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战争两年后:以色列到底达成了什么?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 专题:突发!中东战争再开打专题:以伊冲突然爆发,会进一步升级?
加沙战争:以色列两年来达到了什么目的?
— DW 中文- 德国之声 (@dw_chinese) October 6, 2025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恐怖袭击。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了军事攻势。两年以来,中东的政治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https://t.co/UDOldli8vN pic.twitter.com/nWw4rtU2cC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了大规模恐怖袭击。随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发起了军事攻势。两年以来,中东的政治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无疑是以色列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2023年10月7日,来自加沙地带的极端伊斯兰组织哈马斯武装分子以及其他恐怖主义民兵突破戒备森严的边境设施,闯入以色列境内。他们杀害了1200多人,并将大约250人掳为人质带回加沙。这场浩劫造成的心理创伤,至今仍弥漫在以色列社会中。
但接下来的两年,却也是巴勒斯坦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份。袭击事件发生一天之后,以色列政府就决定对加沙地带发动攻击。据哈马斯掌控的加沙卫生部门发布的数据,迄今为止,已有超过65000人丧生,大约16万人受伤。实际伤亡数字甚至可能更高。联合国方面表示,大约90%以上的民宅已经在战争中损毁。加沙地带的大部分地区陷入了严重的饥荒,面积仅相当于德国不来梅市的加沙地带,目前就有大约190万流离失所。

被赶出家园的巴勒斯坦聚集在临时难民营内。图像来源: Hassan Jedi/Anadolu Agency/IMAGO
战争目标并未全部实现
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制造大屠杀惨案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发布了两项战争目标:解救全部人质,并彻底消灭哈马斯组织。两年之后,尽管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两项目标均未能完全兑现。总计 251 名人质中,至今已有148 人回到了以色列。但其中只有 8 人是被以色列军队营救出来的,其余 140 人则大多是由哈马斯释放的,并以此换取了大量被以色列关押的巴勒斯坦囚犯。部分遇害人质的遗体也已归还,但根据以色列政府数据,目前仍有 47 名人质被哈马斯扣押,其中大约 20 人可能尚在人世。
哈马斯也还依然存在。在过去两年当中,被以色列、美国和欧盟定义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哈马斯武装,在以色列的打击下,损失惨重。美籍犹太游说团体J-Street 宣称,迄今已有大约23000名哈马斯武装分子被击毙,以军甚至还消灭了一系列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其中包括伊斯梅尔·哈尼亚和叶海亚·辛瓦尔。但哈马斯组织仍在继续活跃。J-Street 指出,该组织已从一支准军事力量转变为去中心化的游击武装。

8月7日,以色列总理府前,示威者高举火炬,要求立即停火,并解救人质。图像来源: Ronen Zvulun/REUTERS
如果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提出的“加沙20点和平计划”能够得到落实,那么,以色列迄今为止的成绩单也将发生一些变化。因为,根据该计划,全部幸存人质都将重获自由,哈马斯也将放下武器,认同“和平共处”原则的武装分子将获得特赦。这将意味着,作为民兵武装,哈马斯将不复存在。至于哈马斯是否会放弃其意识形态,那就另当别论了。
以色列重创敌人
过去两年的血腥冲突,并不仅仅局限于加沙地带的范围之内。以哈冲突伊始,黎巴嫩的真主党民兵和也门的胡塞武装就表示了对哈马斯的坚定支持。一般认为,哈马斯、真主党和胡塞民兵都受到了伊朗经济和军事方面的支持。
以色列对上述三股势力展开了强力打击,军事层面上收效也相当显著。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Hassan Nasrallah)在贝鲁特的一次空袭中被炸死。而在一场轰动世界的“寻呼机爆炸案”中,真主党高层更是蒙受了惨重的损失。以军不断对黎巴嫩南部发动空袭,真主党势力已经被明显削弱。
以色列还对伊朗实施了连续数天的空袭行动,并对伊朗核设施造成重创。德黑兰遭受的一次空袭中,哈马斯领导人哈尼耶(Ismail Hanija)被炸身亡,这次事件无疑也是对伊朗当局的一次羞辱。

