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拦、沙特争、内部吵:“阿拉伯版北约”能成?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据凤凰卫视报道,多金又多事的中东,阿拉伯国家们突然坐不住了,要建军事联盟,被称作“阿拉伯版的北约”。相比于北大(专题)西洋的北约,“阿拉伯版的北约”谁结盟、要防谁,为何突然提上了日程?原本就纷争不断的中东,是会更安全还是相反?
Part.1
加沙和平协议似乎就要达成了,在以色列(专题)总理内塔尼亚胡9月29日再访白宫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专题)提出了解决加沙问题的“20点计划”。
10月3日晚,哈马斯发表声明回应美国,表示愿意通过调解方进行谈判以实施相关计划,同意根据特朗普的提议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并交出遇难者遗体,并将加沙管理权移交给一个由独立技术官僚组成的巴勒斯坦机构。
但在这个看似迈向停火的回应中,哈马斯对“解除武装”、“非军事化进程”等核心条款避而不谈,仅强调需在“以色列结束占领”的前提下才可能讨论相关议题。对此,特朗普乐观地表示美国的计划很受欢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支持,内塔尼亚胡是赞成的。
10月6日,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在埃及参加了以色列和哈马斯代表团的间接谈判。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20条计划”虽未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接管加沙留出多少空间,但预留了可能性。若未来3-5年内,该机构在美国和以色列压力下“改革”并参与加沙管理,形成一个没有哈马斯的加沙,且其部分掌控约旦河西岸,从而组建新巴勒斯坦国,也等于为以色列清除了与沙特等国关系正常化的障碍。
内塔尼亚胡表面上答应了特朗普提出的以色列“立即停止轰炸加沙”的要求,他派出了以色列战略事务部长德尔默率领以方代表团前往埃及谈判,并宣布暂停对加沙地带的进攻。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收手,10月4日,加沙地带媒体办公室称,自当天凌晨以来,以军对加沙人口稠密区发动了93次空袭和炮击,导致70人死亡,其中加沙城死亡47人。同一天,内塔尼亚胡发表视频威胁不排除用军事手段解除哈马斯武装。
对“20点计划”的部分接受,本质上是哈马斯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做出的战术调整,而这种孤立折射出了阿拉伯世界在地区安全议题上的深层分裂。自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以来,阿拉伯国家的反应始终停留在外交谴责与人道主义援助层面,也因此,哈马斯在对特朗普回应的声明中,没有提及任何阿拉伯国家的协调角色。但在9月9日,以色列跨境对位于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成员发起“精准打击”后,阿拉伯国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全威胁,它们重新思考集体安全的可能性。
Part.2
9月15日,由50多个国家元首或代表出席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在多哈召开,会议通过联合声明,支持卡塔尔为应对此次袭击而采取的一切应对措施,并呼吁国际社会制止以色列侵略行为。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阿拉伯国家担忧以色列要重塑地区安全秩序,此时美国推出以解决加沙问题为突破口的“20点计划”,意在打造对美以均有利的地区安全与发展环境。目前该势头渐强,势必对阿拉伯世界造成新冲击。
埃及总统塞西在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紧急峰会上正式提出组建阿拉伯军事联盟的构想,这一被外界称为“阿拉伯版北约”的方案,由此进入全球视野。
“阿拉伯版北约”的提出并非偶然,而是埃及基于现实安全焦虑的战略选择。埃及与以色列长期维持“冷和平”关系,巴以冲突导致大量难民涌入埃及西奈半岛,给社会治理带来沉重负担。更令埃及警惕的是,以色列不仅实际控制加沙地带,更有可能让与之接壤的西奈半岛面临安全威胁。塞西政府认为,分散的防御无法抵御以色列的军事压力,唯有建立集体防御机制才能保障自身安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埃及出人意料地提出组建“阿拉伯版小北约”以对抗以色列,塞西总统多年来首次将以方定为敌人,此举成为埃及组建联盟的由头——先定敌,再结盟。
根据埃及公布的方案,该联盟对标北约集体防御原则,核心内容包括组建一支约4万人的快速反应部队,总部设于开罗,由埃及提供核心兵力并主导指挥体系。方案明确提出,若任一成员国遭受以色列攻击,将视为对全体成员国的侵略,联盟将启动集体回应机制。
为争取支持,塞西还承诺埃及将出动2万兵力,且军种齐全,并提议协调哈马斯高层迁往开罗以保障其安全。这一构想试图解决阿拉伯世界长期“一盘散沙”的困境,以此应对以色列军事扩张的需求。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埃及组建阿拉伯部队困难重重,因海湾六国已组建并启动过“海湾之盾”联合部队。埃及想要再建阿拉伯联军的可能性极小。此次埃及看到以色列咄咄逼人,尤其攻打卡塔尔后阿拉伯国家警觉起来了,便认为机会又至。
该方案一提出,便暴露核心分歧,领导权的争夺。沙特作为海湾地区的石油巨头与伊斯兰世界的重要力量,虽然对安全合作存在需求,但却拒绝接受埃及主导的框架。
