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怕!男子喝数杯白酒后用智驾开车20公里高速睡着
来源:倍可亲(backchina.com)假期返程高峰来临,高速公路车流量大,有的驾驶人考虑路程遥远、精力有限,就在开车途中打开车辆的“辅助驾驶”,以为这样就可以解放双手,实现“自动驾驶”,交警表示,“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脱手脱眼不可行。
开启“智能驾驶”功能后
驾驶人反应不及出事故
国庆假期期间,刘某在驾车过程中开启了车辆智能驾驶功能,行驶至二广高速湖南常德段时,前方有一辆货车违法变道,刘某减速避让不及,失控后分别撞上了中央护栏和大货车,场面十分惊险!事故造成两车不同程度受损,所幸小车上4名司乘人员都没有受伤。

交警认定,在这起事故中,小车驾驶人在开启智能辅助驾驶过程中没有违法行为,而货车驾驶人杜某因变更车道时,影响其他正常行驶的机动车通行,负事故全部责任。
男子喝3斤白酒用智驾开车20公里
被判拘役和罚款
今年5月底,浙江杭州高速公路交警通过公共监控查询时发现,有一辆小车正停于高速公路主线车道。
警力到达现场后,在车前透过车窗看到驾驶位上有一名男子靠在座椅上一动不动。任凭交警如何呼喊,他都毫无反应。民警担心驾驶员突发疾病,破窗救人。然而打开车门的一瞬间,民警就闻到了浓郁的酒气。

据民警调查,33岁的驾驶员姜某当晚喝了两场酒,分别在家及与友人聚餐时饮用了数杯白酒。饮酒后,他打算试试他新购买车辆的智能驾驶水平,并误以为自己设置自动驾驶后,即便被交警拦查,他也能辩解说自己并未驾驶,而是车辆自行行驶。
然而,在返回途中,他因酒后困倦而慢慢失去意识后入睡,双手脱离了方向盘,激活了车辆的安全机制,导致车辆逐渐减速并最终停下。
对此警方表示,无论是否开启辅助驾驶功能,驾驶员都是车辆的实际操控者和责任主体,只要驾驶员饮酒后在车内启动车辆并行驶,就符合酒驾、醉驾的认定条件。
最终,姜某被淳安县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一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驾驶人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今年9月,在最高检发布6件醉驾以案释法案例中,浙江杭州一男子酒后用“智驾神器”驾车获刑的消息引发关注。
所谓的“智驾神器”,实际上是一些绕开车辆安全检测的后门作弊工具,本身就是不合法、不合规的。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郭旨龙介绍,这种所谓的“智驾神器”是违法的,因为它使司机脱离了对汽车的控制,对于公共安全造成了威胁。在上半年,国家主管部门就发布了通知,车企不得宣传智能驾驶和自动驾驶。因为现在相关技术水平还达不到要求,对公共安全还有较大的威胁。
同时,“智驾”并不能免除驾驶人责任。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张柱庭介绍,按照现在的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为0级到5级。0级至4级属于辅助驾驶,是人和机器共同驾驶的阶段,也被称为“驾驶辅助组合的测试验证阶段”。
这个阶段依然是以人为主,自动驾驶功能为辅。在这个阶段驾驶人仍然要承担法律责任,始终也要有人来驾驶或者操控。所以,驾驶人的法律责任还会在一定时间内长期存在。
警方提醒,目前所有车辆的“智驾”功能本质上都还是智能辅助驾驶,所以即便开启了“智驾”功能,驾驶员也必须全程集中注意力,唯有把方向盘握在自己手中,时刻保持对驾驶车辆的掌控,才是安全的根本。