以军对贝鲁特发动的空袭中,真主党领袖纳斯鲁拉( Hassan Nasrallah)被炸身亡。图像来源: DW
2024年底,随着叙利亚独裁者阿萨德的倒台,伊朗又失去了一名重要的地区盟友。原先被称为“什叶派新月”的反以色列联盟,包括伊朗、叙利亚、黎巴嫩和加沙,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以色列在中东的军事强国地位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种族灭绝”与外交孤立
但为了这些战略上的成就,以色列却付出了惨痛的政治代价。以军的作战方式,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过去两年来,以军轰炸加沙地带的医院和学校,数以千计的死伤者当中,既有妇女和儿童,也包括记者、救援人员和人道组织工作人员。人道物资遭到阻拦,以色列方面则声称,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救援物资落入哈马斯武装人员之手。
有鉴于此,指控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推行种族灭绝政策的声音不断高涨。目前,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国际种族灭绝研究协会以及以色列本土人权组织“B'Tselem”和“以色列医生促进人权协会”等等,都在公开使用“种族灭绝”一词,而以色列政府则对相关指控矢口否认。
2023年12月,南非以《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为依据,将以色列告上国际法庭。2024年,国际刑事法庭以“反人类罪”对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前国防部长加兰特发出逮捕令。以色列及其盟友对国际法庭的做法提出强烈谴责,匈牙利甚至宣布将退出国际法庭。
承认巴勒斯坦与欧盟的制裁威胁
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民众的悲惨境况,也提升了国际社会承认巴勒斯坦独立国家地位的呼声。2023年10月,承认巴勒斯坦地位的国家有137个,两年后则已增加至157个,新增国家中包括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上述国家希望以此表明他们继续支持“两国方案”的立场,而内塔尼亚胡则对此持明确反对态度。内塔尼亚胡谴责说,承认巴勒斯坦,就是对哈马斯恐怖行径的“表彰”。事实上,新近承认巴勒斯坦的各国,都已明确表示,未来在巴勒斯坦的国家架构中,哈马斯绝不能扮演任何角色。

2025年4月3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欢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到访。图像来源: Attila KISBENEDEK/AFP
作为对以色列继续推进军事行动的不满,很多国家已经叫停了对以军事出口。而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等国则宣布了对以色列的制裁措施。
欧盟内部也在讨论有关对以色列实施经济制裁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欧盟成员国主张暂停欧盟以色列伙伴合作协定,对以色列公民的免签规定做出限制,并禁止进口来自约旦河西岸的产品等等。不过,迄今为止,德国及其他一些欧盟成员国一直拒绝采取上述步骤。
裂痕加深的以色列社会
关于加沙地带的未来,以色列国内的意见也并不统一。极右翼内阁成员本·格维尔(Itamar Ben-Gvir)以及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等人主张,继续对哈马斯实施强力军事打击。他们甚至还主张以色列应彻底吞并约旦河西岸,从而彻底摧毁“两国方案”。
与此同时,过去几个月以来,也有一些团体要求以方立即停火,这些团体主要以人质家属及其支持者为主。他们每周都会举行游行集会,敦促政府以谈判解决争端,他们认为政府对人质家属漠不关心。

裂痕加剧的以色列社会:支持继续开战与要求和平的两大阵营势不两立。图像来源: Tania Kraemer/DW
不过,也有其他背景的人参加反战抗议活动,其中包括阿拉伯裔以色列人,退伍军人以及现役军人家属。今年7月的一项民调显示,大约70%的以色列人主张停火。总体而言,以色列社会的撕裂程度日益严重,支持继续开战与要求和平的两大阵营势不两立、互不妥协。
特朗普和平计划带来一线希望
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出的“加沙和平计划”终于为以哈冲突带来了些许转机。不过,和平计划能否落实,目前仍未可知。
即便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确能叫停历时已经24个月的以哈冲突,并能实现持久和平,但10月7日的大屠杀以及此后两年战争给以巴双方造成的创伤,恐怕今后数年、乃至数十年之内,都是无法抚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