从技术层面看,阿拉伯国家也缺乏组建统一军事联盟的基础,各国军队装备主要来自美、俄、欧等不同阵营,武器系统、通信频段和指挥语言差异显著。埃及空军使用阿语本地方言指挥,沙特飞行员习惯英语指令,卡塔尔部队则采用北约训练体系,导致联合作战时难以实现高效协同。这种装备与训练的碎片化,即便联盟成立也难以形成实质战斗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若阿拉伯国家能在组建“阿拉伯版北约”上团结一致,达成政治共识,明确架构、分摊责任并投入兵力,那么使用哪国武器并非关键。真正的问题在于,它们利益不一,甚至相互防范。
Part.3
“阿拉伯版北约”构想并非阿拉伯世界的首次安全尝试。2015年埃及曾提出“阿拉伯联合部队”愿景,但却无果而终。历史上,阿拉伯国家也曾有过多次安全尝试。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研究院教授 牛新春:
阿拉伯国家统一的“高潮时代”(1952-1967年)早已远去,当时阿拉伯国族主义盛行,埃及与叙利亚曾短暂合并,联军组建与经济一体化等设想付诸实践。但如今时过境迁,阿拉伯国家已不具备组建统一指挥军队的条件。各国情况迥异,核心威胁不同,即便在历次阿以战争中,海湾国家也未直接参战,只有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参战。因此,阿拉伯国家组建统一军队绝无可能。
将北约的集体防御模式移植到阿拉伯世界,还面临着结构性差异。《北大西洋公约》第五条规定:对任一成员的攻击被视为对所有成员的攻击。这种集体防御机制有明确的指挥结构和政治基础,但盟国间的深度信任关系在当前的阿拉伯国家间难以成形。与以往相比,当前阿拉伯国家的互信薄弱,实力差距悬殊,军事能力更是天差地别,难以形成平等协作的合作氛围。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美国主导的北约是军事与政治双重联盟,美国承担最大份额,部署大量武装部队并建立庞大军事基地网。其凝聚是因为有一个共同惧怕的对象或者所认定的敌人,迫使成员国依附于霸主保护。而阿拉伯国家情况不同,既非所有国家都视以色列为敌,也非都视美国为敌,它们缺乏共同敌人,所以难以组建类似北约的联盟。
Part.4
历史、政治、经济、军事、教派等种种因素让埃及提出的“阿拉伯版北约”构想难以为继。但区域安全问题却是实实在在摆在眼前,退出埃及主导的联盟计划,沙特迅速另辟蹊径。2025年9月17日,沙特与巴基斯坦在利雅得签署《共同战略防御协议》。值得注意的是,该协议亦仿照北约第五条款,明确规定“对任一缔约国的攻击即视为对两国的侵略”,双方将实施联合防御。巴基斯坦作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具备丰富实战经验;沙特则提供资金支持,二者形成军事与财力的互补格局。协议采用开放架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被解读为沙特打造的替代安全框架的尝试。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巴基斯坦作为唯一拥有核武器的穆斯林国家,若与穆斯林世界最具影响力、最富有的沙特结成战略联盟,无异于巴方愿在沙特危机时提供核保护。该协定标志沙特谋求战略自主、扩大空间,不仅会对他国产生影响,还将冲击协定开放性,并对美国形成重大战略牵制。
事实上,美国深知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各种问题,也明白两年间,以色列在中东地区多点开花的打击让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形成了深深的裂痕。
美国一直不允许出现威胁以色列安全的阿拉伯军事联盟。长期以来,为了巩固其中东“安全主导者”地位,美国利用阿拉伯国家的内部矛盾,通过“分而治之”维持影响力,确保任何独立防务体系都无法成型。同时,美国通过双边安全条约、军售协议等捆绑盟友,让它们难以做出自主行动。不过,在2018年,特朗普曾推动“中东战略联盟”试图对抗伊朗。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在地区安全架构上,美国不会允许“阿拉伯版小北约”出现。特朗普上一任期就曾试图拼凑美国主导的“中东小北约”(中东战略联盟),纳入以色列、海湾六国及埃及、约旦,但未能成功。美国自己主导都未实现,如今埃及想牵头组建“阿拉伯版小北约”,难度可想而知。
也就是在哈马斯妥协之际,埃及、约旦等国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避免巴勒斯坦问题溢出本国”,而非“如何帮助巴勒斯坦重建”。埃及迅速加强西奈半岛的军队部署,防止加沙难民涌入;约旦则收紧了对巴勒斯坦人的入境政策,这种“自保优先”的反应,与集体安全机制所要求的“风险共担”原则无疑是背道而驰的。
卡塔尔在以色列对其主权领土进行跨境袭击后,最终还是选择了接受内塔尼亚胡的道歉,这说明了阿拉伯国家仍深陷美国主导的安全体系,这种依附关系也从根本上扼杀了自主联盟的可能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董漫远:
卡塔尔接受以色列道歉,实则向以美释放友好信号。卡塔尔深谙地区形势,知伊朗近两年元气受损。在此背景下,卡塔尔维持与伊朗关系的同时,更注重绑定美国,依托其主导地位,既保障王室安全,又为自身小国大外交及调解斡旋角色奠定坚实基础。
阿拉伯世界难以团结,是中东地缘政治现实的必然结果,内部领导权争夺、安全认知分歧、技术体系割裂,与外部的战略干预相互交织,共同扼杀了这一集体安全构想。在哈马斯接受“20点计划”的历史性时刻,阿拉伯国家“联合安全机制”已失去存在的现实基础。所谓的“阿拉伯版北约”或许也只是“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