视野凝视自然世界”。
伦敦科学博物馆的罗杰·海菲尔德(Roger Highfield),今年稍早颁予古德尔博士荣誉院士头衔,他称她为“灵感源泉”。
他说:“她非常令人敬畏,这消息令人震惊,因为她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其他物种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她挑战了人类例外论。”
珍·古德尔博士最终将焦点从黑猩猩转向宣扬自然保护之道。
2024年,她接受BBC科学节目访谈时,正推广其同名基金会在乌干达展开的植树与栖地复育使命:“我们仍有转圜余地,能减缓气候变迁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她当时说。“但这扇窗,正缓缓关上。”
霍贝特教授是一位受古德尔博士启发的众多科学家之一,他告诉我:“珍会是最先开口的人,她会说,世界此刻需要的不是为她的离去而悲伤,而是立即行动起来。”
“我们都还有许多事可以努力去做,确保自己不是最后一代与野生黑猩猩共存之人。”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