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 繁體版 | 发布广告 |常用工具

德语媒体:沉默的中国亿万富豪

京港台:2025-10-3 23:37| 来源:德国之声 | 评论( 11 )  | 我来说几句


德语媒体:沉默的中国亿万富豪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南德意志报》的分析试图解释中国的经济精英为何在公众舆论中集体噤声。《新苏黎世报》认为,若不能打破需求疲软和价格下行的螺旋,中国经济将陷入长期停滞。

  

  企业家“可以赚钱,但不能成为领袖”图像来源: Ted S. Warren/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南德意志报》发表题为“中国沉默的亿万富豪

  ”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国不乏叱咤全球商界的超级富豪,但他们在社会舆论中不扮演重要角色:

  “在美国,巨额财富几乎自动意味着政治影响力,而在中国,精英阶层却被压抑的沉默所笼罩。超级富豪们既无法影响社会讨论,也不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北京政府是如何做到允许最富有的人拥有财富,但又从来无法掌握权力的呢?”

  中国有450位亿万富翁,仅次于美国,数量超过任何其他国家。长期研究中国经济精英阶层及其在中国角色的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马奎斯(Christopher Marquis)指出,中国超级富豪的沉默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心构建的网络。个人财富的积累甚至是政府乐见的,但‘他们的可见度、影响力和人脉网络早在对党构成威胁之前就被扼杀在萌芽状态,’马奎斯说道。

  这一体系背后的机制是恐惧。‘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体制与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并无太大区别,’马奎斯说道。在这两个体制下,超级富豪如今都希望尽量避开政府的监控。区别在于,现在美国富豪面对的是被特朗普刁难的风险,而中国体制对精英中不听话的人则采取了更为严厉的措施。谁如果被党的高层审查盯上了,冒的风险不仅是名誉扫地或股市损失,而是倾家荡产、失去自由甚至家人的安全。中国政治精英对亿万富翁的这种严厉态度,主要源于意识形态。”

  马奎斯总结说,在北京看来,中国企业家“唯一的任务是,用他们的商业头脑和和财富在经济上巩固国家,却不在政治上插手“。文章以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和”红二代“地产商任志强的命运为例子说明,“中国富豪公开反抗极其罕见,失去一切的风险太高了”。只有流亡海外后,企业家才能公开反对政权。作者接着写道:

  “尽管如此,我们无需为中国的亿万富翁感到惋惜。‘他们显然是中国体制下的赢家,这一点毋庸置疑,’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教授古思婷(Kristin Shi-Kupfer)说道。如果没有跟国企的结合、政治人脉和党的扶持,他们的崛起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与美国富豪不同,中国的超级富豪在政治架构中扮演着明确的角色。他们可以赚钱,可以投资,但不能成为领导者。

  在美国,像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企业家可以在极短时间利一跃成为总统的左膀右臂,而在中国,政治舞台对富豪们却仍然是禁区。‘在中国,财富可以存在,’马奎斯说,‘但在中国,没有人会轻率到企图利用财富来取得政治权力’。”

  危险的螺旋下行

  《新苏黎世报》发表背景分析称,中国急需制止经济螺旋下行

  ,如果北京不能果断采取措施打破通货紧缩和需求疲软的恶性循环,可能面临经济发展长年停滞的风险。文章写道:

  “中国正陷入需求下降、价格下跌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大多数企业利润缩水,迫使它们停止投资。税收收入也随之大幅下降。这反过来又限制了政府通过公共支出计划支持经济的空间。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北京似乎越来越无能为力。”

  作者回顾了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股灾期间,中国政府快速出手稳定金融市场的手段和成效,然而:

  “如今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因为问题的根源部分在于政府数十年来的调控误导。为了在尽可能多的行业成为全球领头者,北京,但尤其是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扶持新兴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和高科技等面向未来的行业。

  ……但这往往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北京政府指令下的大干快上造成了大量浪费。几乎所有行业都因产能过剩而苦苦挣扎。”

  作者认为,目前的危机“毫不留情地揭示了中国国家资本主义的低效”,并提出建议:

  “为了阻止价格下跌和需求走弱的危险恶性循环,中央政府必须确保工业大幅削减产能。为此,北京最终必须迫使那些顽固的地方政府就范。如有必要,中央政府必须派代表前往各省、县和市。这些代表必须确保企业就地削减产能。”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相关专题:土豪

推荐:美国打折网(21usDeal.com)    >>

        更多金融财经 文章    >>

【郑重声明】倍可亲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倍可亲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部分内容经社区和论坛转载,原作者未知,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及时与我们联络,我们会及时删除或更新作者。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10-4 04:29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