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追赶美国芯片 中国面临棘手挑战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在争夺人工智能(AI)主导权的竞争中,中国希望开发出能够与美国巨头英伟达芯片相媲美的自主高端半导体。但专家认为,中国面临诸多挑战,且这一目标最早也要到2030年才能实现。
战略意义
北京通过扶持国内产业,正试图绕过华盛顿对出口中国的最先进芯片实施的限制,芯片是发展先进人工智能所需的基础设施。华盛顿以涉及国家安全的担忧和可能使中国获得军事优势的风险为由实施了出口限制。
因此,人工智能专家、对冲基金迦太基资本的创始人Stephen Wu对法新社表示:“中国希望获得(美国)政策无法剥夺的芯片”。股票证券公司佩珀斯通(Pepperstone)的研究策略师吴迪林也补充说,中国对人工智能的公共需求正在蓬勃发展,政府对新型芯片的支持力度“相当客观”,因为开发芯片所需的投资“巨大”。
技术挑战
但Stephen Wu 警告说:“到 2030 年甚至更远的未来,“中国能否与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内存、网络和软件抗衡尚无定论”;策略师吴迪林也对法新社证实说:“未来前景广阔,但并一蹴而就。在性能、能源效率和生态系统成熟度方面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为了赶上英伟达 Nvidia,人工智能专家Stephen Wu认为,中国必须在芯片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部分——宽带内存和组装方面取得快速进展。其他挑战还包括“设计能够充分利用芯片性能的软件,以及在实现大规模生产之前,升级制造工具。他强调说:“这些芯片极其精密且体积微小:想象一下,如果用锤子雕刻一幅浅浮雕会是什么样子。”
股市狂欢
不过,随着新芯片的发布和大幅提升国内芯片产量项目的公布,中国股市已然热情高涨——科技股股票应声飙涨。
中国领军企业华为就宣布说,在未来一年内,其旗舰芯片昇腾 910C 的产量将翻一番。而手机和电子产品巨头小米在 2014 年进军芯片设计领域遭遇失败后,如今又重返半导体领域。小米首席执行官雷军 9 月在北京表示,自主研发用于智能手机的精密芯片“是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自 1 月以来,小米在香港的股价已上涨 55%,而电商和人工智能巨头阿里巴巴的股价也翻了一番。媒体的炒作也使得绰号“中国英伟达”的小型芯片制造商寒武纪科技的股价自 2025 年初以来翻了一番。
吴迪林坦言:“在中国政府的积极政策推动下,这种股市热潮可以会持续下去。”
英伟达在中国面临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国,中国对英伟达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中国初创公司科大讯飞人工智能翻译软件总经理陈诚承认,英伟达的芯片仍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训练大型语言模型的最佳选择”。然而,面对美国的限制,“我们通过选择中国技术克服了这一困难”,她最近表示:“我们的模型现在在华为芯片上进行训练。”
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英伟达也面临着来自华为这家亚洲巨头的压力:据《金融时报》报道,北京方面已禁止中国大型企业购买英伟达专为中国设计的尖端处理器。而且,英伟达现在必须向美国政府缴纳在华销售部分人工智能芯片收入的15%……
然而,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警告称,限制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半导体,只会加剧北京实现自给自足的决心。他在播客中说道:“他们只比我们落后几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